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汉滨好老师】汉滨区培新小学教师马敏:积跬致远 臻于至善

时间:2022-05-09 16:24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她,身材修长,短发齐耳,白皙的脸颊上佩戴一副银丝边眼镜,尽显大气和端庄;她,教学中总是不急不躁,时刻把自己融于新教育实验中,感受着学生的热情与召唤;她,待生亲和,时常看到她俯下身子和学生亲切交谈或帮助学生的身影。她就是汉滨区培新小学思政组组长、榜样教师——马敏。

以心润心  春风化雨

《尚书》有云:正德厚生,臻于至善。马敏老师正是用自己的言行努力践行着这句话,通过自己端正的品德去影响学生、关爱学生。

学校党支部开展党员帮扶留守儿童活动,当她接到帮扶小刘同学的任务后,首先私下和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况,得知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平日由爷爷奶奶照看。于是,在第一次和孩子接触的时候,她预设了很多话题,就怕孩子内向,不说话。可谁知,见面后,那个圆圆胖胖的小脑袋就蹭到马老师的衣角,开心地说:“你是那个思政马老师,给我们代课吗?其实我很听话的。”马老师听了孩子的话,笑着捧起孩子的脸,问他爷爷、奶奶身体好吗?孩子声音洪亮的告诉马老师自己会主动帮爷爷奶奶干活,他是家里的小男子汉。听着孩子的话,看着孩子的神情,她觉得这个孩子就像是一束阳光照进她的内心。一个小小的孩子能用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自己,帮助家人,快乐生活。身为老师的她,肩负着育人的使命,更应该用良好的习惯约束自己,不能忘记自己的教育初心。

一次偶然的相遇,马老师看到小刘同学,正捧着一本绘本书阅读,凑近一看,原来是《蚯蚓的日记》!马老师问他:“看得懂吗?”他说:“有的字认识,有的字不认识,但是很喜欢这本书。蚯蚓都会记日记,我也应该要写日记了!”望着孩子开心的笑容,马老师连忙给孩子买来漂亮的日记本,鼓励孩子写日记。  从那以后,只要马老师和小刘同学在校园里相遇,她总会问他最近生活怎样?发现孩子不开心时,她会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来个小拥抱。她用母亲般的爱温暖着这个留守儿童,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田。这就是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立足课堂  以研促教

马老师来到培新后,聆听着一场场的专家讲座、专题培训,感受到浓浓的教研氛围。在学校教科室主任李玉翠的引领下,积极开展“级组12345校本研修”活动。通过组内“一课两上”、“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同伴互助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同时,她积极参加专家引领、校内外培训等各类活动,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进一步。

2021年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社团课以来,身为思政学科教研组长的她,积极联系包联领导陈广富书记,认真听取建议,并和组内老师进行讨论交流,确定本组的延时服务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在课后服务社团课中,她的时政小课堂 《“神舟十二号”的回归》《“神舟十三号”的发射》《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等让学生陶醉其中。她还以红色经典故事代代传为主线,做成系列特色服务课。同时,针对组内教研薄弱的实际情况,积极申报规划课题,以研促教。

潜心悟道  硕果盈枝

教育教学是一线老师的主阵地。马老师深知这一点,她总是踏实备课,认真研讨。她对自己的要求是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心反思每一节课。她积极参加各项教育教学培训,虚心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在实践中充实自己,她要求自己每学期上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2020年她报送的优质课《风儿轻轻吹》在安康市小学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上报的课例参加汉滨区小学教师优质课展示评比活动,荣获二等奖。

精读书籍,积极反思是她对自己专业素养提升的要求。她不断研读教育类著作,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平日里的生活,她以书相伴,学校发的书会认真看,仔细品,同时会广泛阅读经典著作。她自己买了很多书:《为孩子重塑教育》《儿童人格形成与培养》《心理抚养》……通过阅读与儿童有关的书籍,拓展视野,增进知识储备,使自己更好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调入汉滨区培新小学后,马老师受到新教育实验的熏染,在榜样教师影响下,在新学生陪伴中,笔耕不辍,先后写了《谢谢您,点亮我的生活》《刻意练习让我奋进》《做一名跟上时代步伐的一线教师》《向着生命之光奔跑》《自我蓄电 整装待发》《让阅读成为习惯》等多篇随笔。有的在参与活动中与老师们交流分享,有的发表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因此被评为学校“书香教师”。

马老师经常说:“我平凡如尘土,我微弱似星火,作为老师的我,其实能左右与改变的并不多,但我相信,只要坚守教育初心,为此努力着、奋斗着、坚持着,过好平凡的每一天,这既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这低调平和的话语、这高尚的教育情怀、这积跬致远的信念让马老师把自己的道德与成就投向学生、服务于学生。在培新校园里,不负韶华,臻于至善。(汉滨区培新小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