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对《汉滨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公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10 16:39

为巩固提升我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快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区文旅广电局牵头起草了《汉滨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征求意见稿)》。现将全文公布,全面征集社会各界意见。意见可以通过信件、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征求意见日期为2022年4月10日-2022年5月10日。

联系人:刘国荣        联系电话:13992501567

联系邮箱:694540801@qq.com

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9日

汉滨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征求意见稿)

为巩固提升我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快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根据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办法》文旅公共发〔202032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公共发〔202121 ),以及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安政办发2021〕29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协同责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活力,加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制度化、运行管理科学化、产品供给高效化,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培育现代精神、赋能汉滨发展、扮靓汉滨形象的重要载体,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二、基本原则

(一利民为本、法治为基。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根本,以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为保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改革破题、创新驱动。聚焦制约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

发展“瓶颈”,运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制度设计研究成果,充分借鉴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因地制宜推出改革举措,实施创新项目。

(三)城乡一体、整体推进。从区情实际出发,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打通城乡服务互联互通渠道,夯实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四)普惠共享、效能优先。落实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和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标准,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坚持“内容为王、效能优先”,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形“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质量动态平衡。

(五)社会参与、多方融合。引导社会资本依法投入公共文

化服务,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产品的活力。坚持“文化+”理念,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与科技、与教育、与产业等多方融合,培育文化新业态, 满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

三、总体目标

2025 年,全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主


要指标争取全市前列,创新实践和示范项目实现量质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创新发展经验得到示范推广。

1: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发展指标

2020 年基础值

2025 年目标值

1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平米)注 1

0.178

0.25

2

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含电子图书万册

55

70

3

人均年新增藏书量(含电子图书

0.1

0.15

4

公共图书馆图书年流通率

0.5

0.8

5

公共图书馆年人均到馆率(%)

0.4

0.6

6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总量(TB)

7

10

7

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年参加人次(万)

27.63

40

8

文化馆(站)年举办服务活动场次(万)

0.1

0.2

9

文化馆(站)年服务人次(万)

30

50

10

戏曲进乡村年演出场次

135

216

11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99.8

99.9

12

数字文化服务参与率(%)注 2

1.2

8

13

省级示范镇(街道)创建

0

2

14

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案例(个)注 3

1

3

15

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注 4

88

95%

1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剧院、镇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设施建筑、中小学校园、祠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间博物馆、幸福院等公共空间和设施。

2:数字文化服务参与率是指区少儿图书馆、区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微信、微博的注册、关注人数比率。

3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推广案例是指由市级、省级主管部门或国家级媒体宣传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案例。

4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率是指由第三方机构对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满意度的抽查测评结果。

四、重点任务及项目落实责任

(一)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1.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行业文化场馆、文化公园、安康阅读吧、乡村戏台、村史馆社区博物馆、非遗传习场所等为补充,在易地搬迁社区、文化街区、旅游景区、工企园区等人口密集地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和服务点,形成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体系。

2.完善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持续推进汉滨区少儿图书馆、青少年宫新馆建设,统筹推进区级非遗陈列馆、博物馆建设,打造具有汉滨风格的“特色场馆”;实施区文化馆、汉调二黄研究院改造提升工程,确保区少儿图书馆、区文化馆等级馆达标率 100%提高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加快推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3.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法规要求,推动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标准化建设和等级提升。加强村(社区,含易地搬迁社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整合城区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和适用性,全区行政村(社区)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实施大型易地搬迁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4.创新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结合城镇更新建设,发挥社会力量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未来社区公共文化活动、邻里交往交流的精神家园。结合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戏台、村史馆(社区博物馆、非遗传习场所、传习户、乡村文化公园等主题功能空间,推进五里镇非遗陈列馆等重点项目建设。结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全域旅游创建、东关回民特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镇(村、文化产业园区等规划建设与改造提升,形成一批功能性、审美性和公共性兼具的城乡文化景观。

5.增强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管好用好区少儿图书馆、区文化馆、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等现有设施,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合利用工程,全面加强公共文化设施有效使用和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统筹利用的有效机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求,将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打造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多种功能综合平台。

2:公共文化设施重点项目及责任单位

序号

重点项目

责任单位

1

汉滨区少儿图书馆新馆项目: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 108-2008,新建并达到国家等级馆标准。

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城东新区开发办、区文旅广电局

2

文化馆改造提升项目:按照《文化馆建设标准》, 对区文化馆进行标准化建设,等级达标率 100%

区财政局、区文旅广电局、区文化馆

3

安康青少年宫新馆项目:按照相关建设标准,新建并达到标准。

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城东新区开发办、团区委

4

汉滨区博物馆项目:按照县级博物馆建设标准,新建并达到国家级馆标准。

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城东新区开发办、区文旅广电局

5

汉调二黄研究院改造提升项目:通过维修改造,实现“一县(市、 区)一剧场”。

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文旅广电局

6

汉滨区非遗陈列馆项目:通过改造,实现“一 县(市、区)一非遗陈列馆”。

区文旅广电局、区财政局、区非遗中心

7

安康阅读吧自助图书馆项目:总量达到6个。

区文旅广电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

8

县(市、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行政村应急广播覆盖 80%。

区文旅广电局、各镇(街道)

9

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项目:80%达到等级标准,打造“十镇(街道)百村(社区)”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

各镇(街道)、区文旅广电局、区乡村振兴局

10

易地搬迁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参照《陕西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标准》,逐步完善大型易地搬迁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功能。

各镇(街道)、区文旅广电局、区乡村振兴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

11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项目:分类建设城市、乡村新型公共文化

空间 25个。

区文旅广电局、区住建局、区乡村振兴局各镇(街道)

12

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利用项目:将文化系统之外的行业公共文化设施进行统筹利用,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提高服务效能。

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文旅广电局、区教体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委老干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各镇(街道)

(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6.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省市级实施标准,结合实际,调整完善和实施区级公共文化服务目录,落实区少儿图书馆、文化馆、文管所、汉调二黄研究院、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标准。鼓励和支持特色化、个性化服务,探索推出具有示范性的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7.加强服务产品精准供给。完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体系,优化覆盖全区、三级联动、城乡一体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网络和服务渠道,建立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主体、服务产品责任清单制度,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采风活动,创作生产一批群众性文艺精品,丰富城乡群众文艺舞台。提升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质量,全面推行错时开放、精准开放,深入实施流动服务。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新推一批面向不同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有效利用教体、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推动各级各类行业文化场馆实行免费开放或低收费开放。

8.高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地方文物、历史文化村镇、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形成一批传播利用成果,建设一批传承教育基地。大力推广“谢氏家训”“康氏家风”等优秀家训家规,举办“家风家训大讲堂”“家规家训进万家”“家风家教故事会”等活动。以活态化保护和开发性传承为抓手,加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传承基地培育工作。实施非遗工坊培育工程和“一镇一村(社区)一项非遗”活态保护传承项目,创建一批非遗工坊示范单位,建设一批富有色、传承广泛、利用充分的优秀非遗传习镇村(社区)、传习所、传习户。

9.办好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以省艺术节、省群众文化节和阅读文化节、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农民丰收节、“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坚持做好汉滨区优秀民间文艺展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以“文化小康再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百姓大舞台作用,构建文化汉滨大舞台、大讲堂、大展览和“书香汉滨”全民阅读推广等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形成自下而上、城乡互动、全民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不断推出一批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群众品牌文化活动。

10.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八大工程”“五个一项目”创新发展。围绕乡风文明建设, 以“诚孝俭勤和”安康新民风建设为引领,建立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管理有效机制,组织实施乡村文化治理改革、设施提升、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惠民示范、阅读服务、人才建设、形象塑造“八大工程”和村(社区建设一支文艺社团、 开展一项非遗传承、办好一项常态化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开放一个村史馆、建好用好一套便民应急广播的“五个一项目”。

11.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三创新、创意、创造纵深发展。进一步总结利用已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经验和创新案例,实施具有汉滨特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推出“以汉滨为例”的理论研究成果,叫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汉滨模式”。

3: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重点项目及责任单位

序号

重点项目

责任单位

1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调整完善和实施汉滨区公共文化服务目录,落实区少儿图书馆、区文化馆、区文管所、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镇(街道)文化站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标准。

区文旅广电局、区财政局、各镇(街道)

2

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按照标准规范并组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

效能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区文旅广电局、各镇(街道)

3

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八大工程”:围绕乡风文明,打造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 2个。

区文旅广电局、区乡村振兴局、各镇(街道)道)、

4

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治理: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达标 80%。

各镇(街道)

5

全民阅读推广项目:以“书香汉滨”为主题,广泛开展民阅读推广活动,持续打造“小鹭姐姐讲故事”“全区同读系列”“我绘美图-少儿书画创客坊”等活动品牌。

区文旅广电局、区少儿图书馆、各镇(街道)文化站及各阅读团队。

6

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建设:立足地方艺术资源特色优势,创新实施艺术普及工程,深入推进“文化小康再行动”服务品牌。

区文旅广电局 、各镇(街道)

7

特殊群体服务项目:持续推动“艺养天年”老年人文化服务项目,新推一批面向不同人群的品牌文化服务。

区文旅广电局 、区民政局、区妇联、区总工会、区残联、各镇(街道)

8

乡村非遗活态保护传承项目:实施“一镇一村(社区)一项非遗传

承项目”,创建一批非遗工坊示范单位,建设一批特色非遗镇、

村(社区),做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和利用。

区文旅广电局 、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各镇(街道)

9

举办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万副春联进农家”“文化、科技和卫生三下乡”“汉滨区春节优秀民间文艺展演”“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汉滨区摄影艺术节”等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

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电局、各镇(街道)

(三)统筹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12.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措施,适时调整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设施、赞助设备、举办活动、提供服务,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与运营,构建一批形态多样、结构合理、能力专业、管理规范的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承接主体。

13.培育壮大文化类社会组织。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发展社会服务会员,广泛开展馆际合作、馆企共建。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团队建设,培育一批农民群众自发性文化服务组织,巩固和深化“一村(社区)一社团”建设成果。

14.大力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牵头建立文化服务平台,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旅游志愿服务支队,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招募、服务、管理、评价、激励和保障措施。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单位要建立与职能职责相适应、相对固定、具备业务技能的文化志愿队伍,开展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下基层、进农村,打造一批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15.激发公共文化服务市场活力。围绕满足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供给。引导和支持企业研发公共文化产品,开展文化艺术、文化科技、休闲娱乐、传统工艺、艺术培训、非遗传承等社会化服务。活用和用活当地优秀文化遗产资源,促进文化资源产业化、市场化,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消费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出一批具有汉滨文化标识的文化创意产品。合理推进文化设施夜间开放,促进夜间经济健康发展。

4: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重点项目及责任单位

序号

重点项目

责任单位

1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政策措施,实施一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服务资源配送等项目。

区文旅广电局、区财政局、各镇(街道)

2

文化类社会组织建设:制定扶持引导措施,建设一批示范性文化类社组织;“一村社区一社团”规范化。

区文旅广电局、区民政局、各镇(街道)

3

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组建由社会服务会员参加的志愿服务团队,发展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不少于 2个。

区文旅广电局、区委文明办、团区委,各镇(街道)

(四)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

16.提升文旅公共服务品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围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主题,加强对汉滨地方戏曲、民间音乐、书画雕塑、民间工艺等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梳理和激活汉滨“文化根脉”,推出一批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培育和塑造一批彰显汉滨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文化,增强文旅产品、服务、内容的高品质供给。

17.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以公共文化设施景观化、公共文化机构导游化、公共文化活动旅游化、文旅公共服务标准化、公共服务项目品牌化为目标,鼓励文化场馆植入旅游景观元素、提供引导游客服务、举办旅游文化活动,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旅游功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因地制宜开展公共文旅服务融合创新发展,探索服务标准和规范,打造服务品牌,创建一批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示范单位。

18.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多方融合。统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资源配置,深入推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融互通”集约式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动文化与教育融合发展,精准实施校园文体设施定期开放、馆校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普及进校园等服务项目。围绕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为乡村塑魂、为产业增值的作用。

5: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及责任单位

序号

重点项目

责任单位

1

汉滨地域文化挖掘、整理与研究项目:开展地域文化调研,推出一

批研究成果,转化一批文创产品。

区文旅广电局、区住建局、各镇(街道)

2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探索建立区级公共文化场馆联动机制;推进文化场馆景点化建设。

区文旅广电局、

各镇(街道)

3

馆校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到 2025 年,全区 50%学校图书馆(室)与当地图书馆(室、分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

区政府办、区教体局、区文旅广电局、各镇(街道)

4

传统文化进校园:巩固提升汉调二黄进校园成果;组织开展校

园师生走进文化场馆系列活动;全区小学举办入学“开笔礼”活动;

公共文化流动服务进校园常态化;以汉滨区文化馆、区非遗中心出版的《把根留住系列非遗丛书》为蓝本,教体局编辑相关非遗校本教材,并研发推出相关课程。

区文旅广电局、区

教体局

(五)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

19.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信息化设施设备配备,建立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完善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鼓励支持公共文化机构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立阅读、舞蹈、音乐、书法、绘画、摄影、培训、展览等交互式文化体验专区,建成特色鲜明、标准化程度高的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

20.建好用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通过技术升级、资源整合,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实现资源配送、点单预约、线上服务、数据分析、需求反馈等信息化服务,入驻国家、省、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加强与商业运营平台、网络传播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合作,嵌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

21.加快数字文化资源库建设。按照“需求导向、分工合作、结构优化、质量优先、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快建设数字文化资源库,基本建立艺术鉴赏、全民阅读、知识讲座、实用科技、健康生活等基础性数字文化资源库。深入挖掘汉滨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汉滨特色数字资源项目建设,实现区文化馆和少儿图书馆都有特色数字资源项目的目标,力争有一批数字资源项目进入上级数字文化资源库

22.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依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各级网络、媒体平台畅通服务传播渠道,提高数字文化服务能力。鼓励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广泛应用多媒体等数字文化服务和全媒体推广服务技术,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精准识别群众文化需求,测评群众满意度。探索建立公共文化物联网,采用“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模式,实现数字文化资源订单式配送、场地网上预订、活动网上预约、网上评价反馈等功能,形成线上线下、设施阵地服务、流动服务有机结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全民阅读、艺术普及、展览展示、讲座培训等线上服务项目,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适用性和精准度。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内容和安全监管,建立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考核制度,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6: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重点项目及责任单位

序号

重点项目

责任单位

1

数字文化场馆建设项目:区少儿图书馆、区文化馆基本实现智能化;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和管理架构覆盖城乡。

区文旅广电局、区财政局、区少儿图书馆、区文化馆、各镇(街道)

2

数字化服务推广项目: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实现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全接入,50%的乡镇基层服务点能够依托平台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区融媒体中心、区文旅广电局、区少儿图书馆、区文化馆、各镇(街道)

3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项目:建成“汉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建设特色数字文化资源项目2-5个,推出一批微视频、艺术慕课等数字资源。

区文旅广电局、区少儿图书馆、区文化馆、各镇(街道)

4

线上文化服务品牌培育项目:开展全民阅读、艺术普及、展览展示、讲座培训等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打造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线上服务项目。

区文旅广电局、区少儿图书馆、区文化馆、各镇(街道)

(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

23.提高公共文化法治建设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公共文化领域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本地实施细则。逐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利用、镇(街道)文艺专业人员配备保障、文化志愿服务、捐赠财产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享受税收优惠、公共文化服务基金设立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定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执法检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依法行政、依法保障能力。

24.完善效能监测和评价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机构效能监测制度,加强对区、镇(街道)、村(社区)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绩效、场馆设施使用效益、年度服务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单位效能审计的依据。研究制定群众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提高服务效能评价科学化水平。

25.深化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经费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单位职能定位,厘清基本服务责任。深化区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广乡村文化理事会制度,实现行政村(社区)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区域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标准化建设,构建以馆为总馆、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站(中心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并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补充的总分馆制服务体系,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提供网络支撑。

7:公共文化服务管理重点项目及责任单位

   

(七)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26.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基础建设。按照公共文化服务法规政策要求,调整充实区、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结合实际,配齐配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专干。落实村(社区) 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岗位政策。采取特殊人才引进、公开招考、公开遴选等办法,不断优化人员结构。组织实施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

27.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管理和培训。以区为单位,探索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中心)人员由区主管局直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项目,积极组织推荐业务骨干参加各类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区业务人员岗位培训和专题培训,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班培训。鼓励区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各镇(街道)与文化艺术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培训。开展业务论文、调研报告征集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理论水平。

28.实施文化人才“十百千万”扶持培养计划。按照扶持“存量”、培养“增量”的原则,建立全区文化人才资源库,以区为单位组织实施,力争有十名文化领军人才、百名文化骨干、千名文化能人、万名文化志愿者,培养一批扎根基层、具有深厚实践经验的专业型文化人才队伍。

8: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重点项目及责任单位

重点项目

责任单位

1

公共文化服务人员配置: 区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 80%。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专职人员不少于 3 名,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至少配置1 名公共财政补贴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文旅广电局、各镇(街道)

2

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管理:积极探索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人员由区主管局直管体制改革;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班培训。

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文旅广电局、各镇(街道)

3

文化人才“十百千万”扶持培养:扶持培养十名文化领军人才、百名文化骨干、千名文化能人、万名文化志愿者。

区文旅广电局、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团区委、区科协、各镇(街道)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委及区级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文旅广电局,由区文旅广电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镇(街道)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确保创新发展工作协同高效。

(二)完善投入机制。落实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把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预算。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和激励引导资金根据工作需要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加强对中、省、市级补助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全面实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共建的投入机制。

(三)严格督查考核。将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列为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强化动态监测和督促指导。对于影响复核及保持命名的镇(街道)和有关责任单位将追究责任。

(四)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在区级媒体上开设示范区创新发展专栏,开展媒体联动宣传。建立信息报送和通报制度,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交流工作信息,推广创建经验,展示工作成果,提高知晓度、参与度,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