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茶山 “三变”促发展 ——汉滨区晏坝镇“三变”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张臣军 李 娟 来源:汉滨党校 发布时间:2018-11-30 11:19

“三变”改革是推进农村变化、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晏坝镇先行先试,将“三变”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找到发展产业的新路径。

一、把准基本镇情,未雨绸缪

晏坝镇位于汉滨区南端,是汉滨区深度贫困镇,镇辖10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60户16353人。该镇地处边远山区,平均海拔500米,森林覆盖率75%以上,山地多,平地少,耕地面积27415亩(其中水田4316亩)。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基础条件落后,发展相对缓慢。

全镇现有9个贫困村(社区),2017年动态调整后在册贫困户1365户4358人。

改革开放以来,该镇经历了土地承包到户农民大力发展粮油生产阶段,劳务输出增收阶段,发展分散种养殖阶段,但由于生产成本逐年增高,生产效益逐年下降,农户实际增收不够明显,人均生产总值不高,致使该镇部分农户始终处于贫困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关于促进“三农”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走乡村振兴道路,探索符合镇情实际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开拓创新,以“三农”工作为重点励精图治,以“三变改革”为突破助推脱贫,以山林经济为抓手发展产业,以党建引领为旗帜树标定航,以乡村振兴为方向追赶超越。

晏坝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根据该镇平地少、山地多;耕种地少,撂荒地多;在家的青壮年劳动力少,“386199”部队多,科技兴农方式少,原始耕作方式多;规模经营产业少,零星种养项目多的实际,正确地分析研判了镇情镇貌及镇域资源禀赋,整合生产要素,融入科技元素,对接市场因素,找准发展着力点,打造产业示范点,呈现扶贫新亮点。

二、把握“三变”实质,付诸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又用来指导实践。2015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三变”改革的思想,他指出:“要通过改革创新,要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强调:“要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户核资,5年左右时间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2月,“三变”改革作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经济收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改革发展。2017年3月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时,借鉴贵州经验,在全省开展“三变”改革。2017年10月,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推进“三变”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路径。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大力推进以资源性资产为主的“三变”改革,立足扶贫,形成“三变”改革三类模式。

“三变”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一项重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对于有效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全面释放农村发展潜力,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能,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有效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助力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晏坝镇党委政府不但在领会政策上下功夫,而且在实践操作上作文章。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方向,以推动“三变”改革为战略措施,找准政策和镇情的结合点,工业和农业的衔接点,资源禀赋与“三农”发展的融汇点,市场经济与特色品牌的支撑点,特色小镇与园区建设的闪光点,大企业引领与农户抱团发展的聚集点,实现了“三变”——发展——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新突破。

三、把好“三变”方向,示范引领

(一)以“引凤筑巢”实现“凤凰涅槃”

晏坝镇党委政府通过正确研判本镇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方向,确定茶叶为本镇的主导产业。于2014年形成了《关于加快晏坝镇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大力实施“归雁”、“引凤”工程,采取网上招商,友情招商,亲情招商的办法,引导本地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发展产业、引进企业家来晏坝落户发展茶叶,截至目前,先后引进企业10余家,引回在外创业成功人士12人。

2017年,该镇大胆改革,先行先试,率先探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按照区委区政府产业发展资金“区级统筹,镇办组织实施,资金(股金)村有,园区(企业)使用,股份收益固定,贫困户分红受益”的思路,推行政府资金“拨政投、投转股、股分红”,紧紧围绕“支部+X+贫困户”发展模式,走“三变+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形成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目标。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林地)经营权、剩余资产及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公司、园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

截至目前,已建成农业园区12个,被命名为现代农业园区8个(其中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5个、区级园区2个),成立合作社26个,建成茶叶示范村5个,茶园面积达到15000亩,核桃800亩,蛋白桑2000亩,甜心柿子1300亩,中药材800亩,银杏树600亩,拐枣600亩。年产茶叶20吨左右。真正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园”的产业发展格局。趟出了一条“三变”改革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新路子。

通过引凤筑巢、政策引导、群众参与、股份合作达到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从而达到凤凰涅槃。

(二)以“荒山变茶”实现“腾笼换鸟”

该镇耕地总面积27000余亩,“三变”改革前70%处于撂荒状态,杂草丛生,荆棘满山。如果长期撂荒,不加利用,无异于荒山野岭。

针对这一实际,该镇聘请相关专家对镇域内土壤、气候条件等进行论证评估,结论是适宜茶叶生长。为此,该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该镇胡家沟村为了全面落实镇党委政府推进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于2016年引进安康市汉滨区康聚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建设。

康聚龙公司落户胡家沟村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全村345户全部纳入合作社,落实土地(林地)经营权入股6950亩,是全镇唯一一家带动全村发展的企业。

目前,企业在该村已完成基础设施、园区建设等投资800余万元,整理茶园2300余亩,茶苗长势茂盛。

该镇田坝社区依照全镇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整合优势资源,做强做精主导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全面推行“党支部+”发展模式,走“三变+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引进发展“陕茶一号”优质品种,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建设,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一是积极引进企业、引回能人来社区建设以茶叶为主导的产业园区。汉水韵“陕茶一号”苗圃基地,浩龙产业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并产生效益。

二是全面推进“三变+特色产业”。推进“拨改投”资金的有效使用,壮大集体经济。

田坝镇现已形成以茶叶产业为主,花卉、猕猴桃、甜心柿子等特色林果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今日的晏坝镇可谓“荒山变茶园财盈万家,青茗荡绿波帘卷千山”。

(三)以“利益联结”实现“成果共享”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国情基础时代要求出发,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的历史条件及重要性、必要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关键措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任务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三变”改革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力尝试,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晏坝镇党委政府紧跟乡村振兴时代要求,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诸如支部+X+贫困户发展模式,“三变+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企业+集体+农户”成果共享模式等。运用这些模式重点解决了产业发展的难题,农村集体经济不强的难题,农民收入低的难题。通过全力打造“股份农民”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通过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从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该镇金龙村按照镇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晏坝镇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全力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实施“归雁”工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搭建“三变”承接平台。组织农民利用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了茶叶产业合作社。设计编制了园区发展规划,以茶叶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四色四园”。(即发展核桃、黑鸡、绿茶、青菜。打造茶园、果园、乐园、家园)。

一是入股有分红。土地入股到经营主体后,确保保底分红收益长期稳定,并按合同约定分年度动态增长。

二是务工有工资。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劳动者)的就地就业问题。

三是反租倒包有承包费。经营主体将建好的茶园及其它林果园反租倒包给农户经营,按照每亩固定收益支付承包费,产品订单回收。

四是同步同业有订单。农户发展与经营主体同样的产业,采取订单收购的方式保障农户收入,对同步同业农户订单收购价与市场同步价格。

通过完善企业、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盘活了农村资源,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平衡了企地、企群关系,破解了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壮大了集体经济。

四、把实“三变”成果 面向未来

(一)依据贫困地区特征  科学规划

深度贫困地区的共性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一低”、“一差”、“三重”。“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条件差。“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因此,该镇结合贫困特征科学制定脱贫及抵制返贫的长效机制,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把短期打算与长远规划结合起来,把特色产品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把区位优势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把资源开发与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路、气、讯等,随着晏坝镇茶叶及特色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镇域发展的需要,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建设绿色晏坝、旅游晏坝、生态晏坝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

(三)发挥茶叶协会作用  优质服务

2018年6月晏坝镇成立了茶叶产业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和工作要求,细化了协会的职能和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协会在茶叶产业的技术指导,科学管理、信息交流、品牌推广、三品一标认证、电商销售、用工协调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协会职能的发挥,不断提升该镇茶叶产业社会化、组织化、规模化、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要坚持围绕市场需求发展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产业,坚持绿色导向发展产业,创新经营体制发展产业,依托新型农民发展产业。

(四)实施田园综合示范  拓展空间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模式,是当前乡村发展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是中国乡村的发展之路。

依据晏坝镇的资源优势和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写好“田园综合体”这篇大文章,未雨绸缪,多措并举,精心打造,凸显特色。

晏坝镇“三变”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必将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有机整合,有力地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为汉滨区的榜样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