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师文苑:书水灾眼镜

时间:2012-07-31 08:26  作者:源自:

  我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人,自小嗜书,但却苦于无钱购书,便于闲暇时当起了“拾荒者”,自己搞创收。那时和伙伴们捡牙膏皮卖(锡的3分、铝的1分)以及废铜烂铁之类。钱攒的差不多了就去新华书店买书,一般买小人书(连环画),主要原因是便宜通俗易懂,薄一点的几分钱,厚一点的一毛多。我至今还有一些那时的小人书,比如一套《三国演义》40余本我不缺。囊中羞涩时,就到书摊划1-2分钱一本看书。记得影剧院有一个老头在那儿摆书摊,不好意思的是,我和伙伴们偶尔也顺手牵书,庆幸的是运气要比孔乙己好得多。
  上了初中小人书已不能满足,就想读“大部头”,但如愿的少。那年初二放暑假时,也就是1983年7月31日汉江河发了大水,安康人称之为灭顶之灾。那天水涨得很快,我家住在西关张家坎子,中午就赶快搬家,还没搬完,洪水就进屋了,傍晚时分大水就漫上我家屋顶,这时候远处近处房屋倒塌声、呼救声不绝于耳,说来惭愧,我和伙伴们当时只能眼睁睁观望而无能为力。天黑以后洪水首先是从东关冲进城了,大家都很恐慌,我们又在大人带领下摸着黑冒着雨踏着泥泞躲到山上(烈士陵园山附近),撑着伞站了一宿,那晚蚊子算是打了牙祭。对古人所云:“宁作太平犬,不做乱离人。”有了切肤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旋即解放军就来了、中央领导也来了,我们住灾民房、吃救济粮(起初是煎饼饼干,后来免费供应米面)、穿救济衣。清楚地记得灾后第二天就是八月一日晚上,家里领到的空投煎饼还尚有余温,灾民们都很感动。

  灾后重建百废待兴,许多被水浸泡过的东西或减价或倒掉,新华书店有许多书也被倒掉,我如获珍宝,天天为此忙得不亦乐乎,白天捡书,晚上看书。如《今古传奇》、《钟山》、《小说月刊》、《岳飞传》、《杨家将》之类以及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杂书。那个时候电力还未恢复,夜里点煤油灯或柴油灯照明。晚上看书,早上起来鼻孔都是黑的,如此这般坚持了几十天。9月1日如期开学了,那一年我上初三,由于所在的学校----新安中学是重灾区,我们被安排辗转在安中、红卫上过几个月的课。这时我坐在后面看黑板字就有点模糊了,双眼皮的眼睛从此就戴上了眼镜 ------累赘的装饰。这大概是1983年水灾留给我永恒的纪念了。
  弹指间那场水灾已远离我们29年了,原来那破旧狭小的安康城现在也一跃成为了中国宜居的十座小城之一。美丽环保的汉江也倍受国人青睐,如今南水北调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一江清水送北京,饮水思源到安康。”安康这一中国最吉祥的地方又迎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发展。坚信安康的明天会更美好!(谭坝九年制学校 张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