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大竹园镇大竹园九年制学校创办于196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九年一贯制半封闭式寄宿制学校。近年来,学校确立“党建引领促发展 文化育人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大力弘扬“虚心有节 挺拔向上”的竹园文化精神,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科学谋划,狠抓落实。
党建引领促发展
党建工作不走虚,示范引领作用效果明显。党员教师通过“学习强国”“安康智慧党建”等学习平台,学党史、悟思想,夯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思想政治基础。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红色电影观影、祭奠英烈、保护汉江义务清扫、重阳节到大竹园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帮扶困难学生家庭、关心关爱困难教职工等活动扎实开展。支部书记舒兆宁带头讲党课、党员教师带头上示范课、听推门课早已常态化。
党支部不等不靠,促使学校硬软件建设发展迅速,使得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建有教学楼、学生公寓楼、教师宿办楼、餐饮楼、综合楼及设备完善的标准化运动场地。设有美术室、音乐室、书法教室、舞蹈室、科技室、劳技室、地理室、德育展室、留守儿童管护中心、竹园小喇叭广播站等多个功能部室。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受到国家验收组好评。
党支部发挥广大党员教师的集体智慧,依据学校所在地名“大竹园”以及竹子种植面积广等特点,确立“竹子”为学校的文化符号,把“虚心有节 挺拔向上”作为学校的校训,着力打造“竹园”文化建设,借竹育人,通过文化的影响力激发全体师生做一个虚心、有气节、不甘落后,勇于向上的人,从而提升了学校育人质量,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先后被安康市委市政府、安康市教育体育局、汉滨区教体局评为“安康市文明校园”“安康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安康市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校园”“安康市首批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打造队伍铸师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这是舒兆宁在全体党员教师工作作风建设大会上经常说的“口头禅”。师德是教育之魂,学校一直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党支部常规性地组织开展党章学习、师德报告、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教学经验交流、教师技能大赛、基本功比赛、师徒结对等活动方式来涵育学校师德。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党支部定期组织学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召开全体党员教师大会选举教师代表,通过征集教师们的考评建议和召开教师代表大会,制定了本校《师德师风考核办法》《教师年度考核标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等,做到各项工作照章执行,有规可依,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
坚持质量为本,扎实育人理念,学校大力培养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先后与安康市初级中学、安康高新一小、汉滨小学进行交流学习、主动与汉滨区江南中心校对接“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学科教育共同体”的研习,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教学水平,五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20多位三区骨干教师,学校教师素质和技能遥遥领先于同类其他农村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的“融媒体”信息分享与传播号召,培养通讯宣传员,将学校发展故事和师生学习工作风采积极宣传,先后在省市区各类媒体发表文章200余篇,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有力向社会传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措施,成为当地老百姓了解教育的新窗口。
以竹塑身创特色
2019年以来,学校围绕“虚心有节 挺拔向上”八字校训,全面开展“竹园”文化建设。
学校党支部广泛征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教代会审定通过了《大竹园九年制学校竹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结构、竹园文化建设体系、宣传、制度和经费保障措施。团队部成立“竹园文化建设德育办公室”“竹园小喇叭广播站”,确保工作落实和宣传到位。
依据不同竹子的生长习性和品性象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竹子名称给各个班级命名,制定竹名片、班级口号,赋予班级文化内涵。各个班级创设文化主题和口号,如一年级水竹班:出水芙蓉、滴水穿石、乐学向上、生机勃勃。二年级船竹班:逆水行舟、激流勇进、敏而好学、扬帆起航。三年级翠竹班:翠玉明珠、清雅脱俗、诚实守信、坚忍不拔。
围绕“借竹育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学校党支部的指导下,团队部每学期组织开展“班级竹文化建设大比拼”“竹韵飘香,筑梦远航”演讲比赛、“以竹为梦,唱响红歌”歌唱比赛、“竹文化主题征文”等活动,逐步实现了以竹塑身铸就竹魂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引导学生成就“虚心有节 挺拔向上”的小竹子。由此,我校三年级翠竹中队被共青团安康市委、安康市教育体育局、安康少工委评为2022年度“安康市优秀少先队中队”荣誉称号。
五育融合育新人
考虑到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的作用并不显著,学校多方采取积极措施,开辟第二课堂,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立德树人目的。以“竹文化”建设为导向,通过少队部每月一事主题活动和“传统文化节日”文化拓展活动这两大活动主线,建立“吴南烈士墓红色文化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和“东旭茶园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引导学生以竹园精神为荣,以竹园发展为荣,进行德育渗透;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研学活动,参观安康市博物馆,参访国家毛绒玩具厂感受国家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参加汉滨区科协组织的科技活动节、科技征文竞赛,在一项项重大活动中学生拓宽了眼界丰富了梦想;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学校精心组织的特色社团课,是五育融合的最强实践场。先后成立了竹园版画、舞蹈、腰鼓、书法、足球、乒乓球、篮球等12个精品社团。其中“儿童木刻版画社团”最具特色,师生作品先后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及中省市各级表彰奖励并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展出。足球社团在2022年汉滨区校园足球联赛中,打破历史,以全胜战绩荣获汉滨区第五赛区冠军、荣获汉滨区总决赛季军。到劳动实践基地研学和学生回家做家务是我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一大亮点,让孩子们从小就手到拈来,摘茶叶、扫地拖地、洗碗整理书包,甚至从洗衣做饭。在种植蔬菜庄稼方面,学生们像半个老师为老师们科普常识。学校的多元化育人手段和方法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促使学校教育质量位于汉滨区农村片区前列,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表彰和好评。
为了避免“5+2=0”这种周内教五天放假两天全白干的教育结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堡垒作用,学校实行5+2+0=7的“双减”教育模式,即周内5天常态课,加周内每天下午2小时延时课、晚上0家庭作业,采用社团活动课和学科辅导想穿插的延时服务模式,周末多是结合德育美育体育和劳育进行的学科趣味实践作业,不仅解决了家庭作业家长辅导难的问题,还有效保证了学生周内高效学习、周末趣味复习的“双减”成果。
砥砺奋进创辉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积极落实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细化党支部和校委会议事规则,不忘初心,科学决策,砥砺前行,紧紧抓住汉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历史机遇,继续发扬“虚心有节 挺拔向上”的竹园文化精神,谱写汉滨区大竹园九年制学校发展新篇章。(通讯员 舒兆宁 王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