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办创新社区治理“211”社会治理模式 让群众更有幸福感

时间:2017-11-13 15:20  作者:杜世停源自:汉滨老城

汉滨区老城办地处汉江南岸安康市中心城区,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少数民族聚居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密集等因素,决定了社会治理成为办事处各项工作的重心。

今年以来,老城办坚持问题导向,以统筹理念和精准思维深化社会治理,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社会矛盾源头治理为目标,依托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通过创新“211”社会治理模式(两支队伍、一个立体防控体系、一个维稳责任网络),做到“大事不出街道办,小事不出社区”,实现了95%的事项在街道办层面解决。




倾力打造两支队伍。一是打造治安联防队伍,提升基层防控能力。办事处组建60名专业“红袖章”巡逻队、在9个社区组建100余名义务“红袖章”平安志愿者巡逻队,调整充实64名一级网格长、432名二级网长组成治安联防队,构建办事处、社区、网格三级治安防控体系;督促辖区单位聘请保安组建内部治安防范队伍;要求学校配足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街道办专业“红袖章”巡逻队、社区联防队、单位内部防范力量相互配合,联络畅通,点面结合,共同组建大巡防队伍。与派出所配合,与交警、巡警形成互动,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二是组建多元化调解队伍,构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格局。在全办推进“五老”进中心工作,将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老贤达组成的“五老”民事调解员,经过社区、街道办、区司法局和区委政法委的聘请,纳入社区信访维稳综治中心,协同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和新民风建设工作;将全办494个一二级网格长吸纳为治安信息员和矛盾调解员;落实包联领导及包联部门干部周二走访、周五回访,社区干部每天接访制度。定期开展维稳形势分析研判,疑难信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控制初信初访;完善街道办、社区、网格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分析研判、不稳定问题月报制度;坚持办事处月排查,社区周排查原则,重大节日、敏感时期随时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问题、安全隐患,按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及时有效化解。



建强一个立体防控体系。 按照“整合资源、实现联动、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公安、司法、安全、双创、民政等力量,实行联合办公,建立街道办综治维稳服务中心;将社区治保会、调委会、“红袖章”巡逻队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两会一队合一”综治维稳工作站;以办事处智慧化系统为核心,以网格管理为基础,承载基层党建、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等板块工作。网格之上各项职能工作立体协同、落实责任;网格之下,整合各类行政力量和社区自治组织、辖区单位内保和辖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形成“专群结合”的综治立体防控体系。采取治安联防、矛盾联调、乱点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五联”措施,坚持“打、防、教、改”为一体,全办综治工作做到了“面上严、边上紧、点上牢、线上硬、块上清”。




织牢一个维稳责任网络。以落实目标责任制为核心,将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提出工作标准和要求,逐项量化落实到社区、部门、辖区单位主要负责人肩上,分解落实到联防队员身上。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社会治理目标体系和纵到底、横到边、上下贯通、左右连接、纵横交错的社会治理责任网络。建立考核机制,将目标任务纳入各社区、辖区单位及巡逻队的年终考核,对工作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发生重大问题的,坚决实施领导责任查究,坚决行使社会治安治理一票否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