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叙事:最好的爱是手放开

时间:2012-05-29 14:25  作者:源自:

  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可见教师热爱孩子是教育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在普遍追求质量、追求升学率的今天,许多学校、一些教师为了达到目的,一味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教师整天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整天总是沿着教师提前预设的轨迹来运转,没有丝毫自由支配的空间。别说是放手,教师可能对学生都不敢轻易的松手。试想这种做法显然是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体现,主观能动作用也就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了,那教育的效果自然不会令人满意。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些自由探索的空间,课堂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本人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时,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习作要求"自我介绍",我在教学时,没有告诉学生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而是先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你最了解谁?同学们纵说纷纭,有的说爸爸;有的说妈妈;还有的说爷爷奶奶;哥哥......最后我又问,你对自己了解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了解。我说那好,这节课就把可爱的你介绍给大家吧,短短的二十分钟之后,许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什么《小气的我》、《爱哭鼻子的我》、《皮筋大王》、《这就是我》等等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标题接踵而来,谁都想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急切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我让同学们先听后评,指出习作哪些地方写的实在,哪些地方还有缺欠,最后要求听的同学给予补充,就这样一篇习作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搞定了。而且每个人都在同学的帮助下概括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达到了习作的训练要求,最后我让同学们将改后的作品抄正后交了上来。
  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我陷入了沉思,以前提起习作大多数同学总是皱眉、犯难,觉得无话可说,不知从何下笔,尽管老师做了一些提示,列出了提纲,就算写出来了,也是干巴巴几句话。原来孩子的思绪受到了桎梏,摆脱不了老师破题时设下的圈子,孩子的聪明智慧得不到充分发挥。由此看来,教学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我们教师。首先我们教者要用爱去感化他们,相信他们,使他们彻底消除心理障碍;其次,需要我们去悉心引导、精准点拨,而不能怕学生做不好而替学生包办,或者总是让学生沿着我们的指导模式去运作。只有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有放有收,方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各种压力,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丢掉名利;丢掉失落;千万不能丢失了爱,作为与时俱进的教师,我们应该义不容辞的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让教育与爱同行,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大胆放手,勇于创新,敞开胸怀去拥抱教育更加灿烂的明天。(刘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