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携手文明创建,“云端”活动引领文明入心。疫情期间,汉滨区滨江学校文明校园创建不停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文明创建与抗击疫情紧密结合,使文明意识入脑入心,使文明创建落实落细。
专题研讨,细化责任,夯实文明创建之基
为保障文明创建工作在疫情期间持续有序开展,3月11日上午,滨江学校召开了2020年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专题会议,总结创建经验,查找问题关键,部署工作安排,为新一年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把脉导航。
会上,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学校工会主席王丽通报了2018和2019年度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情况,剖析了创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报告了2020年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与会人员就年度工作计划、创建工作薄弱环节、加强创建宣传、优化校园环境等展开研讨,提出意见建议。
随后,学校校长郑杰结合大家的讨论情况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要求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按照学校统一工作安排,克服“疫情”给创建工作造成的不便,创新工作方式,补齐薄弱环节,向着力点聚焦,力求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更上新台阶,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良好舆论氛围、强大精神动力。
“文明校园不是纸面上、口头上的,它是一所学校精气神的体现,是爱国爱校的内涵所在”,学校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党总支书记陈小红强调。她指出2020年是省级文明校园创建的关键之年,全校各部门必须“主动、投入、具体、协同”——要主动完成创建任务,对标要求和指标,合理安排,投入工作,针对任务清单,落实到具体人、具体节点,各部门协同督查,切实把创建任务落实落细。
强化学习,提升素养,深植文明创建之根
为进一步提升教职工政治素养,促进学生政治文明意识的形成,引导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将抗击疫情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2月29日,滨江学校各个党支部组织教职工开展了网络在线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次学习采取线下自学和线上集中学习交流的方式。为保证学习效果,各支部提前发布学习通知,采取线下自学、线上远程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了政治理论学习。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做好学习笔记,开展讨论交流,结合亲身感触,发表学习感想。大家表示,将利用给学生网上开课的机会,抓住青少年阶段“拔节孕穗期”,结合疫情期间彰显出的感人事迹,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开展文明创建重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是增强师生爱国情感的关键。线上开展政治学习和研讨,虽然是严峻疫情期间的应急措施,但是在各支部精心组织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大家深深地意识到自身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最终要服务于国家富强和人民福祉。
线上活动,塑心育行,筑牢文明创建之魂
特殊时期、特殊情境,为进一步筑牢文明创建之魂,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学校及时推出了线上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在2月25日教科研室和语文教研组组织的“疫情无情,人间有情”主题征文活动中,同学们以诗、以文、以画笔……传播正能量,致敬“逆行者”,记录这场防疫阻击战中值得铭记的时刻。在3月6日共青团组织的“滨江学子云联心,青春聚力同战役”主题团日活动中,团员青年线上分享“抗疫”中的感人事迹,表达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敬佩与祝愿。在3月8日工会组织开展的“同心抗疫”女职工诗词书画、果蔬拼盘比赛活动中,女教工们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用诗词书画寄语抗疫情,用果蔬拼盘协力助功成,展现女教师的乐观精神和家国情怀,展示学校的巾帼智慧和巾帼力量。在3月9日少先队组织的“共抗疫情,大爱无疆”线上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手抄报等形式致敬“抗疫”勇士,为武汉加油。
系列线上活动,塑心育行,引导师生积极做到“宅”得健康,“宅”出成长,培育了师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担当。志愿服务,奉献力量,丰富文明创建内涵。学校通过线上志愿服务形式,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诠释志愿者精神,丰富文明创建载体,提升师生文明修养。
在2月22日启动的人美少儿“抗疫”美术作品义卖活动中,孩子们 用“小”作品凝聚着“大爱心”,用真情参与线上志愿服务活动,创作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作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致敬英雄,其中有三位学生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授予“爱心抗疫小明星”称号,尤其是四年级张琳雅同学的作品《众志成城》,被成功义卖多次,深受爱心人士喜欢。在3月5日,共青团组织的线上“学雷锋”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同伴互助学习小组,发挥各自特长,或带领诵读,或讲解习题,或者监督落实,“小”老师发挥“大作用”。他们积极参加“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学做一个拿手菜”等社会实践活动,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育感恩之情,满怀恩情抗疫。
春已至,花已开,文明创建“疫”路起航,我们坚信,只有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疫情过后的校园内文明之花将会处处盛开!(通讯员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