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安康新城(四)

作者:牛谦才 来源:市方志办 发布时间:2011-03-15 00:00

 

话说安康新城(四)
牛谦才
                            南   正   街
    南正街全长一百六十七步,步者六尺,折合今公制单位334米。城门曰:阜民门。
    新城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势,南正街土地庙(今文昌社区办公地)以上地段为新城最高点。因此坐落于高点上的城门更显宏伟高大,一派虎踞龙盘,独占鳌头,气吞山河之巍巍雄姿,是新旧二城其它城楼所难以与其媲美的。
    新城东西北三座城楼的瓮城内门和外门均在一条轴线。而南门例外,瓮城外门转而向东开。估计原因有二,一是抵御南山洪水直泻入城,二是南城紧贴赵台山,偏门可在紧急情况下延缓与外侵之敌发生正面交锋的时间。因地制宜派生出的偏门又使瓮城增添了神秘色彩,它毕竟是突破常规的一种建筑形式,往往让人生地不熟的入侵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失去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据一代又一代的老人讲,清顺治三年(1646)岚皋刘二虎率部,清同治元年(1862)湖北陈得才率部两次攻城均分别持续两月,以南城进攻未能突破,转而从东进攻爆破致城陷。
    新城南正街以东,今汉滨区干休所及安运司干休所为清军驻防左营,以西今市干休所住宅区为中营。魁星街范围的西南城角为右营。三个营防从大范围讲,均在新城南隅。今南门教师进修学校是新城旧时最大的一座关帝庙,主要是为三个军营将士祭祀关公所建。西正街关帝庙所祀关公形象武财神色彩较浓。南门关帝庙所祀关公面如红枣,唇似朱砂,丹凤眼,卧蚕眉,力敌万夫,将帅形象突出。庙联云:汉朝忠义无双士,千古英雄第一人。对关羽的祭祀,从明至清,被列入国家祀典,不囿于道教,文祀孔子,武祀关羽,成为国之定制。
    同治元年(1862)城陷,仅新城兵勇遭屠戳近六百人,居民二百余人,民气士气数十年不振,光绪元年(1875)镇台总兵彭体道为扭转士气,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于西门城楼给财神唱戏,四月二十八日于东门城楼给药王唱戏,五月初一于北门给龙王唱戏,正月二十二日于南门城楼给火神唱戏。关帝庙就在城楼右下方,五月十二日,南门城楼还为关公生日唱戏,以慰守营官兵。抗战时期,城楼唱戏停止。
    新城南城墙是有名的刺城,从东南角、西南角交汇到南门城楼,砖缝中长满了刺骨玲,1963年前,刺骨玲还没绝迹,幼童们夏天多打赤脚,条件好一点的穿草鞋互相嬉戏打闹时,冷不防甩几棵刺骨玲,对方就不敢追打了。老人们说,这是防止偷袭攻击专门培植栽上去的。
    可是刺骨玲抵御不了空袭炸弹。抗战期间,日军四次轰炸安康,最严重的是1940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初二)安师学生被炸死7人,南正街一个炸弹就使10人丧生。路过南正街的南山卖柴农民被炸死3人,血肉横飞。牲口牛、驴无一幸免,炸毁房屋数十间。南正街伤亡损失最为惨重,所幸南正街向来住户不多,否则损失不堪设想。
    新城西正街,东正街曾于1996年改造拓宽,南正街,北正街基本保持原貌,破平房依旧。可真正老户不多。新城老户柳真本和王善人生前爱说淡话、顺口溜;“牛举人张补山,清末秀才张和三,固原提督牛镜堂,两江卸任返回乡”。
    张补山道光辛巳科(1821)举人,候补四川直隶州通判职,曾讲席于关中,汉中,关南书院,道光十七年(1837)准备赴京考进士,考前他向朝廷进呈《治平二十四策》,以越职言事罪入狱,考进士落空,无功招祸,讨得没趣。放归故里因被封为“卧地牛”,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东至牛蹄岭,西至长枪铺(今建民镇),足不能越方圆四十里地。尽管如此坎坷,他仍千方百计做水利改造、修孔庙、书院等有益地方之事,死后入孔庙乡贤祠,其父张延杰入孝第祠。
    张补山作为四川候补州判,说白了就是未能实际履职,清代等级制度十分严格,没出任,屋脊就不能饰三把棕,棕就是龙爪。营造房屋最多不能超过七间。饰棕不成,但他在房屋间数上做文章,采取明七暗十法,建七间街面,再并排续三间,共十间,以示对吏治等级层次的不满,张补山一生著述颇丰,他死后,门人吴敦品为其出《来鹿堂文集》八卷。
    张补山家对门是清代秀才张和山老宅。张氏虽非权贵,可也是地方有名望的士绅,且通医道,较有影响,民国十九年(1930)鲁清侠率部围城两月不克,张和三等城绅出面说和调停解围。
    牛镜堂之祖父是清雍正年最早入住南正街的老户,其父牛天喜紫阳营都司,嘉庆十九年(1814),以千总署。道光三年(1823),镜堂由镇坪营都司调甘肃剿匪,立奇功,保赏蓝翎,旋以擒灭萨木克张格尔,关外肃清,晋固原提标中军参将,授建威将军,署固原提督。道光二十年(1840)晋秩两江提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防务。咸丰八年(1858)谢任,告老还乡。孙牛歩远,光绪十年(1884)至宣统元年(1909)任陕安镇标,镇安县左营守备。
    牛镜堂与张补山同在南正街长大,交情甚笃,特别在他们的晚年,书信往来频繁,《来鹿堂文集》收录张补山《与牛中丞镜堂书》.《与牛制军镜堂书》(制军:即提督)三封,张补山为地方所办实事,包括牛镜堂在西安倡捐筹划,委托张补山建新城常平粮仓(平抑粮价),以及张补山出点子给牛镜堂抵御外敌(英国)等重大事宜,俱叙其详,先贤之高风亮节及纯真率直之品味令人感慨万千。《重续兴安府志》列传栏介绍张补山称:“咸丰初又作‘平匪十策’,惜无有代达者,遂抑郁以终”,显然此断语也太小看张补山了,他的心胸不致于狭小到抑郁而终的地步。前之呈奏结局已很惨重,记取教训,《平匪十策》应是出谋于地方官之策,再无寻途代达之必要。牛镜堂巧妙干旋,书信都是让地方官员亲赴,新城南正街张宅面交其手,张补山与地方官员接触易如反掌,这是张补山为地方办实事的基础条件。
                           南 井 街
    南井,新城最早的古井,明万历年建新城首先开凿的就是这口生命之井。
    井位于南内城墙30米处,新堿未建前,陈家沟溪水从这里径直向北流去汇入汉江。因此南井地下水源充沛,即或严重天旱,也从未涸竭,其水位和水质均优于府字街东井和西井街西井。
    南井在清同治年前属官井,军营和镇台衙署用水量远超出居民用水量,因此南井倍受官方重视。井台南面建龙王庙三楹,屋面用瓷片帖飞龙贯通全脊。庙正位供奉龙首人身,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配祥云,额生三目,蛇绕前身,厉爪张扬的龙王。右边站立的是护龙风伯,亦称风师,风神,掌宇宙风力气候,左边站立的是护龙雨伯,亦称雨师,雨神,主旱涸雨涝,左楹供奉慈航真人,即佛教中所供奉的观音,佛道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共同信仰。传说天下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慈航真人仰天长嘯,天降甘霖,救民于火。右楹供奉云华夫人,即西王母的第23个女儿,名瑶姬,其擅长徊风、混合、炼神、飞化等道术,传说她曾帮助大禹治水,平定水患,巧施法术,制服蛟龙,斩除群凶,屡获成功。一口水井,如此规模庄严的龙王庙,供奉与水有关的神衹如此之多,这在安康是不多见的。朔望日烧香祭祀者有之,天旱雨涝时许愿参拜者也不在少。
    南井街,因井而得名,人们也因井而赖以生存。但它也是夺命之井。同治元年(1862)湖北陈德才率部袭城,遭屠戮者众多,人们还没摆脱恐怖阴影,次年正月初二,怱传匪逆逼近城下,妇女怕遭奸辱,老弱怕遭砍头落不了全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男丁壮士奔命夺逃,妇弱老幼争先恐后往井里跳,先跳下去的被淹死,中间的被上面的踩死,浮在上面的寻死不能,又不敢爬出来。死伤无数,笔者祖上族人一次就死去了13人。
    极左思潮横行,且穷得叮铛响的年月,或遭迫害、或迫于生计,以投井自杀方式寻求解脱,也时有发生。每发生一启投井事件,至少半月内人们要出城担水,这期间再挨家挨户凑钱淘井,搭天架靠人工把脏水打尽才重新使用。尽管因跳井事件影响人们生活,出于同情,竞无人责骂死者。
    1983年安康特大洪水,旧城居民多逃难于新城,全城停水停电数日,南井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时日不长,1995年这口古井连同残破的龙王庙因附近人建房,被填充拆毁,从人们的视角中永远消失。
    南井街现住户建房如同一锅饺子,密不透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老住户就那么十余家。它实际仍属南正街的附属街道。新城悬掛“文魁“匾额的三户均居新城南隅,南正街举人张补山,南井街举人柳扬辉、进士阮善继。
    阮钧衡,阮钧石分别于道光、咸丰年恩科贡生。阮善逑光绪举人,阮善述陕西省礼议议员,姣姣者阮善继光绪十五年(1889)乙丑科进士。柳扬辉同治八年(1869)已巳科举人,历关南书院、岭南书院,镇坪三山书院讲席,韩城教谕,子柳应元,光绪八年(1882)壬午科举人,以讲席授学为业。
 王玉树,乾隆五十四年(1789)已酉科举人,分发广东候补州判,专司讲学,相国张之洞曾受业门下。其子王允升,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科,冒充广东籍中举,接着联捷进士,任户部福建司主事,后被谏官(如御史等)参揭而落职,道光皇帝怜惜其才,赏还举人,准其重新参加会试,咸丰二年(1852)中壬子科进士,殿试二甲一名,授庶吉士,历任江西福建等省学政。父子二人离开南井街,多年在外,家乡人对其知之甚少。
    行文至此,新城内的街街巷巷基本介绍完毕。限于篇幅,还有一些笔者未能介绍,如从新城迁居旧城的进士张紫瞧,从旧城迁入新城的山南硕儒董诏,从新城迁居旧城的大收藏家宋云石等。这些有识之士当初迁居新城也吃尽了苦头,缺水,商业落后,甚至可以说基本不具备商业条件,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他们看重的是新城的读书环境,才陆陆续续聚居在号称黉学之所的新城,开拓士林学野,或父子、或弟兄,贡生、举人、进士扎堆儿,满门饱学之士,比比皆是。今天安康的主要院校依然汇集新城,学校建设日益兴盛,专业人才如雨后春笋,曾出不穷,这应当是文化渊源传承与发展的结果。
                      文 昌 路
    文昌路,因旧有文昌宫而得名。
    文昌路形成于1986年,2009年5月拓宽竣工。路面与新城原东城墙相平行,属废去的东城墙外环。
    从文武峰延北而下至现桃园住宅小区大门这道山梁旧称:青松岭。文昌宫座落于青松岭山脚,即文昌路南端东侧。
    笔者启蒙时所见到的只是文昌宫遗迹:庙基夯台和破砖瓦砾。文昌路本不属新城旧街巷之列,撰此文原因有三:一是出于对文昌路之睿智命名者的敬佩;二是文昌宫本属建在城外的城市构筑物;三是向不明就里者解疑释惑。
    文昌帝君为道教供奉的主宰功名利禄之神,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登科举士的守护神。文昌信仰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文昌本是天体中的一个星座。《楚辞》:“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道教认为,文昌(星)明,文运将兴。
    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学说,其基本思想是天与人为一,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的异灾和祥瑞表示着天对的人奖惩。天(神)是什么,帽子下面要有人,这个人就代表的是天的意志。文昌帝君的化身是一个世居于四川叫梓潼的人,《华阳国志》载,梓潼姓张,名恶子,仕晋,战而死,人们立庙祀之,或称其为蛇精,任蜀地守护神,后地位逐渐提高,流传日广,他能预知人的科举命运,受到世人的尊崇,相传其诞辰为农历的二月初三日。因此,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玉皇大帝令其掌管文昌星神之府并主管人间功名利禄。
    我们在各地旅游景点常常可以看到,文昌帝君的形象是一派雍容慧颜,座下驾白骡,两边站的男女二童叫天聋,地哑。为的是避免泄露科举考试和录取情况。文昌帝君虽是道教信仰的神仙,但实际上他的形象却更具有十分浓厚的儒圣色彩。
    有姓有名有生日,形象高大儒雅,司职具体而明确,可谓塑造得有板有眼,世人岂有不崇之理。新城东门外文昌宫是清嘉庆十二年(1807)由县令马允刚所建。马允刚在县令位子上仅干了一年,惩治民害巨蠹(盗贼),整肃民风,政平理讼之余,尤拳拳加意于学校,把精力投放在教学讲席中,每月课考,亲自阅卷,手定甲乙,沐其教者。如此重视教育的县令又亲自选巽隅,以“主发科名”,在不到一年时间将文昌宫建成。文昌宫也未必能起到兴文运,发科名的作用,但这位县令作为外籍在任官员,能够如此重视异地学子的教育培养,精神实在可嘉。
    文昌宫于同治元年(1862)被拆毁,光绪九年(1883)知府童兆容恢复重建。出东门(现安师与文昌路交汇点)五十丈,铺一丈宽石路,过砂沟石桥为文昌宫头道门楼,重门(二道大门)之上建奎星阁,登阁两城烟火了如指掌。重门院内拜殿三楹,东西朝房各两楹,下为三楹横廊。陈家沟水环绕庙前。
    1949年,国民党恐防人民解放军藏匿庙内,将文昌宫拆毁。虽然庙毁人非,邑举人罗钟衡撰写的《重修文昌宫记》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不过该碑记也有谬误之处,碑文载“乡贤张补山孝廉,拆毁于同治壬戊(即同治元年1862)之冬,盖恐为粤逆所据也”。拆毁的时间和原因无谬,但非张补山所为,张补山早在咸丰四年(1854)就已辞世。
    撰写此文,得益于许多前辈提供线索,也曾得到不少史志工作者和文友的指导帮助,借此表示诚挚的谢意,错误之处欢迎行家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安康市自来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