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全面小康 一个不少——从一组“关键词”看汉滨艰辛脱贫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29 11:16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向绝对贫困宣战的史诗鸿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梦想两个百年三步走的奠基之局。汉滨区地处国家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的中心,成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战区。十五次党代会五年来,汉滨区委坚决扛牢时代责任,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交岀了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脱贫攻坚答卷。

  全省唯一过十万

  汉滨党员干部有个共识,或者说自我加压,那就是“陕西脱贫看安康,安康脱贫看汉滨”,因为汉滨区10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占了80万人,525个村(社区)中,贫困村就有231个,其中深度贫困村就有4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61579户202416人,占全省的4%、全市的25%,曾是全省唯一一个贫困人口过十万人的县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2月,整区实现了脱贫摘帽。

  那么,如此庞大的任务基数,能够实现如此规模的减贫总量,汉滨是如何做到的?

  区战场+战时纪律

  脱贫攻坚,人是关键。而汉滨最缺人!在职党员干部仅有不到6000人,加上贫困村(社区)近1000名村干部和各级派驻的500余名帮扶干部,拢共只有7000余人,这是汉滨的全部帮扶力量,面对帮扶任务,捉襟见肘。



  汉滨将全区划分为9大战区,实行“区委常委包片(战区)、区级领导包镇(战场)、区直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驻村”的联镇包村帮户责任体系,实行区级领导每周“一天一夜”、帮扶干部每周“两天一夜”、镇办干部每周“三天两夜”,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每周“五天四夜”帮扶机制,确保干部沉在一线,“解剖麻雀”破难题,落实工作精服务。



  同时,坚持硬抽人、抽硬人,选派3347名干部驻村帮扶,由科级领导担任工作队长,5558名干部全员结对帮扶,实施“一村一大学生村干部”工程,选配316名大学生进入村级班子,优化村干部结构,大力开展“万企帮万村”助力脱贫攻坚,引导247家民营企业全覆盖结对帮扶231个贫困村,着力破解人力不足问题。



  摊子铺开了,如何保实效?汉滨区充分发挥考核杠杆作用,将脱贫攻坚工作在目标责任考核中的赋分提高到50分,同时将脱贫工作成效与干部晋升和村干部薪酬挂钩,出台了脱贫攻坚“十个严禁十个一律”战时纪律,强化日常督察问责,累计查处扶贫领域问题49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47人,移送司法机关6件7人,累计表彰扶贫先进单位107个、先进个人549名,提拔重用扶贫一线干部339名(占提拔干部总数的65.19%),并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专项资金534.09万元用于脱贫攻坚表彰奖励,积极筹措4497.88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解决镇办干部到村差旅费和村干部生活补贴,严管厚爱并举导向鲜明,激发干部攻坚克难热情,以优良的作风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27.6亿元>110亿元

  脱贫攻坚必须有庞大的资金保障,但汉滨恰恰缺钱。以2019年为例,汉滨区的财政总收入仅为27.6亿元,而总支出就达68亿元,脱贫攻坚,哪还有钱?



  汉滨始终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积极凝聚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营造人人出力、携手攻坚的良好工作氛围。一方面,将极为有限的财力除过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外,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各个环节,作为产业启动、基础建设、对标补短、以及建立贫困村扶贫互助协会等工作的保障资金,另一方面,通过精心服务、苦拼实干、积极争取,累计撬动中、省、市各级帮扶单位、苏陕交流、对口帮扶单位投资和“万企帮万村”助脱贫等的各类资金110亿元,全部投入扶贫领域,其中整合涉农资金35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82亿元,区级配套2.14亿元)。



  小财政“撬动”大资金,换来的是汉滨脱贫攻坚“两房两业两设施”的有序推进和脱贫攻坚的瞩目成果。新修671条1556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530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29.99万人饮水困难问题,17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让23809户81594位贫困群众搬入新居,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实施危改7042户,解决了贫困群众安居问题。



  187个现代农业园区、60家龙头企业、19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0个家庭农场、42家农产品加工厂、21座光伏扶贫电站、区域电商服务全覆盖、公益性岗位等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环环紧扣、步步紧跟、招招求实。

  务实=亮点



  “不提标新立异的空洞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不作空泛无物的表面文章”。汉滨党员干部5年脱贫攻坚之路一直恪守这句“座右铭”,紧紧围绕“一核心(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因地制宜,务求实效,脚踏实地、不遗余力抓好落实,交出了一连串耀眼成绩。



  为了有效借力,盘活贫困村“沉睡”资源,带动贫困户发展,汉滨区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环节,探索出了“支部+X+贫困户”模式;为了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群众就业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新社区工厂”应运而生,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农民真正变居民。



  “互联网+”远程诊疗,“责任医师签约服务”把村卫生室、镇卫生院和区级甲等医院有效串联,让村医和区级专家医生紧密合作,让山区贫困群众享受专家级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区域电商服务全覆盖让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不再难;“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剑指贫困群众等靠争要、人情风盛等歪风陋习,从制度上入手,深层次破解贫困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问题,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巩固+振兴接续奋斗

  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攻坚战,何其艰辛、何其精彩!广袤的汉滨大地上,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个角落。

  ——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所有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全保障;

  ——大幅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至2020年底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00元;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千面坡、万条梁,满山都是土坯房”的贫困状况,如今“条条新路盘山梁、通组到户宽又畅,产业基地务工忙,户户住上安稳房”;

  ——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广大扶贫干部“面对面”送政策、“实打实”送方法、“心连心”送关爱,群众不脱贫,干部不离村;

  ——显著提振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同贫困作斗争,既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如今“靠着墙根晒太阳”的少了,“苦干巧干加实干”的多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回首汉滨五年脱贫攻坚,一路艰辛、负重前行,一路成长、收获满满。乡村振兴,汉滨已整装待发。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正激励汉滨儿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幸福奔跑,奋力谱写汉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