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理论调研> 正文内容

从企业统计人员构成引发的思考

时间:2012-08-23 00:00  作者:陈贵娥源自:区统计局

统计,是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统计工作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数量性。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来研究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背景下的生产经营状况,通过数字变化情况对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前景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揭示企业成长规律,从而做出准确决策;二是综合性。我们可以通过一张报表上的若干统计指标较为清晰、准确的了解到一个企业的生产、销售、盈利情况,以及资产负债、劳动报酬等状况,也可以用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及问题,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壮大提出对策建议。企业统计人员便是这项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及其事业心、责任心的差异,直接决定着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根据我们对汉滨辖区51户规模工业企业统计人员的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发现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统计人员基本情况

  (一)从年龄构成来看,中青年龄段居多,总体结构比较合理。年龄在2030岁(含30)之间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31.4%;年龄在3040岁(含40)之间的有17人,占总人数的33.3%;年龄在4050岁(含50)之间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29.4%;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5.9%40岁及其以下者占三分之二,统计队伍总体呈年轻化。

(二)从文化程度上看,绝大部分人员文化层次较高,接受能力较强。51名统计人员中,具备高中和中专学历的有12人,大专学历的有35人,本科学历的有4人。

(三)从岗位配置来看,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通过对51户企业内部岗位设置及职责分配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基本没有设立统计岗位,现担任统计工作的人员有38人(占75%)是由会计或出纳兼职,仅13人(占25%)是以统计为主兼任其他工作。

(四)从专业构成来看,51户企业中有26户企业的统计人员是会计专业毕业的,基本具备了从事统计工作的基础。25户企业统计人员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

二、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稳定性极差。

(二)统计人员的知识面和综合统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且有“重财务轻统计”的思想倾向。

(四)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对联网直报工作流程熟练掌握程度不够。

由于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尽管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具备了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条件,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反映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报表不及时、表内逻辑关系不平衡、表间相关数据不衔接等。我们调查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企业领导层面存在对统计认识的误区,认为统计只是为上级填表报数,内部统计机构可有可无,无关企业利益,从而削弱了统计职能。企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怕漏富”、“怕税收”的思想顾虑,对政府统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统计部门要加强对《统计法》的宣传和统计执法力度。统计局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统计法》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对那些屡次不按照规定时间上报报表,经催报后仍未按时上报的企业,或未按规定建立统计台账及统计原始记录的单位要严格依法进行处罚,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警醒作用,从源头上规范统计行为。

二是统计部门应加强业务指导,规范统计资料收集报送程序。建立企业统计报表采集汇总上报程序,完善统计报表数据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按照制度规定及时准确报送统计报表,确保统计报表数据质量。

三是企业统计人员要积极参加各级统计部门举办的统计业务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考试,熟练掌握统计业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依法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考试。

四是企业要建立统计工作管理机制,明确统计负责人,落实专(兼)职统计人员,夯实企业统计职责。

五是企业要完善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统计文件、统计报表、统计台账及统计数据出处的相关财务资料要按年度分类,定期整理、立卷归档、专人保管、专柜放置,并按制度规定移交和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