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社会热点> 正文内容

和风吹动发展潮——汉滨区大力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综述

时间:2012-06-14 00:00  作者:罗先安 陈茅源自:安康日报

五月的汉滨,潮起云涌。

恒月花园、福镜铭座等保障房建设火热推进,一排排洋楼拔地而起,一座座新城初具规模。

五里工业园,入园企业正加紧施工建厂房,争取早日投产运营。

西康铁路二线、十天高速、南环干道、江北商业步行街、阳晨牧业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

火热发展背后,汉滨区正在开展一场专项行动,上下一心保环境、真抓实干推项目,全区的60项重点项目火热建设、稳步推进,奏响了一曲曲忙建设、促发展的和谐之歌。

大行动促进大发展

没有良好的环境,发展只是一纸空谈。

通过大策划、大项目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真正给老百姓谋福祉是汉滨区跨越发展的重要推手。然而长期的贫困和发展滞后造成了很多群众只顾眼前短期利益,各类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即影响了地方形象,更阻碍了发展。

为全力打造良好建设环境,该区从年初开始打响了一场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整治战役。

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郑红丹任组长,三位区级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由区纪委监察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公安分局、法检两院、国土分局、住建局、招商局、经贸局、司法局、拆迁办等十余部门协同作战,城区三办和川道镇办成立相应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配套制定下发工作方案。3月29日,汉滨区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现场会在五里工业园区西桥村委会召开,整治工作迅速拉开帷幕。

该区将整治行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查摸底、动员宣传阶段。从3月起,区监察、公安等部门制定整治方案,公布举报监督电话,全面对中心城市建设、区属规模以上企业、全区招商引资企业等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梳理、剖析,制定整改措施方案,并利用横幅标语、会议、宣传车等形式在全区范围特别是项目施工现场等重点部位巡回宣传,营造强大声势。一月时间,对各项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做到了情况清、底子明。

 第二阶段为集中整治阶段。该区从4月到8月,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专项整治办公室协调的方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要求,化解各类矛盾;对要求不合理,强行阻工的,由所在镇办配合公安部门集中打击;对黑恶势力介入的公安立案侦查,集中排查一批典型案件,挂牌督办,限时办结;对党员干部违规违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各部门镇办定期现场交流工作、通报进展。

 第三阶段从9月到年底,主要是建立完善重点项目保障长效制度,做到明确职责、程序清楚、措施得力,同时根据专项整治行动成果经验,进一步建立落实区、镇办、村重大项目建设纵向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和区纪检监察、政法系统、项目施工单位项目建设横向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努力实现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把优化项目及投资环境纳入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严格奖惩,使各类重点项目健康推进。

好机制铺就好路子

今年3月,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区纪委监察局派驻的监察组,专门负责监督纠正影响项目推进和不利于项目发展的行为,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公司业主和员工对这样的形式拍手称快。这是汉滨区探索有效的重点项目保障机制的一个缩影。

科学机制决定工作成败!

工作中如何确保政令畅通?该区通过构建政策执行督查机制实现信息动态渠道通畅。区纪委监察局成立督查领导小组,对政策贯彻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进行督查,并加大土地出让、物资采购、扩大内需、水利水保等领域执行政策情况的检查力度,针对“作风转变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制度,通过明查暗访等途径进行突击督查,及时通报结果,处理了一批人员,产生了震慑作用。

优化发展环境,如何确保效果?该区实行了效能跟踪服务制,项目周汇报、周计划,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推进的疑难棘手问题;向重点项目派驻监察组,及时化解拆迁安置、土地流转等影响建设进度问题,目前已为五里园区、阳晨牧业等项目解决困难问题20余次,协调处理西康铁路二线问题50余件;向重点项目派驻监察员,及时反馈建设中行政审批、处罚、收费等方面存在问题,全程配合处理好“110”接警中心关于投资环境问题的举报,拓展互动配合的效能服务渠道,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进行。

如何确保服务效果?汉滨区通过着力构建权力问责督查机制,严肃追责。该区通过明查暗访、电话随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经常性督查,建立通报制度,将督查结果与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出台了强化责任追究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的纪律规定,对各镇办部门年度目标落实、重点工作完成、投资环境保障、作风建设和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格问责;从严查处工作中弄虚作假、推诿扯皮、绩效低下、作风飘浮等问题,严抓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等制度,确保督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提升行政效率。

硬措施保障高效率

今年2月,五里镇和五里工业园区反馈两名国家干部不签拆迁协议,园区建设受阻。区纪委监察局十天内分别对两人进行三次谈话,并采取与其所在单位考核挂钩,行政、司法约束等方式多次协调,使两人很快转变观念,积极配合,并主动给家属做工作,一个月内就签了协议,工程如期推进。

汉滨区在整治行动中,不避亲、不分人,严格执行“五个一律”和“四不放过”,即:对不听劝阻,恶意阻工的一律依法行政处罚;对组织阻工,殴打施工或工作人员的一律依法追责;对幕后操纵,策划阻工或为充当保护伞的国家公职人员、党员干部一律停职调查;对当地政府、基层组织、公安派出所负责人未及时到阻工事件现场进行有效化解处置的一律问责;对维护施工环境中失职、滥用职权、组织参与“吃拿卡要”的国家公职人员一律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对企业、项目建设单位反映的问题未澄清、突出问题未查纠、违法违纪问题处理不到位、整改方案落实不到位的不放过。该区还不断完善信息报送督查机制,在各类网站发布重大信息5条,办理送阅件3件,编写监察动态3期,下发督办函5件,组织区级宣传平台跟踪报道、公开曝光,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增强了教育警示效果。

整治行动中,该区更把触角延伸到最基层,重点镇办主要负责人,派出所、五里园区企业代表、园区所在村负责人等都被纳入整治行动主体,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今年4月,按区纪委下发的纪律追究规定,该区对迁移式扶贫集中安置点工作滞后的三个村所在镇办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强力督促工作落实;整治行动中,区公安系统出警迅速、态度坚决,严打阻碍项目推进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半年来,汉滨区先后开展了各类专项执法检查60余人次,对河道非法电鱼、私挖乱采、重点项目阻工、新城办木竹桥村仲裁土地流转和滨江大道三期工程等多项重点项目进行了专项全程督办,查处各类违纪案件19件,区治安大队和各重点镇办派出所两个月果断出警30余次,协办案件2件,共计治安拘留11人、党纪处分1人、警示训诫50余人,为重点项目建设一扫障碍。

诚如汉滨区区长王孝成所说:“通过一系列硬措施为项目建设营造和谐有序的良好发展环境,给汉滨带来澎湃的发展活力。只要我们紧扣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实现加快转型跨越、富民强区,建设繁荣和谐宜居的美好汉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