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随笔】前行,向着灯塔的方向

时间:2022-05-09 16:23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读朱永新《致教师》一书有感

2022寅虎年初,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学校赠予的《致教师》一书。无疑,这本书成了我岁末年初丰盈寒假生活的一道精神食粮。

老实说,读这本书我是有私心的。我的孩子今年正读高一,孩子在成长路上发生的一些变化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是一名教师,同时又是一位妈妈。面对的受教育对象都是孩子,学生与自己的孩子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教育是相通的,我的教师职业和妈妈角色这两重身份都急切地需要去被引领、被指导,我渴求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本书采用了书信问答的方式,共分四个专辑。除了解答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朱永新教授还给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意见。拜读之后,顿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更新教育理论库”

我是被书中前言“我是教师”这首小诗吸引住的。以前,我们常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首诗里,朱教授告诉我们:“我们不是园丁,没有任何人应该在我们修剪的框架中成长,我们应该是一朵花儿、一棵草儿,与孩子们共成长;我们也不是蜡烛,也没有必要燃烧自己,以化为灰烬作为代价去照亮学生;我们也不应该是春蚕,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应当无拘无束;我们也不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哪个孩子的灵魂是机器,能够被人修理……”。

上述教育理论,书中还有大量的妙言金句。“古人讲的‘开卷有益’,现在已经值得我们质疑了。我们已经从开卷有益的时代进入到了择书有益的时代”;“过去我们常说,我手写我心,实际上应该是我笔记我行。真情实感、真实践行,有着比文字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不大喜欢你说的‘家长’,因为这是一个‘一家之长’的概念,多少带有一些不平等的色彩。相反,我比较喜欢新父母这一个称呼……”。如上新观点,我只摘抄了其中一二,也是这本书高级部分的冰山一角。倘或一名教师从教二十载,教育观念尚还停留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教育理论库不更新、不升级,就像朱教授说的“拿着一张旧船票,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那么教一年书和教十几、二十几年的书又有何区别?

“充实、丰盈教育理论库”

作为教师,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天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我们只有充实丰盈自己的教育理论库,才能与孩子们一起“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本书中,朱教授谈到了很多内容,涵盖了“如何做一名好教师,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如何保持教育热情……”等多个方面,饱含了大量新颖而又实用的教育新理论。下面,我就其中的一两节谈谈我的个人感受。

在第一辑“先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如何抵达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这一小节中,朱教授谈到:“教师职业有四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总结起来,也就是陶行知老先生的那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简简单单八个字,在我们师范学习期间都已经学习过,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并不简单。朱教授提到过这样一个细节“咱们在评判一个老师好不好,这八个字做到了哪一点,四重境界到了哪一步的时候,复杂的表格和量化程序难以测量。倒是有一个最小的行动可以估量,教师节的时候,看一看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会有多少记得给以前的老师送束鲜花,打个电话甚至来看望一下老师。这样的学生越多,老师就做得越好。要做一个让学生一辈子记住,一辈子怀念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才算做到家了,才算心安理得,对得起老师这样一个良心活儿。”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老师,从教一辈子,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没有惊天动地的教育事迹,甚至也鲜有荣誉掌声的簇拥,但却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在学生、在家长、在同事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这样的老师难道不正是我们身边的标兵,所要树立的榜样吗?

第二辑“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如何同时成为好老师和好妈妈”一节中,朱教授谈到:“‘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个观点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是毫无疑问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中国家庭教育之路上,充满着许多无证驾驶的司机。开车上路需要驾驶证,而做父母却不用接受任何培训就可以对孩子发号施令了。无知对待儿童比无知对待成人更可怕。正如文中所说:“是因为儿童是软弱的,被动接受的,听天由命、无法抵抗的,而成人是有意识的,有选择能力的,可以抵御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小时候听话,长大有自主意识了就开始反抗、叛逆的原因之一吧!所以,不管是做教师还是做母亲,归根到底,还应该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要求孩子优秀之前,我们不妨试问一下自己,我们够优秀吗?教育前行的道路上,让我们且行且学习,与我们的孩子、学生们一起共同成长吧!

“理论武装头脑,行动践行真知”

朱教授在书中谈到这样一个现象,几乎每学期,教师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但难见素质、能力有多大长进。而一些“草根名师”,自己读书写作,坚守课堂,却成长显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再多的理论,再多的培训,关键还在于是否“有效”,是否践行在行动中。新教育共同体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炼为“三专”模式,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专业阅读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学习他人的智慧,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专业写作是为了对自己的教育生活归纳总结,剖析和反思,通过梳理总结从而得到提升;专业发展共同体,则是通过一起读书学习,讨论交流,思想碰撞,从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新教育实验践行“三专模式”中朱教授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活动。为鼓励大家坚持写作,朱教授以参保投保的方式给写作者发起理赔。凡是每日写千字文一篇,坚持十年者均可获得理赔以一赔百。就是这样一则带有玩笑性质的广告,在教师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使了一批又一批教育名作的陆续问世。这样自觉的专业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老师的行为境界,很多老师养成了思考、反思、总结的习惯,转变成为思考型教师。教师成长需要理论作支撑,更需要我们在行动中践行,“三专”就是我们理论践行真知的行动之一,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漫长过程。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专业书,用专业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实践践行真理!相信《致教师》这本书,不仅于我受益匪浅,于大家、于更多的新教育实验同仁们更是收获满满!正如一盏明灯,一座灯塔,《致教师》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汉滨区培新小学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