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理论调研> 正文内容

强力推进汉滨旅游村镇建设工作

时间:2012-02-22 00:00  作者:吴 安源自:区双创办

 

强力推进汉滨旅游村镇建设工作
——学习汉滨区汉滨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有感
 
汉滨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循环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服务三大产业”,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使汉滨成为安康服务业的聚集区”为全区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加快旅游村镇建设”成为当前推进发展汉滨休闲旅游的重要抓手。这不仅提升了全区旅游业的产业发展地位,更为休闲旅游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思路,为全区旅游业快速发展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干劲。
如何在全区旅游村镇建设工作中贯彻好、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实现旅游村镇建设工作跨越发展?这是我们眼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估价全区旅游村镇建设工作
三年来,我区以景区、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乐集群为依托,集中发展县河镇县河村、流水镇窑头村、瀛湖镇清泉村、茨沟镇老庄村、吉河镇高水村5个旅游示范村。全区上下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突出特色、管理规范”的建设模式,全区旅游村镇建设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一是《汉滨区乡村游暨旅游村建设总体规划》敲定,制定出全区旅游村镇建设工作大思路、大方向。二是乡村旅游服务功能逐步配套。5个重点旅游村先后建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提升发展100户农家乐星级示范户,村委+协会+经营示范户的旅游经营模式逐步推广。三是部门带动、资金捆绑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据统计,全区各帮扶部门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专门用于5个重点旅游村建设。四是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工作形势喜人。目前,县河镇县河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但是,由于全区农家乐仍处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经营的过渡期,旅游村镇建设工作中加之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特色不明显、市场定位不科学、管理机制不健全、旅游管理人才缺乏、餐饮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全区旅游村镇建设工作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提升发展还需要强有力的工作措施。
二、紧抓六个重点,全力提升发展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加快科学发展、实现转型跨越,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以思想解放开发智力,以改革减少阻力,以开放借助外力,以创新激发活力,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工作转型。”这为全区旅游村镇建设工作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思路,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思维、打破常规、加强协作、关注人才。具体地说,我们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规划先行
旅游管理部门要规划先行,科学分析全区乡村旅游资源结构、优势、特色、重点开发项目、配套设施、环境保护、客源承载、时间空间、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要素,与全区旅游发展的大系统、大规划相衔接,进行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预测和评估;鉴于旅游村镇建设地域特色强、项目差异大,旅游管理部门要把规划的重点放在具体的旅游村镇,对每一个旅游村镇建设提出导向性开发思路和发展纲要,各旅游村镇再据此编制出详细的发展规划和长、中、近期工作计划。
2、产品塑造
我们要在乡村旅游产品塑造方面多下功夫,靠策划、靠创意,把原生态的、同质类的乡村旅游资源按照不同的手法打造,依照不同的风格整合,抓住本地、本村、本户特色,夸大特色,凸显优势,制造差异,塑造亮点和卖点,把自然、人文、社会三大资源组合起来,打造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瀛湖镇清泉村以果品采摘带动农家乐发展、县河镇毛坝田园以露天浴场为吸引拉动乡村旅游消费就是成功的案例。总而言之,与农村生产、生活有关的一切构成元素均可从不同角度包装成为乡村旅游产品,提供给游客消费。
3、旅游要素
如何让游客观有美景、食有佳肴、行有道路、住有房舍、购有特产、玩有体验,是旅游村镇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行,既要提高到达旅游村镇干线公路的通达性,又要修缮旅游村镇内的步道。步道不宜直、宽,但必须符合景观、文化、生态的要求;游,要精心策划与“农”相关的观赏的、参与的、体验的、科普的特色旅游活动;吃,要尽快整理和开发农村特色菜肴和饮食,让游客吃到在城里吃不到的食品,如新推出的流水镇鱼宴、茨沟镇豆腐宴等;住,要配备现代化的设施和器具,为游客提供卫生、安全、舒适的住所;购,开发城里人喜欢的手工艺品、土特产品,优化包装,就地销售,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娱,要合理挖掘当地特色农事文化内涵,与游客乐于接受的方式相嫁接,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和谐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有效地拉长旅游消费链条,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4、市场促销
一是采用品牌营销策略。结合各旅游村镇的个性,帮助其谋划、提炼、设计产品市场形象。二是编印各类乡土气息浓郁、特色明显、便民简洁的宣传品。把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纳入全区宣传促销的整体计划。三是利用旅行社网络、旅游网站、电子邮件等旅游信息平台,把汉滨乡村旅游的情况和线路设计进行广泛宣传。四是强化与媒体的协作。采用新闻报道、专题采风、主题推介等方式,广为宣传发展成熟的旅游村镇。五是在周边大、中城市举办的交易会、洽谈会、展览会上,想方设法展示汉滨乡村旅游整体形象。六是深挖传统习俗文化。结合当地农耕、农时、农事、农俗、农产品特色,策划一些别具一格的专题活动。七是与客源地旅游部门密切合作,互相提供互需的市场,客源互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八是积极创建陕西旅游特色名镇、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提升旅游村镇知名度。
5、人才培训
旅游管理部门要尽快制定全区旅游村镇建设培训计划,与安康学院、兴安职中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分级、分批、分类做好旅游部门干部、镇办领导、农家乐业主及从业人员“三支队伍”的培训。旅游管理部门干部要认真学习中、省、市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系列指示,摸清汉滨乡村旅游资源,探索加快旅游村镇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国内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指导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镇办领导一方面要学习旅游管理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经济、园林、美学等与旅游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提升其旅游项目策划、宣传促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驾驭能力;农家乐业主要加强旅游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更新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从业人员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用热情、周到的服务保障旅游接待质量。
6、科学管理
一是要教育群众遵纪守法,恪守社会公德,强化环保意识。二是严格行政执法,由土管、规划、建设、林业、水利等部门严肃查处随意占用林地(河道)、乱搭乱建的行为。三是加大行业规范管理力度。旅游管理部门大力推行农家乐星级评定制度、质量等级评定年检制度、质量等级评定动态管理制度、质量等级评定公示制度。四是发挥农家乐旅游协会作用,按照“协会+公司+农户”的模式,组织农家乐业主参与,发挥游客服务中心作用,加强农家乐散户之间横向协作,科学调配客源,避免无序竞争,塑造良好的旅游村镇对外形象。
三、鼓足干劲抓落实,积极推进求跨越

    号角已吹响,落实是关键。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鼓足干劲,真抓实干,落实好旅游村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要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咬定旅游村镇建设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升、特色项目培育、优化经营模式等重点工作不放松,做到不达目的不罢手;要建立起工作督促落实机制。从区到镇到村,逐级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健全督办落实工作体系,形成上下合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积极推进全区旅游村镇建设工作质的跨越。(作者系瀛湖管理局工会主席、区双创办旅游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