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新城街道双堤社区地处安康市中心城区,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万余人,楼宇楼栋多、人口密度大,社情民意相对复杂。近年来,社区党总支探索推行“1231”党建工作法,通过整合资源、服务下沉、创新载体、强化管理,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下好“一盘棋”,共建共享强治理
社区党总支发挥区域领导核心作用,建立社区共驻共建联合会,梳理辖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推行“支部制单、群众点单、党员、驻区单位接单”的服务模式,采取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组织联建、资源联用、党员联管、活动联办、服务联做、品牌联创”的方式,有效破解了一批影响群众停车难、上学难、出行难的“老问题”。今年以来,社区根据工作实际和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25份,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领岗78人次,开展共建活动73次。召开社区共驻共建联合会3次,临时会议10次,研究解决社区大事、难事28件。辖区各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微心愿”认领、“小天眼”升级改造工程、矛盾纠纷调解、志愿巡逻、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倡导等活动,共建共享齐发力,共同构建美丽和谐的社区环境。
筑牢“两张网”,双网共治促和谐
社区党总支创新治理模式,筑牢天上的“网络”和地上的“网格”这“两张网”,将网格化治理落到实处。筑牢天上的“网络”,即社区微信平台、智慧党建平台和“小天眼”工程。建立社区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指导居民安装“智慧新城一事通”手机APP,实现群众诉求随手上报,足不出户在线办理劳动保障、民政事务等60余项日常业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施社区“小天眼”工程,安装54个高清监控、21处高音音柱、1处监控大屏,覆盖辖区28条大街小巷,全天候、全方位保障辖区安全稳定。筑牢地上的“网格”,即将辖区划分为35个网格(7个大网格、28个小网格),吸纳热心社区工作的党员、复转军人、退休干部、群众代表分别担任网格长,社区干部、片长、网格长、中心户长四级联动,分级负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模式,及时化解邻里纠纷、迅速应对突发事件、精准反馈民情民意。通过“双网”互动,将党建、城市创建、综治平安建设、疫情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等各项工作串联其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构建平安和谐幸福新双堤。
唱响“三微一风”,创新载体聚合力
社区党总支创新工作载体,开展“三微一风”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党组织生活,提升治理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微党课”,即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围绕党规党纪、身边人身边事等内容,党员轮流讲5-10分钟微党课,谈认识、谈体会,敦促党员自觉学习、自主思考。“微主题”,即以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围绕政策精神、上级部署、共驻共建项目、民生实事等,每月设定1个主题,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党员归属感。“微奉献”,即结合“点亮微心愿”、“三单管理”(群众点单、支部制单、党员和驻区单位接单),在职党员进社区领岗服务等活动,依托社区6支志愿服务队和辖区党员做好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调动辖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共驻共建的积极性。“新民风”,即“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依托“三微”和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平台,每次邀请组长、居民代表等10名群众列席参加,群众代表轮流更换,形成惯例,不断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志愿者”和善行义举榜等好人好事表彰活动,累计表彰先进典型 47人,形成“人人讲文明、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盘活“集体经济”,服务居民有保障
双堤社区上世纪70年代就有自己社办企业,但享受红利的只有原集体企业里60多名老员工,广大群众意见大。社区党总支通过调研、座谈、走访,对社区集体经济进行重新评估,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将集体经济按“原始股”“贡献股”进行有偿“全民配股”,全体老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同时,社区党总支盘活土地、房产等集体资产,根据行情重新议价投入市场,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党总支以村规民约为遵循,将居民享受集体收益分红与城市创建、环境改善、居民素质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新民风建设等社区治理工作相挂钩,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社区党组织组织力显著提升,社区治理底气更足。
通过践行“1231”工作法,社区环境美了、矛盾纠纷少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社区先后被中、省、市、区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省示范社区党组织”、“全省四星级社区党组织”、“陕西省文明社区”、“陕西省依法治理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