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方便的话,上来帮我再带两盒二甲双胍(缓释片),家里的降糖药快吃完了……”“好的,还有啥需要的我一起买。”这是2019年10月下旬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从城里回村前贫困户赖永金打来的电话。
捎带生活用品回村,带人带东西进城,三年来屡见不鲜,不论是回单位办事还是节假日回家,只要我有机会从桂花村返回城里,我都乐于帮助他们顺便捎带点东西,对群众来说早已习惯,我也是乐此不疲。
驻村驻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年时间,我从陌生的外来干部转变为桂花村群众无话不谈的“自己人”,我们相互尊重、真诚信赖,我们的“亲友关系”正是在一件一件的小事黏合下变得越发紧密。回望来路,辛苦和汗水相伴,喜悦与收获交织。
2018年3月19日,是我到瀛湖镇桂花村驻村的第一天,也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天。汽车在狭窄弯曲的道路上拐来拐去,以前坐车并不晕车,但那天去桂花村的路却是有史以来吐的最严重的一次,难受极了。原本想到瀛湖镇距离中心城市很近,路途并不遥远,但初次驱车前往的时候,不曾想到大山深处的桂花村,一路颠簸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
一路走,一路想:这里不仅山路多、路程远,而且基础设施条件还十分薄弱。我出生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脱贫攻坚战中,一定要竭尽所能,帮这里的群众干些事情,带领群众改变面貌。
驻村后,在全面摸清村情的基础上,我们协助村两委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在我的意识里,路的问题始终是我们工作队首先考虑的大事情。因此,我们把努力改善交通条件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和计划。工作队通过充分摸底调研,就全村交通现状形成调研报告,及时将困难和问题向区、镇逐级汇报。几年来,我们以改善整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产业增收为契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道路拓宽硬化和“油返砂”的方式,修建村道3公里,拓宽改造2.45公里,硬化道路3.66公里,处理路基、路面、排水和安防设施0.76公里。同时,改造建成了村级活动中心,便于党员干部活动学习和群众办事;规范管理标准化卫生室,便于群众就医;迁来“自来水”,协调新建4处饮水工程,为村民生活和茶园灌溉提供保障。一项项惠民政策、一批批惠民项目在我们驻村工作队以及镇村干部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落实。
“你们这些干部好!我门前这条产业路,是我们这几代人的愿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修通,真是没想到!”2019年12月4日,村民邹最林向驻村工作队送来一面写着“真情帮扶办实事情系百姓暖民心”的锦旗,老人激动地说道。原来的桂花村四组、五组这一面山的茶树长势十分喜人,但苦于不通路,茶叶产业发展受限制,可以说是守着金山过着穷日子。
“现在好了,我们生产出来的茶叶终于可以及时拉出来卖个好价钱了……”“走在路上再也不用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苦了……”“看,邓家两兄弟在新路边盖起了独栋的楼房……”群众纷纷称赞着。
帮扶走心沉下身子来扎根
“搬迁款不给我补,危房改造也不给我办,你们这些干部不是好干部……”乍一听是扶贫领域问题线索。
说这番话的是一户赖姓贫困户,一家6口人,两个老人身体不好,两个孩子正读中学,家庭负担不轻。不过这户人家很上进,很勤劳,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台之前,该户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集镇上购买了商品房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
这就“很不巧了”!如果自己没有购买商品房,那么现在就能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因为自己买得早,现在不仅这笔巨额补助款擦肩而过,连改造原土墙房的条件也不符合。对此,赖家心怀不满,多次对干部提出要求。
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害怕与赖家打交道,还要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消除他的怨气才行。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主动多次入户走访,与他们进行耐心深入的沟通交流。“望、闻、问、诊”,将浑身的“细胞”发挥出来,找准病灶,开对良方,循序渐进,力求逐步解决问题。
针对该户实际情况,我为其申报转移就业交通补贴、产业奖补、慢性病补助、“雨露计划”教育补助和老两口的生活救助等,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2018年11月份,老人生病在区医院住院治疗,我到医院看望,老人很高兴,跟我聊了很久。出院后,我买了电子血压计送上门,并教老两口学会使用,老人很感动,非拉着我留下吃饭。心态改变了,态度也就改变了,在我的细心帮扶和耐心解释下,他们终于也理解了政策,改变了对干部的看法,认可了我们的扶贫工作,与干部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并且逢人便夸赞我们都是党的好干部。
投入用心决战贫困向前冲
易地扶贫搬迁户康金财的安置房钥匙拿到手后,帮扶干部多次动员其装修入住新房子,他一直推脱,说等药材卖了就下山,这一拖就是大半年,新种的药材都开花了也没见他准备搬离。
在我们村,像康金财一样的搬迁群众还有十几户,他们都说桂花村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环境好,但却是“故土难离”,不仅影响搬迁入住率,还影响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一度成为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也是考验干部智慧、韧劲、定力的一年。努力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成为我们“四支队伍”的共识。我暗暗地鼓励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必须用心思考想办法解决这些难题,既要平常干好,也要关键之时考好。
康金财不就是舍不得他的“宝贝药材”,担心下山后没了经济来源嘛,人之常情!我揣摩着他的心思,结合该户实际情况和公益岗位政策,给他出主意,让他提交申请,竞聘护林员岗位,这样既能有稳定收入,安心搬离危房,又能保住药材的收益。最终,按照政策要求和程序他顺利通过评选,解决他了心里“症结”。同时,考虑到其他类似情况的搬迁户,我绞尽脑汁,因户施策,逐一做通6户“钉子户”思想工作,并搭手帮助他们腾空房屋,为全村按期完成旧宅腾退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查漏补缺,对标补短,由于那段时间连阴雨比较多,平常泡松了的山体,垮塌的3千余方土石方阻断了新修的产业路,我及时向单位汇报,争取资金清理道路,并每天督促进度,尽快完成道路通车;五保户居住的住房下水道堵塞,我指导施工队提出合理整改方案,督促及时疏通;部分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残疾证过期未换证,我们统计后及时报告区残联,请求上门服务,确保残疾人补助及时享受到位。在那段时间里,我白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晚上忙结束倒头就睡,早上五点左右就会醒来,睡眠比往常硬生生少了两个多小时。带头以“日安排落实、周汇总排查”循环模式,压茬推进问题整改清零工作。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较大,那段时间我严重脱发,洗头时大把大把脱落。
坚守初心持续用力践使命
2021年2月25日,在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我激动不已,心潮澎湃。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一个个贫困山村华丽转变,群众都过上了好日子。我驻村帮扶的桂花村狭窄的村道变成了宽敞的硬化路;121户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复垦的土地上已长出新的农作物;人口聚居的道路上,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的新生活,一幅幅欣欣向荣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脱贫摘帽后,我们没有松口气、歇歇脚,面对新的征程,新的历史任务,我们结合村情和国家新的政策方针,继续谋划下一步工作重点。“桂花村老茶园虽已形成规模,但一直是粗放式发展,品质不高,要想走好这条产业发展之路,必须在品种、品质上下功夫。”2021年3月10日在村两委讨论发展规划时我提出建议,也与村两委形成共识:在下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大力发展产业,进一步打造以茶叶为主导的特色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带动范围,助力群众增收。
随后,我就开始着手邀请村内的其他茶厂、制茶作坊、村民代表和本村籍的茶庄老板进行座谈交流,邀请区农技专家围绕整体品质提升、茶叶管护采摘技术提升、茶叶加工包装销售提升等方面进行指导。
3月中旬,茶叶开始采摘后,我每天到茶园里,动员茶农按照培训老师教授的标准方式采摘鲜叶。茶厂也拿出实际行动,以高出往年5到10元每斤的价格收购农户的茶叶,进行统一加工销售。今年春季,村里的茶叶产业逐步形成规模,茶叶品质不断提升,茶业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新产业。
看见昔日的贫困户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觉得一千多天的驻村帮扶工作值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殷殷嘱托,毫不懈怠,努力把驻村帮扶这篇文章继续写在田间地头,把初心使命践行在对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当中去。
(作者简介:李正禄,男,汉滨区人社局干部。2018年3月至今任瀛湖镇桂花村驻村工作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