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理论调研> 正文内容

安康汉滨:“三建三强”综合施策促脱贫

时间:2017-11-29 16:27  作者:源自:汉滨网

-----汉滨区茨沟镇创新举措探索秦巴山区精准扶贫新路子

茨沟镇地处汉滨区北部,辖13个村、3个社区,5252户202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30户6344人,贫困发生率为31.4%。针对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茨沟镇党委、政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打出了一套以“三建三强”为引领、“三化三促”为抓手、“三千三百”为支撑、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激发内生动力的脱贫攻坚系列“组合拳”,探索出“乡村旅游型、一村一品型、就业创业型、园区带动型”的四种精准扶贫新路子。主要做法是:

一、“三建三强”强基固本,夯实脱贫基层基础

“三建”让旧貌换新颜。建房子旧房变新居。立足实际,因地施策,用好用活“六种安置方式”,着力构建“1轴、3区、多点”的扶贫搬迁格局,先后建成茨沟、景家、东镇三个社区,打造佛爷岩、滚子沟、王莽等多个集中安置点,累计搬迁安置1320户4658人。建产业提质增效。把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前提条件,将目标放在产业引进和培育上,不断提升自我“造血”功能,针对地少、坡陡、缺水的实际,发展烤烟3200亩、魔芋2000亩、核桃4.2万亩,扶持推动光伏发电、斗鸡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产业,探索发展油葵等休闲观光农业,确保每个农户都有1-2项长短结合的主导产业。建新风激发内动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全面发挥“三团六队”、五老进中心等组织作用。引导他们“改陋习、树新风、脱贫困”,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促使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创业干事,形成“群众干、干部扶、社会帮”的脱贫攻坚格局。

“三强”筹牢坚强堡垒。强组织。全面深化茨沟党建“456”工作法,推行支部承诺制,要求每个支部每年最少为群众办一件实事,不断深化“支部+X+贫困户”等精准脱贫有效载体,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最大限度的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强队伍。整合脱贫攻坚“四支力量”,全面落实“三项机制”,建立完善了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村级班子等各项考评制度,实行例会制、定期通报制,树立选人用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坚持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负责的干部负责,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村干部及时坚决的进行调整。一年来,对工作突出的6名优秀干部提拔担任站所办负责人,对一名干部降职处理。强保障。全面优化后勤保障,先后投入资金50万元,为各村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对讲机、床等驻村生活设施、为扶贫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服务在村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免费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为每名扶贫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第一书记家庭关爱机制,严格落实第一书记10000元、工作组长5000元,扶贫干部1000元的为民办实事工作经费,确保扶贫干部有钱办事,能办成事。

二、“三化三促”驱动引领,推进发展转型升级

茨沟镇把脱贫攻坚当作一次发展机遇,为确解困局,他们创新观念,建立健全产业链条,推进中心产业和附属产业提质增效。一是组织化促进产业增效,坚持“引树培”,增强内动力,促进产业发展。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引导有影响力的“能人”“大户”建协会、建园区,落户茨沟,推进农业产业规模经营;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领贫困户抱团发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紧缺型技术水平,实行组团式、专业化输出。在社区周边建成社区工厂3个,实现了200余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上班;二是商品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农特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力度,在全镇建立了豆制品、清酒、核桃、油葵等多家农产品加工厂,开发特色农特产品30余种,筹建了茨沟“电商中心”,开办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打响特色品牌知名度,扩大农副产品经营圈,做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解决了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不畅、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三是景区化促进发展转型。以乡村生态旅游为突破口,通过小景点连成大景区,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开发出了付家河漂流、茨沟水街、王莽山革命纪念广场等一批特色景区,实施付家河沿线景观带建设30余公里,发展以“茨沟豆腐宴”为特色的农家乐28家,全面推进王莽山革命纪念广场二期、瓦铺原生态景观村落、西沟旅游村等新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实现景点景区化、设施景区化、环境景区化“三化”标准,倾心打造“生态茨沟、清酒之乡、红叶胜地、文旅小镇”旅游品牌。引导贫困户“借力发力”,依靠景区实现就业创业,利用景区对外发展大窗口,大力发展旅游、种植养殖、工艺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三千三百”示范带动,壮大主业提质增效

立点贫困群众能脱贫、真脱贫、永久脱。三千壮大主业。坚持把“三千”基地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模式推进。发展千亩烤烟基地。壮大支柱产业,加大政策正向激励扶持,推行“能人”“大户”规模化经营,把“品种良种化、育苗集约化、起垄规格化、施肥配方化、移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采烤科学化”等级国标化标准作为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理念,促进烤烟生产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18年全镇种植烤烟将达到5000亩,成为汉滨区名副其实的“烤烟大镇”。发展千亩魔芋基地。积极进行产业调整,加快提升山林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气候温润、土壤疏松、含硒丰富、树林茂密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林下闲置土地资源,在5000余亩经济林果园中合理套种、混种核桃、魔芋等林下经济作物,2018年共种植魔芋5000亩,实现了“保基本、促增收”的目标。发展千亩油葵基地。引进特色种植业,通过反复论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试点种植基础上,在5个经济增长点低、经济带动力弱的村,探索种植3000亩油葵,形成了以特色农产品开发为经济增长点的千亩油葵观光点。

“三百”创建品牌。坚持把“三百”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强基之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内在动力。培育百名产业带头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根本,坚持供给源头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市场紧缺性产业,通过激励鼓励、政策支撑、产业扶持,培育100名互联网+、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各行各业致富带头人,通过“示范引领,互联互促,辐射带动”促进片区脱贫攻坚整体推进、稳步脱贫。引进百家经营主体。按照“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每个村引进至少6家经营主体,发展乡村特色产品、优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升级,打造成茨沟镇特色品牌,实现精准扶贫有产业、有项目、有平台,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齐驱并驾,互利双收。评选百名茨沟好人。激活脱贫攻坚主体功能,发挥好贫困户“智”与“志”的作用,选树一批致富能人和脱贫典型,通过常态化讲一讲新民风建设要求,议一议身边凡人善举、评一评各类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自立自强,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