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培训强队伍 建平台促增收

作者:张海峰 王振军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08 12:09

——关家镇实施劳务产业促脱贫的探索实践


一、案例背景

关家镇地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东部,安康市区以东、紧邻城东新区,辖8个村、2个社区,182个村民小组,4862户,18652人。全镇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1628户5851人,贫困发生率为30.75%,属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汉滨区深度贫困镇。

二、具体做法

关家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西边紧邻城乡结合部的张滩镇,距离安康城区最近的村庄仅8公里。长期以来,辖区群众利用仅有的区位优势,进城务工。但是受到劳动技能不高、缺乏组织引导、就业信息缺失、薪资纠纷无保障等方面的制约,全镇外出务工的劳务大军虽基数大,但尚不能支撑群众增收脱贫。汉滨区关家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借助行业扶贫包抓的支持,依靠资源禀赋,统筹党建优势,以“支部+劳务公司+劳务技能培训+贫困户”为抓手,助推脱贫攻坚;探索尝试“三变”改革,盘活本地劳动力资源,围绕提升劳务技能抓培训,培育企业建队伍,整合信息搭平台,规模输出促增收,摸索形成了一条“支部领航、企业主导、贫困户增收”的闭合产业链雏形,探索破解农村劳务产业助推脱贫,具有一定普遍性,为各地探索出了可行可借鉴的经验。

围绕提升劳务技能抓培训

摸清底子,细化分类。今年以来,该镇在入户摸底帮扶过程中发现,庞大的外出务工贫困户群体,存在着就业盲从、工伤维权难、专业技能低等特点,导致了贫困劳动力务工收入低、风险高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以贫困户为重点,立即组织对全镇富余劳动力进行摸底建档,按照年龄特点、务工意愿、技能需求等类别,进行摸底建档、细化分类,形成一套详实的劳动力资源档案。据初步建档统计,全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30人,愿意从事建筑行业或正在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劳动力约1200余人。

量身裁衣,因需培训。借助包抓帮扶的安康市规划局的行业优势,按照摸底统计的技能培训需求,围绕砌筑、钢筋、电焊、油漆、模板、混凝土等建筑工种,组织对农村18至55周岁的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培训结业后按照行业要求,对考核合格的发给具备全国建筑行业识别认可的建筑施工技能资格证,实现普通农民工向专业技能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12月2日,首期来自关家社区的56名贫困劳动力分木工、砌筑两个专业已经开展了专业技能培训。闻讯赶来咨询、报名的群众异常火热。

围绕组建龙头企业建队伍

整合资源,昔日游击队变身正规军。按照“三变改革”的内在要求,关家镇依托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在前期摸底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分类培训形成一定数量的建筑技能工队伍,为组建劳务公司打下坚实基础。借助安康市规划局独特的行业优势,与知名建筑企业对接,赢得就业输送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支持,在社区党支部的总牵头下,设立了全市首家建筑劳务技能培训服务站,培育组建成立了由社区控股、吸纳社会资金参股经营的安康长河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分类输送,当好农民工和建筑市场的“月下老”。2017年12月2日,长河劳务公司挂牌成立。首期,该公司将主要围绕分类培训,组建自己的劳务队伍为主。在技能工队伍整合到一定规模,将通过劳务公司的汇总牵头、分类培训、考核发证、组织输出,把零散务工的“游击队”农民工,整编后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技能提升,规模输出,成为具备建筑施工专业技能的“正规军”,形成劳务输出的拳头效应。

围绕整合信息搭平台

整合信息,搭建建筑施工劳务就业平台。借助包抓帮扶的安康市规划局行业优势资源,充分整合汇集安康本土建筑施工市场的劳务分包、工程机械租赁等信息,为培训建档的劳务技能“正规军”提供就业引导服务,确保经培训取得资质的农民工稳定就业。目前,关家镇正在紧张的对前期统计的劳动力信息汇总录入,着手搭建劳务信息云平台,实现建筑企业和技能工队伍的双向选择平台。

拓展服务,延伸就业服务触角。结合劳务培训,镇上先期组建了村(社区)劳动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站,镇政府成立专门负责农村劳务输出的指导站,借助行业主管部门的牵线搭桥,与陕十二建、陕煤等知名建筑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供求关系,为庞大贫困劳动力群体提供就业服务引导、咨询维权等服务,促进贫困户依托劳务产业稳定增收脱贫。    

三、案例启示

汉滨区关家镇在整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组建劳务龙头企业、搭建稳定就业平台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广大贫困户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其做法和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是:因需工作,支部引领,整合资源,强化服务。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是确保工作方向的关键。重视农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向心力作用,充分发挥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积极作为,让党组织成为为民谋福利核心中坚力量。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进一步彰显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确保工作方向不变,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和保障。

二是精准施策,是做好精准帮扶工作的基础。脱贫攻坚是一场复杂而艰巨的硬仗,汉滨区关家镇党委、政府紧密结合秦巴山区贫困落后的自然环境和贫困人口低下的劳动技能,找准发力点,精准施策,重点推进,通过“支部+龙头企业(信息平台)+贫困户”,找准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兴奋点,实现了精准帮扶。

三是强化服务,重视贫困户的利益需求是提升满意度的突破点。积极回应贫困群众对技能培训、用工维权等方面的需求,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是广大群众对政府的期盼。汉滨区关家镇围绕对接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劳务信息整合、技能工培训、就业维权服务等方面,拓展服务,当好群众利益和市场利益的“双中介”,顺应了贫困群众的需求,提升了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好评度。

四是整合资源,积极探索试水“三变改革”使助力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当前,农村“三变改革”成为热门话题,但是如何整合利用好本土的资源优势和自然禀赋,促进资源变资产,吸纳社会资金变资本,带动农民多重受益则是核心。汉滨区关家镇综合分析研判自己仅有的区位优势、广大调研本土的劳动力流向,发挥劳务产业优势破解脱贫攻坚中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提供了可供借鉴复制的经验,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