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为目标,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三建三培三帮”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建强支部,壮大市场主体,拓宽脱贫路径,推动“支部%2BX%2B贫困户”工作机制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三建”强堡垒。一是建强支部班子。以村级“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选拔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农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全方位提供工作生活保障,搭建干事平台;鼓励政治素质好、规矩意识强、群众威信高,有致富经验的市场主体带头人进入村级“两委”班子。二是建强党员队伍。开展“三培养”活动,即把党员培养成各类市场主体的带头人,把各类市场主体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骨干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广泛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帮扶贫困户公开承诺,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评选“党员示范户”等活动,展示党员风采,激发党员热情。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支部每季度联系一次市场主体,研究产业培育发展问题,协调解决市场主体在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协调贫困群众与“X”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合作共赢;加快推进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建立稳定的劳务用工、入股分红、产业合作、购销订单等关系,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培”强载体。一是培育规模市场主体。利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荒地等资源性资产的价值,吸引规模企业发展有机茶叶、生态养殖、种植等产业,做大“园区%2B贫困户”;与社会资本联办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做好“景区%2B贫困户”;在优势农产品产地兴办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做实“龙头企业%2B贫困户”;注重电商发展,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做优“电商%2B贫困户”;主动承接发达地区加工基地向内地的转移,在人口聚集区域兴建社区工厂,做强“社区工厂%2B贫困户”,通过大型市场主体辐射带动区域性群众脱贫致富。二是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围绕茶叶、烟草、林果、养殖等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选准一项符合村情实际的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引进规模企业、经济组织和能人大户,建设高质量有规模的园区或企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个体户、养殖户、种植户等小经济实体,从政策、资金、技术、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扶持,建成产业大户,辐射带动脱贫困脱贫;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群体的培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三帮”见实效。一是帮助贫困户增强脱贫信心。充分运用“道德讲堂”平台,定期组织贫困群众参与宣讲,用身边典型事迹来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信心、自力更生,切实从扶心扶志入手,解决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的问题,增强脱贫自信心。二是帮助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引导贫困户融入市场主体,参与生产发展。鼓励群众把耕地、林地承包权流转给“X”,通过流转收益增收;指导群众把扶贫贷款作为股金投入“X”,通过股金分红增收;协调群众到“X”就业,通过稳定的工资增收;引导群众抢抓“X”发展带来的人流增加、农产品销量增加、乡村旅游需求增加等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地发展种养原料、附属产品、配套服务、家庭车间、农家超市、乡村客栈、艺术表演、文化创作等相关产业,促推农民增收。三是帮助贫困户解决致贫问题。落实扶贫、医疗、教育等“八个行动”扶贫政策,积极主动为贫困群众代办事项、解决实际困难,让贫困户家庭住房、就医、求学、生产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