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暖如约至,可是突然袭来的疫情,让本该笑语欢歌的校园变得沉寂。“停课不停学”“线上授课”吹响了教育工作者的战“疫”冲锋号。在汉滨初中,也有这样一群美丽的身影,为了完成全区八年级“空中课堂”网课录制工作,她们不畏艰辛,坚守初心,用一节节高质量的语文课唱响了最美的战“疫”之歌,线上视频的身影成为她们逆行的担当——她们就是汉滨初中八年级的语文教师们。
初心不改,大义担当
温婉如玉,谦和美丽,她就是语文录课组的大姐姐——张绪凤老师。疫情就是命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张绪凤老师作为一名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用她的大义担当成为线上教学的排头兵。2月3日接到通知后她就开始了八年级语文网课的筹划工作。从研读教材到备课、制作课件到最后的录制,她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力求呈现最美好的样子。为了录制《开学第一课》她用了整整三天,教什么,怎么吸引学生的兴趣,每一步她都要细细思考。
2月8日正是新冠肆虐时,她准备录第一节语文课,身体免疫力本就很弱的她,为了避免和外界接触,去录课来回都由爱人开车接送。录课时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她竟不顾寒冷脱下了保暖的棉衣,所有人都为她的身体担心,不知道这时的她有没有过丝毫畏惧?第一节课顺利录制,但是由于课件格式错误,录课时出现了几个字音顺序错乱。回家后她发现了问题,可这时她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她再来回奔波。容不得一点瑕疵,为此她又请媒体专业人士重新修改录课画面。重新剪辑的课容量达2G,从9号晚上七点她就守在电脑前给区教研室发送,可是一直等到了晚上12点才发送出去,看到课发送成功她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下。
为了发现问题掌握学情,每节课前她都会先布置自己班的孩子预习,在批阅中发现共性问题,然后在录播课上引导学生纠错。除了完成自己的录播课任务,她还积极指导参与录课的年轻老师,为了促进她们的成长,更为给全区的孩子们呈现最好的语文课堂。作为一名师者,张绪凤老师有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在喧嚣中独守一份平淡,在繁华中坚持一份简单。
牢记使命,携爱前行
罗宁老师既是年级主任又兼任班主任,此外还是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协调年级的各项工作同时还要管好自己的班级。虽然工作任务重,但她对自己的要求极为苛刻。咽炎复发让她几乎说不出话来,稍微好转她就开始为录课做准备。她说这一次录课是对她自己的挑战,为了上好线上录播课,她花大量时间准备,研读教材,确定重难点,不断调整思路。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新课文,也是一篇难懂的说明文。怎么让学生清楚简洁到得获取知识,学懂文章,她陷入苦苦的思索,一次次进行教学设计,又一次次推翻,重新来。最后她想到了设计思维导图,将课文知识点巧妙突破。可是制作起来却不简单,找材料,做动画,请教别人,一步步设计,成品总算令自己满意了。课堂上她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她用自己的丰富经验让“空中课堂”变得根基稳固、扎实有效。
坚守责任,书写情怀
美丽聪慧的朱婷老师极有责任心,无论是作为年级组长还是班主任。回顾这一次录课的经历,朱婷老师百感交集。从一开始接受任务的轻松,再到备课时考虑课堂环节,课堂效果,学生听课兴趣她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反复构思设计再完成课件制作,以为终于大功告成了,终于可以轻松了。可是再次整合教学环节和内容她又发现了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屏幕那头学生的积极性,于是她又陷入了迷茫和自我否定当中。最终还是张绪凤老师给了她巨大的鼓舞,张绪凤老师用她独具的专业眼光发现问题对她的教学方法和课程重点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对她教学中的困惑指点迷津。
要把课上好,一直是她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设计不够完美,那就重新来过。一边准备自己的课,一边照顾年迈生病的父亲,还要督促自己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认真学习,准备过程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能体会。在忐忑期待中,她录的课终于如期和孩子们见面了,当她还在纠结课堂上一句话说的不够生动时,张绪凤老师给她送来了鼓励“今天的课棒极了,聚焦深入,实用!向你学习!”这温暖的话语是对她所有付出的肯定,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努力前行的脚步。
殷殷丹心,潜心教育
张美玲老师从教14年,这样的语文课堂却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作为备课组长,她明白自己的责任,在这场战“疫”行动中,她没有理由退缩。接到任务,她知道自己的假期结束了,匆匆告别家人,她马上从老家赶回安康。可她的内心依然是忐忑的,“你一定可以的,没问题!”张绪凤老师的鼓励给了她信心。不能打无准备的仗,从接到任务开始她就开始思考,线上教学肯定不同于课堂教学,课程内容,课堂结构一定要从学生角度考虑,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时正在吃饭,突然有了灵感她就丢下饭碗,赶紧记下来。终于有了清晰的思路,可是在找素材时又陷入困境。
在准备《安塞腰鼓》一课时,网上没有合适的朗读视频,于是她就下载图片自己合成,音频下载不了就想办法录下来,一句话对应一幅图,一张张剪辑。仅仅一个朗读视频就让她从早上9点录到晚上12点,她还笑着说自己终于学会了一项新技能。为了呈现最好的课堂效果,她精心制作课件,从问题的呈现,动画的设计,字体和背景图案的选择她都要仔细思考,整整两天,课件终于制作成形。接下来就是梳理课堂内容,自己给自己上课用手机录下来再找问题,反复修改。为了这两节课的录制她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准备,连女儿都说妈妈在家里上课怎么比在学校上课还忙。除了准备录课,她还要安排线上课程内容,虽然隔着屏幕,线上交流研讨不能停,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更不能松,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不管在线下还是线上,课堂还是“云端”,殷殷丹心,始终不改,这是对教学的热爱更是对学生的担当。
春风化雨,以爱之名
张丹老师是一个温暖的老师,永远笑意盈盈,但她也是一个6个月大孩子的妈妈,孩子还在哺乳期。学校给她通知准备录课,她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因为在她心里,永远记得自己是一名教师。她把录课当作是一次磨练,也是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每天孩子入睡后就是张丹老师的工作时间,备课、反复观摩教学视频,向前辈请教,不断修改教学设计和课件,无论多晚多累,她都要保证一切准备就绪才肯休息,她希望把知识切实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第一次连录了两节课,回到家里,她自己又细细地从头看一遍,发现自己没注意把脚步声、翻书声也都录进去了,她觉得这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请教专业人士却说没办法去掉杂音,于是她又联系录课老师重新录一次。教研室老师听说后告诉她如果影响不大就不必重录,太辛苦了。她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踏实,经过修改完善又利用周末重新录了一遍。回来看有些地方课件跳的太快,语言有重复,预留时间不合理。她又学习视频编辑,经过一个下午尝试,终于剪辑出了比较满意的视频课。努力!再努力!她将一份平凡的工作努力做到极致,因为热爱,累并快乐着。
根植教育,向阳成长
马茜老师是录课组里的小妹妹,虽然年轻,孩子年幼,但是她勇挑重担。2月16号接到准备录课的通知,她既激动又不安,害怕自己做不好。当下就和备课组长张美玲老师联系,确定录课的内容。张老师给她分享了她录课时的一些经验,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和勇气。接下来她用了三天的时间构思了三节课的教学过程,自己并不满意。那个时候她手上只有一本纸质教辅书,课本和教师用书都还是电子版的,因为疫情的关系书店都关门了,网上也都不发货。每天瞅着电子书,眼睛经常都是“老眼昏花”的状态,为了尽快把教学设计弄出来给张老师审核,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快两点才睡,因为白天要准备直播辅导,在钉钉上批改作业,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所以效率非常低,只能在晚上孩子睡了之后静下心来全力“备战”。教学设计出来后,她第一时间发给两位张老师,每次给她们发文件的时间都是在凌晨。两个前辈的肯定和鼓励让她信心倍增,在听取她们的建议后,她又用了整整两天时间认真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PPT,备课环节终于完成。
去江南小学录课的前一天晚上,把孩子安顿好后,她又让家里人充当了一次学生,再把教学流程演示了一遍后,才安心地去睡觉了。录课的时候因为提前准备得还比较充分,所以一切都很顺利。录完课后,她终于一身轻松,卸下了沉沉的担子,心里觉得从未有过的充实。在教学中思考,在教学中成长,年轻的马茜老师用行动书写了一名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探索求新,执着育人
刘航老师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工作细心专注。线上课堂对于她来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一节视频课都相当于是一节面对家长的公开课。虽然每次课只有30分钟,但每次课前准备所付出的心血远不止这30分钟,为了上好每一节录播课,她要多渠道收集资料,精心备课,同时积极上网寻找其他优秀老师的公开课视频,认真学习研究,集百家之长来充实自己,还要反复审查修改自己的课件。为了熟悉文本,呈现最自然完美的课堂状态,一篇篇并不短的文章,她要反复朗读很多遍,直到已经快要背下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刘航老师用自己的认真和执着,确保每一节课都能高质量完成,也让大家对这个年轻的妹妹刮目相看。
“我愿作一滴水,滋养一寸土地;我愿作一线光,照亮一方黑暗。”战“疫”路上,多少温暖而平凡的身影在践行这样的誓言。在汉滨初中,在八年级语文组像这样坚守初心,默默奉献的美丽身影还有很多。为了每个学生灿烂的笑颜,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奋斗,因为那才是他们眼里最美的春天。(通讯员 张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