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学生习作】重拾感恩 重拾雷锋

时间:2020-03-24 09:31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感恩如梦一般美丽,假如我是只小鸟,我就会记住出生的巢穴;假如我是棵树苗,我不会忘记滋润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海,那雪域高原便是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我都应该学会感恩。

当今的时代,是最美好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在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不断充盈的时期,有的人却少了人情味。公交车上时有站着的老人,路旁倒下的患者却无人搀扶,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帮助对面遭遇困难的邻居。股市价格一路飚升,有人的价值观却成倍下降,他们只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不流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在感慨丛飞节衣缩食为贫苦学生,却也愤慨他在重病之时无人问津。

我们在感慨雷锋无私的为人民服务,却也无奈现在有些中小学生还不知“雷锋”为何物。

社会上,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公德在哪里?人们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怀又在哪里?我们的雷锋精神去哪了?

社会上虽然有不懂感恩的人,但懂感恩的人也不少。记得学校图书馆有一本叫做《学会感恩》的书,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年轻人在平安夜那天,准备买车票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可是因为雪封了路,车票买不到了,他失落的走在大街上。后来遇到了一对老夫妇,老夫妇把他请到家里,和他一起过圣诞节,之后还亲自送他回家,老夫妇的这个举动让人感动。

又比如一位作家,谈到社会道德时,他谈了一个他的亲身经历。有一次,他在散步中捡到一个钱包,打电话找到失主,失主特意登门道谢,并且还邀请作家吃饭。

当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昂扬上进的风气时,我们更加需要的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一位即将去世的老者将自己的儿女唤到跟前,一一叙说了何人何时帮过自己,他教育自己的子孙要好好报答人家,这位临死都不忘感恩的老者,是我们的榜样,他让我们明白了感激的力量,回报的感动。

还有一位女士,她用自己的430元稿费捐赠给了西北贫苦地区一个素未谋面的小姑娘,也许在我们看来430元并不是个大数目,但这个小姑娘却把她深深记在心里。即使条件艰苦也不停地给她写感谢信,虽然这位女士已经快忘了这事儿,小姑娘的知恩图报却让人欣慰。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事离我们很远。那就让我来讲讲身边正在发生的事吧。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多少医生和护士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精心救治每位患者。昨天的新闻联播报道了一条消息:去湖北老家拜年的一家人,不幸全部感染肺炎。小女孩人小不配合医治,医院的护士想尽办法,陪她一起玩,给她买画笔画板让她画画。后来小女孩积极配合医治,病情很快得到了好转。当总台记者去采访那些护士,当时你们有没有想放弃医治她的打算?那些医护工作者坚定地回答:没有!小女孩康复后,在电视上第一个感谢的就是陪伴她的护士阿姨们,这难道不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吗?

当下欧洲疫情形势严峻,我国疫情还未完全解除,国家慷慨无私的给意大利国家提供医疗物资的救助,给全世界提供防控疫情的经验,这难道不是我们的大国精神。世界有难,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懂知恩图报的民族。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别人爱我,我爱别人,这是小爱,小关怀;我爱别人,别人爱我,这才是大爱,大关怀;基督教有一句名言:施比受有福。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都是我们的准则。希望我们都做个雷锋式的,有感恩之心的人吧!(汉滨区建民初中八年级6班  罗筱莹 指导老师:张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