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人咏香溪诗词浅析(六)

作者:李友权 来源:市方志办 发布时间:2011-03-03 00:00

    香溪暮归

        刘绍基
    晴来爽气蘸柴门,
    采药独行溪上原。
    归马别山山欲暮,
    万家灯火送黄昏。
    这首七言绝句,内容极其单纯,读来明白如话。它写了诗人从早到暮在香溪道旁的山坡上采药时的感受。但是整首诗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种恬然自得的意蕴是最为感人的了。
    “晴来爽气蘸柴门”,清晨诗人,身背药囊,准备上山采药,当他一打开柴门,映入眼帘的竟是一派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连读者也为之心胸豁然了。“爽气”一词的出处,见《世说新语·简傲篇》:‘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此后诗中就多指清晨山野间清明的景象。如韩偓诗云:“西山爽气生襟袖”,蔡松年诗也说:“爽气染出千林赤”。第一句诗中的那个“蘸”字用得极为新颖,“蘸”本来是以物浸水。而这里是指诗人的家门被那清爽之气所浸染,正有白居易诗中“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的那种况味。由此可以推想诗人上山采药时十分惬意的心境了。
    “采药独上溪上原”说明诗人是形单影只,只有四周的自然景物与之为伴。
    采药人是那样专心致志,以致忘记了时间的长短。“归马别山山欲暮”,当他见到“归马别山”时,才发觉暮色将要笼罩山溪了。“归马放牛”是用来比喻战争结束时的和平景象。杜甫诗中就有:“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由此可见,诗人把放牧在山坡上的马,称为“归马”是有其双重意义的。一是显示出山野间和平静宁的气氛;二是以归马之超逸来映衬诗人不受拘束,超然物外的那种情致。
    “万家灯火送黄昏”,夜幕渐渐降临了,诗人这时可能是站在香溪洞的山巅上,极目远眺,看到了安康城内先先后后点燃的万家灯火,把黄昏彻底送走了。这时山间本来是夜静寂寥的时候,可是诗人却以见到的万家灯火入诗,就又增添了一些热闹的景象。以热闹反衬出闲静,这是一种多么高妙的表现手法啊。
    (作者单位:安康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