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这个冬天,很冷,就连太阳也变得吝啬起来,不愿在这个时刻向人们洒下它那温暖的日光,想来已经许久没有见过太阳了,心中的寒意不免又重了几分。
和往常一样,晨起的我习惯性的拉开了窗帘,打开了窗户,想要给自己的房间换换气。下意识地向窗外望去,此刻的天,阴沉沉的。看着让人十分压抑,我的心头似乎也笼罩上了一层阴云,很不舒服。街道上的人影也十分稀疏,到处都悬挂着关于禁止外出、严禁聚餐之类的横幅,车道上的车辆也形单影只,一切和往日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让人的心情更加烦躁了。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的疫情,街上此刻一定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大年夜即将到来,许多人都在家中忙碌着,准备明晚的年夜饭。可还有这么一群人接到了来到防疫一线共同抗击疫情的通知——我国的医务人员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他们在前线为我们把关,我们在家中过年。今日新冠病毒已在中华大地肆虐多日,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许许多多普通的平凡人放弃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毅然决然的奔赴到防疫一线,为了这次抗疫的胜利而不断拼搏、奋斗着——他们或许是司机和快递员,或许是记者,或许是社区工作者,或许是志愿者,或许是清洁工,也或许是默默捐钱捐物的好心人……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就是已经年入八十的钟南山老先生。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1月28日,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采访,明确疫情还会局部大爆发,相信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期间几度哽咽,眼含泪光。这一幕让无数中国人跟着热泪盈眶。84岁钟南山院士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不论是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研究文件的照片,还是证实新冠肺炎“人传人”现象的发言,亦或是“不去武汉,不出武汉”的建议。钟南山的出现,仿佛一剂社会情绪的镇定剂。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地为正处于新年喜庆的华夏大地上,笼上了一层淡淡的阴霾。但在这场灾难中,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巾帼英雄。其中,一个首当其冲的苍老面孔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敬佩和感动,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
任何时代都不缺乏英雄,每当中华民族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总会有很多普通的无名英雄站出来。在2月7日这天,打开微信朋友圈,满屏都是这样一个名字“李文亮”。这天凌晨,武汉中心医院的李文亮医生,因感染新型冠状肺炎不幸去世,在疫情发展最初,李文亮医生根据多年的从医经验及时提醒周围的同事和朋友注意防控病毒,即使面对质疑,他坚持用自己实事求是的精神保卫着众人的健康。李文亮医生曾在微博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希望做个简单的人,看得清世间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下痕迹。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他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震撼着国人的初心。我们分享的、转发的一句句惋惜和敬畏,都是对平凡英雄之美的赞扬,也是我们每个人对心底之美的传递。
时至今日,疫情爆发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胜利已经在向全国人民招手,而这冬日的暖阳,它,也出来了!那温暖明亮的光芒,穿透过云层,将天空中的阴霾驱散开来,阳光照在人身上,十分暖和,心情也舒展开来,紧绷的心弦慢慢地松弛了。这阳光似乎为人们带来了新的力量,战胜困难的信心,艰苦奋斗的决心,身处防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军官们,以及各行各业正为战胜疫情的人们又有了新的力量!
这冬日的暖阳,它来了!它带着光明和温暖,带着希望和力量,带着胜利和曙光,走来了!它驱散了阴云,撒下了温暖,铿锵有力的呐喊道:“胜利,来了!”(建民初级中学九年级四班李焯寒 指导老师:李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