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歌汉韵枝枝俏——安康市民间文艺概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22 00:00

     安康,古西城县、金州、兴安州。历朝建置称谓更迭频繁。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设县,取“安民康泰”之意,称安康至今。
    汉滨区位于陕西南部,居安康市腹地,为安康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依秦岭南麓,南靠巴山北坡,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横贯其中,使两大山系相望成邻。这里山川秀丽,水绕峰叠,气候温和,地貌多样,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
    安康位于秦楚交汇地带,史称“秦头楚尾一大都会”。方志载:“雄关漫道锁秦蜀,带水依波涟荆襄,实系四塞奥区,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至明末清初,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天灾人祸使陕南社会、经济几乎陷于绝境,安康全境深当其冲。清王朝之初,大力推行“移垦政策”。安康“自乾隆三十七、八年以后,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川、两广移民甚多,……来此认地开荒者络绎不绝”。四面八方的人民移居这里,既极大地促进和发展了经济,也给这里带来了他乡异域的文化成分。在漫长的岁月里,祖辈们在安康的土地上和睦共处,相濡以沫,把古老的金州文化与移入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三秦文化等外来文化进行取舍与有机地融合,依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感悟创造出属于自己,属于这块土地的文化,并形成了汇合东西、包容南北的文化特色。这一地域独有的文化特色,最集中、最鲜明地表现在至今存活于安康城乡广大人民生活中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杂艺、民间小戏等艺术形式之中,构成了这一方人民自娱自乐,丰富斑斓情深意浓的民间艺苑。
    一、安康民间文艺的品类
    安康民间文艺品类丰富,形式多彩,视听兼有,声情并茂。音乐有:民歌小调、山歌调子、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劳动山歌、树叶吹奏、薅草锣鼓、牛马社火、汉江号子、打硪号子、打夯号子、抬重物号子、花鼓子、孝歌、锣鼓乐、唢呐曲子、丝管乐、安康曲子、宗教音乐等;舞蹈杂艺有:玩龙灯、耍狮子、芯子、鹭鸶啄蚌壳、跑竹马、跑毛驴、打连枪、大头和尚戏柳翠、板凳龙、猪八戒背媳妇、踩高跷、压压板、身子(哑吧戏)、玩狗、戏猪、推车、采莲船、小场子、地蹦子、跳端公、扭秧歌等;民间小戏有:八岔戏、月调、皮影道情、八步景、大筒子戏(拉胡戏)、渔鼓演唱等。这些品类和形式,既是单一的个体,又是综合的群体,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中有吹打,吹打中伴歌舞,互增气氛,互为情融,共合成民间文艺的多色图彩。
    二、安康民间文艺的形成与发展
    “有感而发,移情生物”是文艺的一般规律。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水波荡漾、地肥物丰这些地理特征为生存在安康的先民们繁衍生息创造了条件,他们热爱这片土地,依靠这片土地。生活的激情,使他们给这些“条件”赋予了人格的东西,朝变作战,生物变迁,江洪河患,生死难卜这些历史的梭子,让“未启天命”的祖先们无法回避地去寻求寄托和企求与大自然争夺生存空间的权利,艰辛的劳作令他们要寻找一种娱情寓意的途径。“劳累的气息与声音的结合产生出音韵,音韵的连接产生出音乐”。先民们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文艺形式。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从事生活、生产劳动中,他们面对青山扬头便唱,他们面对流水翩翩起舞,他们面对自己用双手获取而来的丰收果实而载歌载舞,他们融景入词,寄情于舞,如鲁讯先生在《破恶声论》一文中所说:“农人耕稼,岁几元休时,递得余闲,则有报赛,举酒自劳,洁性酬情,精神体质两愉悦也。”这段论述完全可以用来对安康民间文艺审美价值作精辟的注解,提示出了安康民间文艺发展的根源所在。《诗经·雅》:“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咏思,汉水永矣,不可方思”的这首古老的民歌就是先民对汉江母亲河的咏叹。《华阳国志·巴志》有:“巴(安康为其属地)师勇锐,以歌舞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日:武王代纣,前歌后舞也”的记载。古老的土著民歌,号子踏歌,竹枝舞等日渐演变形成了安康地方文艺的本源。像生物界“杂交可生产出高品质、耐生存的品种”的规律一样,生于秦巴汉水的“本源”文化也在两次大移民中接受着移居而来的“客体”文化,它们互相借鉴,并随着岁月的推移,由量变到质变,派生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艺形成。安康道情、八岔、小场子、龙灯狮子、采莲船、安康曲子等就是“演变”的代表形式。
    安康民间文艺形式是在清乾隆到道光不到百余年间就快速发展起来并趋于定型至今的。在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之下,广大安康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喜好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玩自己的社火,适时适事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形成了文艺园中的一朵朵奇葩。但是由于受那个时代的种种局限和出于对自己“客移祖先传统的留恋”,大多文艺形式一直处于“原始”的粗放形态,甚或有一些品种由于“不服水土”或失去“市场”而嫩苗枯萎、泯灭失传。建国后,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安康的文艺工作者按照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服务人民”的文艺指导思想,对传统的文艺形式进行采风、访记、发掘、整理、改革。如传统演八岔、小场子,只有锣鼓相随不用弦、管乐器相伴,今日则丝竹鼓吹、文武齐奏,更加情意相融。至八十年代初,汉滨区的文艺工作者积经年之力进一步对安康的各种文艺形式进行搜集整理,为我们留存了一大批十分珍贵的资料,也创作演出了一批富于新意的节目。民间文艺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发展的提高。
    三、安康民间文艺的特点
    特点,是人或事物的内质所表现出来的,包括与它的同类比较所具有独特的地方。文艺创造者的主体是人,发生在人的周围的一切活动,包括文艺在内都必然带上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烙印。沿这个思路,我们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民间文艺的特点做以下归纳:
    (一)融南汇北,东西交映,兼容多彩,个性鲜明。这是安康文化的总特点。这一特点主要应该从安康文化的源流来龙去予以分析和把握。人是万物之灵。安康先民的多元性,安康建置沿革的变换性以及所处地域接荆襄,连巴蜀,通秦陇,望中原的中心性,使这块大地直接接收和吸呐着各种文化成分。在安康传统文化圈里,民间文艺对这一特点表现最为突出。任何一种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的认知性。以龙灯、狮子舞为例说,龙是远古北方部落的图腾,狮子是南方民族的奉物,他们都寄寓古先民们对“不可知的天地”改造的一种神力的来源的归结点,是一种吉祥、伟大的象征。安康民间社火中的龙狮共舞的程序编排就是南北文化互融的典型。在龙灯中,既有表现北方崇尚力量,勇敢无畏的火龙特性,也有表现南方人民精巧求益,华秀典雅特点的布龙。更有意思的是这两种“伟大的图腾玩物”都带有对安康文化心理人格影响最深的荆楚文化的印记。清诗人叶世倬《春日兴安舟中杂咏》写到“今日入秦仍入楚,秦山大半楚人耕”。可证明楚人在安康之多。荆楚文化崇尚原始的自发性自由精神。“信巫鬼、重淫祀”。而龙、狮舞中的“拜四门”“拜堂神”的人文心理不可能说只是一种巧合。另外其它文艺形式中的跳端公、唱孝歌(开路歌,还阳歌等程式)更具与荆楚文化中的成分同出一辙;从安康民间文艺的愉悦表面看,它包容四方的特征仍然异常明显。有体现南方水乡秀美、人灵乖柔的采莲船,有音调缠绵低婉的安康月调,有从巴蜀脉延而来的高腔山歌、汉江号子、也有夹秦带陇融晋的道情。虽然如此众多的文化成分在这里显现,但我们的先民们通过自己的智慧的力量,养天地灵感之气,发变柔成钢之力,吸众家之长,博多方之优,创造出了属于秦巴汉水的,具有十分鲜明特征的民间文艺。如载歌载舞既有视角效果,又有人间情理的小场子;有立体造型图画效果的芯子;有文采华丽,追求诗情画意的安康曲子;有活泼随意,通俗易懂的八岔;有既能即兴演唱,又讲求文词韵律的花鼓子等。
    (二)表情达意直接,寓审美于趣味性、闲适性、展示性之中。表情达意直接是所有民间文艺的共同特点。在那“十有九户不读书,那有后子光门楣”的时代,从事“曲径通幽见胜处”的人都属于达官贵族、仕宦文人,那种“曲高和寡”的酬唱诗文在民间目不识丁的劳动者中间虽不被认同的。民间百姓的娱乐悦情只能靠自己在劳动之余自己创造。村夫船工的自唱自乐,绣姑茶女的自娱自嬉造就了民间文艺形式简洁明了,易唱、易舞、易学、易传的特点。在音韵词律上,花鼓词以及《丰和调》、《拜年词》等就是典型代表:“樱桃好吃树难栽,小妹子好耍口难开”,“亲帮亲,邻帮邻,天下穷人帮穷人,穷人知道穷人苦,穷人知道穷人心”。朗朗上口,直抒百姓情怀。在形体造型上,“跑竹马”、“骑毛驴”中活泼开心的动作程式都是这一特点的直接反映。
    美学常识告诉我们,艺术品要使人赏心悦目,起到怡养精神的作用,必须具有趣味性、闲适性。安康民间文艺其所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流传面广,恰好就在它充满情和趣,没有卫道士的规范指责,没有划而归一的条条框框。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移人情者,颇富于趣,没有情趣,就不能吸引人,更谈不上打动人。安康地方文艺在审美上正是把趣味性、闲适性和展示性相结合起来,才能有如此的生命力。不管是庄严的,还是隐喻的,就连教育性较强的哲理主题也多用趣味性来表达。如小场子中的大段用“的”字作韵的描写美女的唱词,蚌壳舞中的鹤蚌各自窥视的怪样子,大头舞中的和尚和柳翠的打情卖俏,狮子舞中的大狮子和小狮子相互逗趣,采莲船中耳坠红辣椒的摇婆,火龙中燃放烟花爆竹等均显得意趣盎然。
    (三)形式丰富多彩,表演轻快简洁,有画面感。其特点:一是借助道具来表现某一种规定的情绪和情节。如小场子中的桌子、草帽,采莲船中的船、桨,道情的皮影等;二是南腔北调、刚柔并用。汉剧、八岔、道情中的南腔北调皆可,曲词唱白硬如钢钉钻坚石、柔如银丝飘流水,以及各门类表演中的展示力量和刚阳之气的、表现温情和阴柔之美的情节和定势;三是表演的随意性大,既讲究表演画面的动感动律性,又讲究气派和排场且不论表演条件优劣。如社火中的“排子灯”,用特种办法打场子,文唱要求场外和拍,武场要求动作有透视性等。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群众参与面广,气氛也就十分热闹。
    总之,安康民间文艺是安康人民创造的艺术,是祖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我们今天来整理和研究它的目的是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地方文艺节目,为弘扬和繁荣地方文化做一些事,为我们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