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全区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今年以来,汉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红盾护农”专项行动。
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集中力量组织开展辖区范围内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个体户专项检查,重点查处无照经营等不符合法定资质条件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各农资打假联系点和基层消费维权点的作用,加大对不法农资流动商贩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网络销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的监管,严查通过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违法行为。加大“合同帮农”工作力度,严查利用“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合同设置合同陷阱、骗取定金、抵押金、保证金以及借机推销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等合同欺诈行为。
强化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依托农资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强化对农资市场主体的监管,动态了解辖区农资经营主体状况,切实做到我区农资经营主体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督促农资经营者建立和完善索证索票、进货台账、质量承诺等可追溯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我区农资经营主体和农资市场开办者的诚信经营意识,积极建立规范农资经营行为的预警防范机制、问题发现机制和依法查处机制。以农民消费者投诉举报突出、新闻媒体曝光和列入省市农资商品“重点监管名单”的不合格农资商品及其经营者为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资商品质量抽检,做到制度健全、流程规范、程序合法,提高抽检针对性和不合格农资商品发现能力。
深化专项治理整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紧扣春耕、夏种、秋播等农时,以重点农资商品,重要农资经营场所为重心,按照法定职责,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对于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切实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将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与农资市场监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农资监管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充分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以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方式,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识别假冒伪劣农资、农资虚假违法广告等知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形成社会共治的氛围。
据了解,截至目前,汉滨区共检查农资经营户413 户次,取缔无照经营4户,纠正违规经营2户,抽检农资9批次,全部合格,开展农资知识宣讲5场次,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为服务“三农”、乡村振兴做出了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