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群众新期待 建设美好新汉滨

作者:范传斌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27 11:4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准确把握了基本国情的新内涵、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充分彰显了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为我们追赶超越、引领发展、脱贫攻坚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更高要求。

近年来,汉滨区连续三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争先进位,连续两年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汉滨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上。但随着群众在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今后五年,是我区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追赶超越、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强化人口大区、农业大区、贫困大区和中心城区的责任担当,顺应人民新期待、自觉肩负新使命、奋力展现新作为,持续加快发展、大力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美丽富裕和谐新汉滨,让百万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顺应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期盼,坚持政策向脱贫倾斜、资源向脱贫配置、人力向脱贫聚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231个贫困村12.87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坚持系统谋划、四化同步、统筹推进、一举多赢,搬迁安置贫困户2.98万户9.92万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以省级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创建为契机,培育3个百亿工业产业集群、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和双龙度假区等一批重点景区,积极引导群众入园入企就业、创办经济实体、嵌入产业链条、流转出租土地,创新推进“三变”改革,多渠道促农增收。落实生态、教育、医疗、兜底脱贫等政策,坚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以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硬支撑。按照“弥补短板、强化特色、群众期待、政策需要、市场需求”的要求,围绕城东新区、生态富硒产业、人居环境改善、休闲养老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一批、积极争取一批、落地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完善投资引资政策,充分发挥区发投集团等平台的融资和撬动作用,形成政府投资、民间投资、招商引资等多元化投资格局。依法整治破坏和影响项目建设的行为,营造良好建设环境,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以城乡建设带动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主动顺应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全方位融入全市“三区三园”发展格局,实现产城聚集、城乡一体、优势互补、协作共赢。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做好城市建设和管理,精心实施城区“两违”管控、征收安置、公产腾退、城市创建等工作,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合力共建秦巴明珠。深入推进四级城镇体系和城东新区建设,精心实施“五镇十村”示范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和加快安康机场、石梯景观大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弥补县乡村道建设短板,实现所有建制镇通等级公路、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车、所有自然村通水泥(砂石)路;扎实推进安全饮水、电力、通讯等设施建设,让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捷舒适。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要求,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工程,让湖光山色、天蓝水绿成为汉滨最靓丽的名片。

以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始终把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需要作为努力方向,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大力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合优质资源合理向贫困村、边远村延伸,开展联合办学、办医试点,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努力使群众享有更高水平、更加公平的公共服务。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完善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学生资助、社会救助、低保医保、保障性住房等兜底保障政策,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区镇村三级网上办事,实施和谐社区、模范家庭等细胞建设工程,用法治方式化解信访、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专业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方面的重要论述,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改善民生、共建美好生活的信心决心。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深化和推进追赶超越、引领发展、脱贫攻坚,让经济加快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在安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