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年轻朝气,将活力与爱心注入到学生中间。她,热忱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为人师表的成功与快乐。她用爱心呵护着、用耐心浇灌着每一位学生,用黑板传递真理,用粉笔画出梦想,用点点滴滴兑现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
悉心培养,用爱浇灌希望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胜于母爱。这种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刚接下花蕊班时,班里有个“小”男孩。他个头小,胆子小,成绩也平平,还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只要站起来就紧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胡老师通过私下找他谈心,了解到孩子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作业没人辅导,遇到不会的题就不做,到校也不敢问同学和老师,久而久之,数学成绩退步的厉害。根据孩子的特殊情况,胡老师制定了“一对一”的辅导方法,课下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地给他解惑答疑。课堂上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从简到难,孩子慢慢变得自信起来了,不再胆小,同学们也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通过不懈的努力 ,他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快。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现在的课堂上,常常都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数学成绩也始终能保持在90分以上了。老师的悉心培养,打开了孩子心灵的窗户,剥开了他厚厚的心茧,就像水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细化管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魏书生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提出,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她十分赞同这个观点,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班级的工作,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而且提升了学生做事的能力,也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她采用班级事务分层承包责任制,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常抓落实。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职务”,每个“职务”都是她精心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师只需要随时随地检查指导。这样一来,学生为班集体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了,班集体荣誉感也随之增强。
在班级管理中,她始终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每周五的队会课,中队长根据教导处或安保处提供的队会课件,自己组织、自己主持,老师只是幕后导演,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她们教室内外墙的展板布置工作也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如“共读共写”一栏,从收稿到选稿,再到设计张贴,学生们的兴致极高。他们分工合作,有的收,有的选,有的贴,胡老师看到,很是欣慰。
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了真正的小主人。同学们都想为班集体出力,她就尽量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成长,在“思索”中创新。她所带的班级,几乎每周都获得“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每学期都被评为“文明班队”。
用心发现,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段话:“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花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的表现出来。”胡老师发现,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被欣赏中,不断地体验成功,快乐成长。通过开通班级微信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心灵丰盈起来,视野开阔起来。
她们班的W同学学习基础不是太好,上课小动作多,下课经常管不住自己,做出一些较冲动的事。但胡老师发现,他对班级卫生工作特别感兴趣,每天都愿意留下做值日。在全班推选“卫生监督员”时,很多同学不同意他,他表现的情绪很低落。于是胡老师单独找其谈心,了解了他的想法,并帮他分析了原因。他表示只要能做“卫生监督员”,愿意改正缺点,严格要求自己。胡老师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并让他在全班表态,赢得同学们的信赖和支持,最终他当上了“卫生监督员”。他在担任“卫生监督员”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不仅积极配合学校政教处做好小干部工作,还认真监督班级值日生做好值日。而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胡老师及时在全班肯定他的进步,同时,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孩子的进步,胡老师感悟到:对特殊的孩子多一点真挚的偏爱,多一点情感的交流,多一点宽容,就能让他站起来,大步向前走。爱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是教育的技巧与策略,爱更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它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在她的绿荫里。”选择教师的职业,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与花相伴的一生,诗意而美好。
既然选择了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应无怨无悔。为了更好地浇灌明日之花,让他们绽放得更加绚烂,她甘愿当一片绿叶。每天徜徉在花丛中,怎会不感到教育带给她的幸福呢?对此,她无怨无悔,因为她正在享受着诗意的人生。(汉滨区培新小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