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在全省100余个县域工业园区中,以增速排名第一的成绩,一举摘得“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桂冠。
2010年,年总产值不足7亿元;2013年,年总产值超过35亿元,实现了三年翻两番;2014年,年总产值达到80亿元;2015年正向百亿大关冲击……五里工业集中区快速发展的背后,秘诀何在?
工业房产:引凤飞来满园春
从年初开始,在广东东莞创业的恒之升污水处理设备公司老总,汉滨区大同镇的王仁才就三天两头给五里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打电话,希望预定园区产业孵化园西区的标准化厂房,准备回乡发展污水处理设备生产线。
2014年,汉滨区组织经贸、招商等部门到沿海几个重点工业城市组织召开汉滨在外创业人士座谈会时,联系上了王仁才等一批老板。在外漂泊多年,他们早就想回乡干点事业,一是总要落叶归根,二是也能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
“以前总觉得咱们老家没有发展工业的空间,坝道(月河川道)规划没跟上,民房都盖麻了!现在区上建设工业集中区,大力兴建产业孵化园,我们回来发展,不仅有地方,还能节约相当一部分资金,好多老乡都想回来!”王仁才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日趋成熟和国家的战略产业布局调整,商住房产、商业房产等产业送走了黄金十年,正迎来“工业化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汉滨区充分借鉴工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大胆尝试、积极推进“工业化房地产”,推动园区快速发展。那么,什么是“工业化房地产”?
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工作在全市启动后,以汉滨为主体的月河川道是全市唯一的重点开发区域,担纲全市经济发展命脉重任,而发展空间严重匮乏制约着园区发展。
汉滨一方面超前谋划,坚持按照“三区”统筹、产镇一体思路,邀请西安、杭州、上海等地专家,到园区实地踏勘,调整园区规划,使园区规划面积实现了由6.14到23平方公里的拓展。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有技术、有设备、有市场却苦于缺乏资金征地建设厂区的中小企业,汉滨区在五里工业集中区供地模式上,一改过去先招商,再征地、建厂房的老办法,变成政府统一规划打造产业孵化园,建设标准化厂房,再招商,对小微企业实行“一年免,二年减”政策,使落地企业入园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即可迅速投产,等企业具备了资金实力,再根据需要购买土地和厂房,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成本。
为了开拓产业孵化园的建设空间,汉滨区一方面由政府统一进行征地;一方面针对园区规划区域内镇村人口密集、群众自建房密度大和个别企业违规“圈地”现象,在五里镇朝阳村试点,尝试以村为单位,集体土地确权入股的新思路,由区、镇政府统一集中规划建设朝阳社区,建成多层民居、门面房,按股权份额和住房1:1面积分给村民,腾出的地用于建设标准化厂房,村民同样享受按份入股,并优先在企业务工,村民的股权可自主转让,要求退股的按国家标准补偿;社区和标准化厂房建设通过园区融资集团整合资金或大企业牵头建设,再统一招商。
通过这两种模式,截至目前,五里工业集中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吸引了近50家中小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供不应求。才刚刚通过设计、评审、在发改局完成备案的产业孵化园西区,刚启动建设就吸引了优横门窗、金玲服饰、恒之升等10余家企业争相预定。
保姆服务:让企业成长无忧
在园区建设之初,征迁和外部环境保障工作是五里工业集中区建设的重头任务,而随着园区的迅速发展,做好入园企业的服务工作,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正常运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汉滨区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从企业的各类手续、建设、技术、资金、设备、原料等方方面面考虑,为入园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增强了园区的产业凝聚力。
致力于环保建材生产的皓翔节能保温集团董事长黎阳贵非常看好安康城镇化加速,但绿色环保建材市场空白的广阔空间,然而集团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发展空间。在安康辗转发展了好几年,公司的几条生产线分散在关庙、高新等几个地方,极为不便。
2012年,汉滨区委、区政府经过多次专题会议研究,特事特办,在五里工业集中区一举划给皓翔集团120余亩工业用地,使皓翔集团实现了型材、中空玻璃、外墙保温材料、外墙真石漆、地辐热采暖管、水包水多彩涂料、铝塑复合窗等多条生产线集中建设生产。由于皓翔集团的是环保型产业,汉滨区还为其协调进行了2000多万的融资担保,支持企业发展。
“区委王书记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两回,关心我们发展,告诉我们只要有好项目,党委、政府就大力支持!”黎阳贵感动地说。
目前,皓翔集团生产的环保建材已投用到安康兴华名城、南苑国际等各大商业小区,还源源不断地销往汉阴、旬阳、平利、石泉、汉中、湖北等地,解决就业500余人,2014年实现产值3亿余元,2015年有望突破6亿元,实现利税近7000万。
环升包装是五里工业集中区产业孵化园西区的一家生产环保胶带的企业,来自上海的老板顾良华同样是看中了安康的广阔市场空间,但也同样面临没有发展空间的尴尬。在汉滨区的积极协调下,由集中区管委会出面将正英朝阳产业城的1万多平米标准化厂房返租交给环升胶带使用,解决了企业的厂房问题。企业生产胶水涂装锅炉要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每月用气相当于一个几万人小县城一年的用量,目前只能依靠罐车运输,每车只能运输2万立方,不仅不方便而且成本非常高。得知这一情况,汉滨区积极联系,借助全省天然气入户工程输气管道途径五里工业集中区的机遇,向省能源部门和陕西燃气集团争取,在产业孵化园西区开辟一条支线出口,如果项目争取成功,不仅能让环升包装一年省下40多万的燃料费用,而且还能辐射带动月河川道4镇和五里工业集中区的天然气普及使用。
除了对企业具体问题具体帮扶,汉滨区对五里工业集中区的配套建设,由过去的只考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到通过建设公租房、廉租房,解决园区企业职工和搬迁群众的居住生活、停车问题。2015年,随着朝阳社区建设,园区将新增214套廉租房。同时为彻底解决园区建设融资难的问题,在一方面加大各类项目资金捆绑倾斜力度的同时,该区正探索尝试将五里工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全面进行社会化运营、商业化管理转型,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
精细化的服务增强了园区的发展活力和产业凝聚力,一季度,五里工业集中区已实现总产值近25亿,新增企业13户,入园企业达到91户。
技能红利:力促两好合一好
人口密集,为园区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而园区建设也带动了川道集镇的发展。汉滨区从五里工业集中区建设之初就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工作,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各类培训会,为企业输送人才,但笼统地培训常规技能收效甚微,工人到了企业,实际操作仍是空白,业务还得回炉,费时费力。
今年来,汉滨区对集中区人才技能培训从过去的集中培训到订单式培训,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组织大型招聘活动,再协调区就业培训中心组织人员走进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效率,增强了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技能人口成为一项“红利”,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就业人口快速增收。
五里镇陈家湾村的张芳在五里工业集中区产业孵化园东区的圣鑫工贸服装厂上班两个多月了,以前从未摸过缝纫机的她,现在已是一名熟练工了。
张芳原来常年在南方务工,年前刚刚结婚,今年不打算出门,可也不能在家吃闲饭,得找点事干。3月,圣鑫服装厂招缝纫工,张芳去应聘了,她最大的担心是自己不会操作缝纫机。没想到仅仅进行了简单的肢体灵活性测试就被录用了。
同车间五里镇洪家沟村的但启侠大姐告诉她,技术不用担心,园区管委会帮厂里联系了区就业服务中心的杨老师、张老师到厂里现场进行操作指导,快得很!
由于是直接上机操作,直观、快捷,张芳和新招进厂的百十名员工在两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只练了两天废布料走线,就能上流水线了。
经过两个多月操作实践,张芳高兴地说:“我主要负责西服的袖子里布和后片的缝制工序,刚开始,我小心翼翼一天只能做五、六十件,现在,我轻轻松松一天就能做100多片了!工资底薪1200再按件计费,干的越多挣得越多!”
圣鑫工贸总经理张宏说:“幸亏区上组织这种培训模式,今年开工时,我们刚好接了南方几个大单,但招来的员工都是新手,很多都没摸过缝纫机,要不是区就业服务中心的老师现场指导,我现在都还在发愁怎么赶工呢!”
按照这种模式,汉滨区为新入园的2家服装厂和1家电子企业新聘的300多名新员工进行了定向招聘、一线培训,既解决了企业急需用人投产的燃眉之急,又缩短了工人的培训周期,迅速获得收入。
建设一个园区,富裕一方百姓,提升一方发展,企业与地方同频共振,取得最佳发展效益。目前,五里工业集中区各个企业已解决就业8000余人,正向入园企业达到100户、实现产值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