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扛起引领发展的汉滨担当——汉滨区“龙头带动引领发展”观察

作者:记者 刘云 通讯员 罗峰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9-28 14:09

汉滨人口占全市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城市化率在全市领先,汉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有的率先作用无庸置疑。市委、市政府寄望汉滨“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并出台了支持汉滨“龙头带动、引领发展”的实施意见,几年来,汉滨表现怎样?

十四届汉滨区委定位“一抓三建一统揽”,从优先发展重点突破角度精准布局汉滨经济社会发展,找准自身优势,整合发展力量,破解大而全、全而无力的传统惯性,坚定扛起引领发展的担当,汉滨以快发展做龙头的姿态行进在全市排头位置。

一抓三建一统揽,抓的是经营城市牛鼻子,建的是发展优势,统的是发展基础,释放出追赶超越新动能

实践证明,“一抓三建一统揽”是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在汉滨的生动内化。“一抓三建一统揽”工作思路,牵着中心城市经营管理牛鼻子,狠抓两山建基地、川道建园区、集镇建社区发展优势,统揽脱贫攻坚群众工作发展基础,思路清晰了,重点突出了。

中心城市在变化,以中心城市为辐射带动的月河川道卫星集镇在变化,城市有了色彩的层次和景深,城市的人群在变化,安居的景象在变化,以旅游为带动的三产在变化,这个城市正在变得安适有情调。

城市管理在进步,法治的色彩在给这个城市新的动能,一切从规范处起,一切向规范处行,城市社区的网格化模式,精准聚焦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热点难点,城市最为诟病的“脏乱差”得到根本治理,以城市社区为标志的社会管理进步,已经成为城市的亮色。

从经济上看,引领发展的成效显现出来。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233.7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85亿元、61亿元,提前一年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9亿元,翻了两番,增速连续五年全市第一。

抓住全区人口空间布局规划,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四级城镇体系建设,做靓中心城市、做强恒口、做优集镇、做好社区、做美乡村;建成产值过百亿、企业过百户、带动就业过万人的五里工业集中区,成为全市循环工业核心区、省级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汉滨发展新的增长极。

经济林果园面积超过百万亩,连续五年每年新增速度超过30%,是新时期以来,汉滨狠抓林特建园速度质量最好的年头。生猪养殖规模西北第一,阳晨模式、忠诚模式等一批示范典型在全省推广,跻身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山林经济和畜牧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39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数量全省县区第一。

汉滨瞄准脱贫攻坚的关键进行突破,建设安置社区161个,建设安置社区161个、安置房3.1万套,12万群众搬入新居,5.24万人彻底摆脱山洪灾害威胁,步入致富奔小康新路。

扭住两园建设,激活资源优势,助推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催生城乡经济发展要素竞相涌流

在全市启动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工作的大背景下,汉滨以全市唯一的重点开发区域月河川道为主体,担起全市经济发展重任,按照大平台承载、大产业带动、 大企业引领、大服务配套的要求,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精准发力加快五里工业集中区建设,努力建设全市循环工业核心区。

五里工业集中区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基础设施和园区功能配套不断加大,创新创业能力、项目生成能力、产业升级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加快培育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包装落地一批新项目、孵化催生一批新企业,做长做深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群。鼓励大众创业创新、突出中小微企业孵化帮扶,共培育入园企业107户,发展规模以上企业30户,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1.39亿元、增加值30.5亿元。

现代农业园区是汉滨引领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头戏。全区一改过去啥都想抓啥都抓不大抓不强的作法,优选核桃、茶叶、畜牧、蔬菜、魔芋等优势产业,推进园区与科研院所合作、与休闲旅游融合,引领发展资本农业、知识农业、基地农业。目前,全区累计流转土地28万余亩,接近全区耕地面积的20%,建成现代农业园区75个,其中市级30个、省级10个,汉滨区被列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要素投入变了,生产组织形态变了,绿色交给人民的不仅是眼下的财富,更是长远的发展基础。公司+农户,园区+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贫困户,这样的农村新经济关系,正让土地更值钱,让经营土地的人们更有热情和信心。

京康、瀛天、汉水韵等林果园已被认定为市级山林经济示范园。安康正森食品有限公司在五里工业园区建成,引进国际先进的PET无菌冷灌装全自动生产线,生产富硒核桃露、富硒茶饮料、茶油及保健品等产品,年可加工核桃、油茶等林产品原料10万余吨。京康现代农业园区投资10613万元,在牛蹄镇流转土地4000亩建设高标准茶园,作为汉滨区“十二五”末迅速崛起的工商资本下乡的典型,受到资本界和农村产权研究界的广泛关注,该公司被省政府确定为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的单位。如今,京康园区不仅成为汉滨最有说服力和最有示范性的现代农业园,也成为安康工商资本向现代农业进军的一面旗帜。

揪住脱贫攻坚,强化社区建设,优化社会管理,以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提升为牵引,汉滨城乡不断刷新美丽颜质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汉滨区围绕精准脱贫这一条主线,紧盯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户全部越线的“两个全部”目标,砸实镇办主体责任、部门主要责任和驻村工作组主力责任“三个责任”,抓好扶谁、谁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关键”,建立扶贫开发大数据、扶贫开发融资、项目整合、工作落实、社会对接“五大平台”,推行分片联动推进、包镇联村帮户、分级定岗定责、一户一策帮扶、项目统筹整合、督查问效奖惩“六项机制”,落实“七个一批”行动方案,在贫困面大、农村基础条件差、外出务工人员多的不利情况下,汉滨正在以啃硬骨头的精神,推进着广大乡村的贫困转化。

截至2015年底,全区还有贫困村231个,贫困户5.02万户15.3万人,是全市全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县区。2016年,全区已对474个村48624户贫困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总额144835万元,共发放各类金融扶贫贷款23907万元。落实贫困家庭中高职、高中学生补助资金474.74万元。当年脱贫45个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29亿元。

在区委区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一切政策向脱贫倾斜,一切力量向脱贫集中,一切要素向脱贫靠拢,一切干部考核需脱贫说话,用区直部门一些领导干部的话讲,汉滨区的脱贫攻坚,其力度之大,精力之集中,是前几年看不到的。一些市直帮扶部门也普遍感到汉滨区在脱贫攻坚上干部作风的变化,只要事涉脱贫攻坚,到哪个部门办事,都是一路绿灯。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5年来,汉滨共建设集中安置点(社区)161个,其中建设安置300户以上的社区51个、1000户以上社区17个,全区累积搬迁安置3.13万户11.65万人,集中安置率达到90%以上,楼房化安置率达到70%以上,在城镇和重点社区安置的占到80%,形成了集中安置、大社区承载的新格局,全区城市化率达到52%,社区建设连续3年获省、市表彰,成为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典范。人口空间布局上的巨大变化,使汉滨区以城镇经济为引领的发展要求,越来越接近“区”的定位。

行走在汉滨川道地区,特别是月河川道,新型农村社区和集镇,星罗棋布,田园阡陌,山水相依,以绿色为大基调的乡村风貌,集中展示出安康的“陕南样子”,不少外来游客和媒体记者,正是通过这一农村新景认识了安康,认识了陕南,进而直观地认识了安康的“绿色崛起”。

社会治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指标。汉滨大胆探索创新,加快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群众工作,推动干部向网格底下沉、资源向一线配置、服务向基层延伸,解决群众办事“最后一步路”问题。加快实现区镇村三级“网上办事”直通车,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区政务服务中心、镇办便民服务中心规范运行,群众办事实现了“一扇门”进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2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全部晒在阳光之下,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把握“三项机制”利器,淬炼干部作风,向“懒散庸”顽疾下“猛药”,重建干事创业创新新局面

近年来,汉滨区认真落实省市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对有干劲、有作为、有贡献的干部大胆使用;对敢抓敢管、敢闯敢试、勇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从严惩处,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会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受重用、不干事者让位子。

近年来,汉滨区在淬炼干部作风上“猛药”不断。在部门和镇办普遍实行“一把手上电视”、“落实在一线”、“百问一口清”活动“促”观念转变;在机关作风及效能建设上,出台一系列新制度、激励措施破除旧观念、确立新观念。

“促”的目的在于“破”,新制度、措施的出台关键就在于“立”。汉滨区持续深入开展的机关作风及效能建设活动,旨在“治散、治懒、治庸”,“咬”住机关干部和单位中存在的各种陋习,揭摆不护短,亮丑不遮掩,处理不手软、不为人情干扰,力除旧观念,立“快节奏、高效率、盯住干、马上办”新观念。

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区委书记王孝成、区长范传斌等区级领导率先垂范,深入一线调研工作,现场解决问题。从区委各常委主动做起,坚持“以上率下、扎实推进”,专挑“最难攻的山头”来“攻”、“最难拔的刺”来“拔”,“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的新常态在汉滨得以有效建立。近三年来,区委区政府处理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293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的好转。

对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任务、主要指标和重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办和区直部门,细化落实到具体负责人,采取实地督察、督察调研、联合督察、催报督察和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全程督促检查。“对于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我们实行路线图推进。制定精细化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将领导责任、工作责任、督办责任、监督责任、考评责任明确到每项工作、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从而划定责任边界,打造落实链条。”区项目办负责人介绍。

区委书记王孝成不少场合都表达这样一个治政理念,那就是认准了的事,看稳了的决策,就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仅领导班子要形成一届一届抓落实的精神,广大干部群众也要认准路子,踏踏实实抓出样子。“一抓三建一统揽”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在汉滨一班人的认知中,正在推进,正在深化,正在老老实实地写在汉滨的大地上。

在汉滨区,“落实”正在成为抓工作的常态。“一项工作、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每周一次协调会,半月一通报,每月一次督办会,尽管方法还是老方法,但每抓一次必须要有一次的结果,区委区政府做到“立言立行”,重大事项必须在区委书记、区长哪儿销号,汉滨的干部普遍感到工作要求更高了、压力更大了,应付走过场、搞“晃晃事”的没有了市场。

社会风气在向好,干部作风在向好,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向好,这“三个好”正是对汉滨发展变化的形象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