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立足自然禀赋和产业扶贫现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实施了“订单生产”“三变改革”“借袋还菇”“反租倒包”“资产收益”五种产业脱贫模式,力促贫困户通过多种渠道融入产业发展,形成了产业类型多样性、脱贫模式多样性、增收渠道多样性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订单生产解决了资金技术产品销路难题
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保价回收协议,由经营主体先行垫付发展资金,解除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怕风险难题。发展模式上,推行订单生产模式,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并在产前对接市场需求,产中指导技术,产后应收尽收,保障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今年全区种植辣椒2万亩,均实现了丰产丰收,菜椒、线椒、朝天椒等品种畅销重庆、西安、汉中、武汉、十堰等地市场,实现产值近1亿元,带动2733户户均年收入1万元。
三变改革模式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
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园区建设,鼓励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项目、土地、现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按经营收益分红实现增收。白马石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省级农村“三变”改革示范点,园区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流转土地1.4万亩,种植魔芋8000亩,套种油葵2000亩,种植辣椒1100亩,栽植猕猴桃等特色林果500亩,新修产业道路8公里,苏陕协作项目20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开工建设。通过土地入股、收益分红、同步同业等方式,让185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借袋还菇模式发挥了短平快的增收效应
食用菌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汉滨区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针对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要求高,一般贫困户不易掌握的特点,创新建设了红岩食用菌脱贫园区,通过“园区建棚、分户经营、订单回收、保底赚钱、每年轮回、稳定脱贫”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借袋还菇”的产业脱贫模式,实现贫困户“经营一个大棚、掌握一项技术、幸福一个家庭。”目前,红岩食用菌脱贫园区一期已建成标准化食用菌大棚240个120万棒,吸纳100户贫困户入园经营。
反租倒包模式催生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
汉滨区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生产功能齐备的生产基地,让贫困户承包经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同时也使贫困户获得承包经营性收益。天瑞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对村里的土地进行了统一规划布局,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蔬菜大棚,将其反租倒包给农户,实行分户经营,向农户免费提供生产服务、技术培训、种苗、水肥等,农户根据自己需求租赁大棚,进行种植,蔬菜收获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如忠诚村村民刘瑞普承包了4座蔬菜大棚,每年收入近4万元。
资产收益模式稳定了贫困村的增收来源
根据企业和园区发展需求,汉滨区将产业发展资金直接用于购置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建设冷链物流仓库等,实施对外租赁,实现租赁收益。今年8月,汉滨区在城东农贸市场投资500万元,建设5000立方米的蔬菜保鲜库,租赁给安康市巨峰商贸有限公司使用,每年30万元左右的租金收入全部分配给深度贫困村。目前,汉滨区投入资产租赁资金3500万元,预期年收益2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