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部门信息> 正文内容

汉滨抓实农房保险织牢安居“防护网”

时间:2023-11-01 09:26  作者:源自:

 自陕西省确定在汉中、安康、商洛3市启动实施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工作以来,汉滨区认真贯彻落实省试点工作部署要求,探索形成以高精度锁定对象、高覆盖宣传引导、高效率定损理赔、高协同强化保障的“四高”工作举措,以保险理赔资金支持保障受灾农房快速修缮恢复。2022年以来,全区累计投保农房近10.4万户,兑付理赔资金50.45万元,为74户受灾农户农房安全提供资金保障。

高精度锁定对象。精准把握投保对象,在明确面向所有坐落在行政村且农户自有用于日常生活、长期居住能满足基本住房安全保障的房屋提供保险保障的基础上,聚焦重点对象实施“三个优先”,即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自有住房优先购买、长期居住本村内的自建房优先购买、地质灾害点或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农房优先购买;精准设定主险责任,基于汉滨区为非地震高烈度地区,只设定雷击、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和火灾、爆炸、外来物体撞击等意外事故房屋受损主险责任,不设定地震附加责任。按照省、市、区分级负担保费补贴和乡村振兴重点县保费下浮20%的要求,强化财政资金支持,明确农户投保只需自缴保费4.8元,仅占设定保费30元的16%;精细制定理赔标准,将房屋分成屋顶、屋架、楼板(墙体)及门窗三大组成部分,明确屋顶(含瓦、椽皮)占房屋保险金额的30%,屋架(包括梁、柱)占房屋保险金额的40%,楼板、墙板及门窗占房屋保险金额的30%。按照房屋结构所占比重和受损程度,分部位分程度核定理赔标准,形成清晰明了的赔付标准清单。

高覆盖宣传引导。业务培训到村,区住建部门牵头组织召开全区农房保险政策培训会、工作推进会,向镇办业务人员系统传达讲解上级有关政策性农房保险相关要求和理赔标准等。组织业务干部联合保险公司理赔员,分片区到镇对村干部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培训,编印发放手册3万份;政策宣传到户,以村组会、院落会、入户宣讲、播放音频、发放手册等方式,对政策性农房保险进行全面宣传,编排农房保险“七字歌”,向农户讲透政策、讲清条款、讲明权益;案例引导入心,在定损理赔过程中,注重用参保农户理赔受益、安全住房得到有效保障的案例,现场讲解普及宣传农房保险政策,引导群众对政策性农房保险入心间、见行动。

高效率定损理赔。“113”机制快速定损赔付,对投保农户无论居住远近,不管受灾轻重,只需1次电话报警、1次现场核实定损、定损确认后3个工作日理赔到位,并将执行落实情况作为对承保公司服务质量信誉评价、来年投保合同续签的主要依据;“三道防线”化解理赔争议,设立“三道防线”解决纠纷和争议,第一道由区住建局组织镇村干部及保险协会组成调解小组,对照农房保险理赔标准,实地核查了解赔付情况,形成调节意见。第二道由保险公司聘请第三方专业鉴定机构,对房屋受灾情况进行鉴定,评估受灾损失,形成最终赔付意见。第三道对仍未达成赔付结果的,通过司法介入,采取诉前调解或者判决形式最终解决。

高协同强化保障。强化工作协同联动,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部署,相关部门共同会商制定《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施方案》,明确保险责任、理赔标准等相关政策,联合督导农房保险投保任务完成、定损理赔进展等工作;强化信息互通共享,充分利用省自建房信息归集平台数据,对全区11万余条自建房信息进行全面“回头看”,梳理摸清自建房底数,建立三级农房参保信息台账,实行专人管理、动态更新,区、镇(街道)、村(社区)、承保公司共享共用,信息录入、理赔上报和支付打卡均线上一键操作;强化相关政策统筹,对投保政策性农房保险的农户,聚合农村安全住房保障相关支持政策,筑牢农民群众安居“防护网”。对于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投保农户房屋因灾受损的,在农房保险赔付的基础上,纳入危房改造计划予以保障。对于一般农户投保对象房屋受损的,统筹应急管理部门进行灾后重建支持,结合群众意愿落实修缮加固、拆除重建等相应措施。

 

 自陕西省确定在汉中、安康、商洛3市启动实施政策性农房保险试点工作以来,汉滨区认真贯彻落实省试点工作部署要求,探索形成以高精度锁定对象、高覆盖宣传引导、高效率定损理赔、高协同强化保障的“四高”工作举措,以保险理赔资金支持保障受灾农房快速修缮恢复。2022年以来,全区累计投保农房近10.4万户,兑付理赔资金50.45万元,为74户受灾农户农房安全提供资金保障。

高精度锁定对象。精准把握投保对象,在明确面向所有坐落在行政村且农户自有用于日常生活、长期居住能满足基本住房安全保障的房屋提供保险保障的基础上,聚焦重点对象实施“三个优先”,即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自有住房优先购买、长期居住本村内的自建房优先购买、地质灾害点或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农房优先购买;精准设定主险责任,基于汉滨区为非地震高烈度地区,只设定雷击、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和火灾、爆炸、外来物体撞击等意外事故房屋受损主险责任,不设定地震附加责任。按照省、市、区分级负担保费补贴和乡村振兴重点县保费下浮20%的要求,强化财政资金支持,明确农户投保只需自缴保费4.8元,仅占设定保费30元的16%;精细制定理赔标准,将房屋分成屋顶、屋架、楼板(墙体)及门窗三大组成部分,明确屋顶(含瓦、椽皮)占房屋保险金额的30%,屋架(包括梁、柱)占房屋保险金额的40%,楼板、墙板及门窗占房屋保险金额的30%。按照房屋结构所占比重和受损程度,分部位分程度核定理赔标准,形成清晰明了的赔付标准清单。

高覆盖宣传引导。业务培训到村,区住建部门牵头组织召开全区农房保险政策培训会、工作推进会,向镇办业务人员系统传达讲解上级有关政策性农房保险相关要求和理赔标准等。组织业务干部联合保险公司理赔员,分片区到镇对村干部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培训,编印发放手册3万份;政策宣传到户,以村组会、院落会、入户宣讲、播放音频、发放手册等方式,对政策性农房保险进行全面宣传,编排农房保险“七字歌”,向农户讲透政策、讲清条款、讲明权益;案例引导入心,在定损理赔过程中,注重用参保农户理赔受益、安全住房得到有效保障的案例,现场讲解普及宣传农房保险政策,引导群众对政策性农房保险入心间、见行动。

高效率定损理赔。“113”机制快速定损赔付,对投保农户无论居住远近,不管受灾轻重,只需1次电话报警、1次现场核实定损、定损确认后3个工作日理赔到位,并将执行落实情况作为对承保公司服务质量信誉评价、来年投保合同续签的主要依据;“三道防线”化解理赔争议,设立“三道防线”解决纠纷和争议,第一道由区住建局组织镇村干部及保险协会组成调解小组,对照农房保险理赔标准,实地核查了解赔付情况,形成调节意见。第二道由保险公司聘请第三方专业鉴定机构,对房屋受灾情况进行鉴定,评估受灾损失,形成最终赔付意见。第三道对仍未达成赔付结果的,通过司法介入,采取诉前调解或者判决形式最终解决。

高协同强化保障。强化工作协同联动,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部署,相关部门共同会商制定《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施方案》,明确保险责任、理赔标准等相关政策,联合督导农房保险投保任务完成、定损理赔进展等工作;强化信息互通共享,充分利用省自建房信息归集平台数据,对全区11万余条自建房信息进行全面“回头看”,梳理摸清自建房底数,建立三级农房参保信息台账,实行专人管理、动态更新,区、镇(街道)、村(社区)、承保公司共享共用,信息录入、理赔上报和支付打卡均线上一键操作;强化相关政策统筹,对投保政策性农房保险的农户,聚合农村安全住房保障相关支持政策,筑牢农民群众安居“防护网”。对于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投保农户房屋因灾受损的,在农房保险赔付的基础上,纳入危房改造计划予以保障。对于一般农户投保对象房屋受损的,统筹应急管理部门进行灾后重建支持,结合群众意愿落实修缮加固、拆除重建等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