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叙事】让读书伴随我一生

时间:2020-04-22 10:49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引言:阅读是一场遇见,在文字中遇见那个目光澄澈,内心柔软的自己。阅读亦是一场修行,在文字中寻找更好的自己,让心灵更加有趣、有味!遇见更好的自己,不妨从阅读开始!

(一)做一只采百花蜜的小蜜蜂

我是个喜欢读书的人,读书时那种宁静温馨的氛围,总会让我忘乎所以,陶醉于书的海洋,尽情遨游!因为身处偏远山区,加之家庭条件有限,童年时我很少能读到课外书,那种对书的饥渴感便一直伴随至今。长大后自己当了老师,就希望带领着我的学生遨游书籍的海洋,让他们早早与书为友,品味到读书的快乐与幸福。当了妈妈后,更是把自己年少时渴望读书的心理投射到孩子身上,从孩子半岁到孩子五岁,我几乎每天和孩子亲子共读。这些年,也算不清自己陪儿子一起读了多少本童书,中外有名的儿童绘本我们几乎大半一起读过,而且也许还是因为童年无书可看的缺乏感,长大后我特别爱买书,常常给孩子屯下一箱一箱的书,然后选出他能看的,陪着他过瘾的一页页翻读。我曾大概统计过孩子阅读的书已超过了500本,作为妈妈我是欣慰的,但从心理学方面来讲,这其实也是在弥补自己对书的渴望。感恩因为当了妈妈,补回了我童年的阅读。

双休日,我常常和孩子一起走进新华书店、汉唐书城或儿童读书馆,有时街边的一个小书摊也会牢牢地吸引我的视线,让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普及,阅读电子报刊书籍又成了我读书的新途径。近一两年“喜马拉雅”“学习强国”等APP也成了我听书的好帮手,我利用闲暇碎片时间在这些软件上听了多部书籍。读书、听书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我的阅读面较广泛,教育类、童书、名著、小说、历史、散文、心理学、名人传记、国学、古诗词、中医学等等都有所涉猎。家里的藏书约1500册以上。在平日的生活中,我比较喜欢看文学书籍,如余华的《活着》《第七天》,钱钟书的《围城》,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毕淑敏的《心理咨询手册》,金庸的武侠小说等。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对毕淑敏、柴静、龙应台、尹建莉等这些新一代优秀女作家的书情有独钟。也会表现出阶段性的对某一个领域的书籍非常钟爱,比如有一段时间就对我国的中医学书籍特别感兴趣,像《黄帝内经》《一学就会》《说医不二》《儿童健康讲记》等等,我都非常喜欢。

(二)从迷茫到清晰的专业阅读

刚刚上班,是在一所偏远的乡镇小学。那时,阅读资源非常的有限,无线网络平台也没有发展到这些偏远的山村。闲暇之余,常看的生活类的书籍比较多。比如杂志《读者》《意林》或是向周边的人借一些名著、小说。《红楼梦》《平凡的世界》《人生》《三毛游记》都是那时看一遍又一遍的书。但那时因为环境以及自己的认识不足,对于教育类的专业书籍涉猎的太少。教了好几年的书,我几乎都不知道专业领域里还有那么多的专业书籍。现在回想起来,白白浪费了那么几年的好时光。

后来,走进培新小学,在这个书香浓郁的校园里,我接触到了一个又一个爱读书、爱阅读的好老师。这所书香校园为我开启了专业阅读的大门。我在这里认识了新教育,走进了新教育,于是,开始大量阅读有关于新教育的丛书和其他一些专业书籍。首先接触的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致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说教育》《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我的阅读观》《让孩子创造自己》《朱永新教育小语》等和童喜喜老师的《读写之间说为桥》《喜阅读出好孩子》《18年新生》《童喜喜说写手帐》。还有《蒙台俊利教育箴言》《静悄悄的革命》,魏智渊老师编著的《教师阅读地图》等。班务管理方面的书,如李镇西的《我这样做班主任》《班务管理智慧案例精选》《班级管理实战指南》《优秀班主任60个管理创意》等。语文教学上的专业书籍我阅读过《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上好小学语文课》,支玉恒老师著的《课标教学新录》,陈大伟老师著的《怎样观课议课》《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我的作文教学课例》,周益民老师的《做个书生教师》,以及《薛瑞萍班级日记》《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第56号教室的奇迹》《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等等。我畅游在一本本教育教学论著中,魏书生老师的循循善诱,李镇西博士的感性深刻,常丽华老师的平和淡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家思想的光辉,无不影响着我,指导着我,激励着我。我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文化素养。在课堂寻求创新、大胆进行改革,尝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然,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案头最常看的书还是《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教师用书》等教学用书。课前翻得最多还是它,因为教材在改,新课程标准要掌握,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教学中要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习过程、学生参与过程。精心备过的每一节课因为有心血的付出都会有收获。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三)让阅读为多重角色助力

家庭教育类的书,我最喜欢、读的最多的是尹建莉老师的书,她的每一本我都必读,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从小读到大》以及沙拉的《特别狠心特别爱》,还有蔡笑晚先生著的《我的事业是父亲》,孙瑞雪老师著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些书都深深影响了我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很多方法都来自于这些书籍。另外《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下乡养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犹太人的教子经》等书籍也是我常拿来读的书。

每次家长会我都会给家长推荐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受到家长一致好评,在家长和我的反馈中,也知道了我为他们推荐的合适的书籍让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加科学、正确,其实,这也正是我作为一名老师在家校共育方面迈出的踏实、有效的一步。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我也读学生喜欢的书,如《窗边的小豆豆》《笑猫日记》《我的妈妈是精灵》等,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我结合自己读书的收获,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诵读经典名著。我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精心布置教室,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墙壁上悬挂着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我们定期评选班级读书明星,努力打造书香班级,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读书是我生命的泉水,使我简单的生活变得丰富生动,如我忠实有趣的朋友伴我成长。每读到一本好书时,就像有一股股温暖而滋润心扉的气流,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沐浴着我,牵动了我的心,让我在不知不觉中陶醉,在悄然无声中领略书中真谛。每当走向讲台时,我总是有所感悟:读书,实在太重要了!读书是我精神生活的一道绚丽风景,读书更是为师者应有的洒脱与绰约,让读书伴随我一生。(汉滨区培新小学教师   刘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