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汉滨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 ||
索引号 | /2025-0000 | 公开目录: | 工作报告 |
公开责任部门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年04月15日 |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5-04-15 14:43 |
2025年3月21日在汉滨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汉滨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向诗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24年,我们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创新聚力、实干奋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5亿元、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7.2%。
(一)坚持项目支撑、招商赋能,经济基础更加坚实。深化“四个一批”项目管理,15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9.4亿元,垃圾焚烧发电、柏润高端制袜等99个项目建成投用,新谋划重点项目630个、总投资1280亿元,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增长11个百分点。坚持内外并举、上下联动,争取上级转移支付31.8亿元、专项资金25.8亿元,新增一般债券2.3亿元、专项债券6.4亿元,苏陕帮扶2.1亿元,建行援助0.3亿元。动态优化招商引资“两图两库”,区级领导带队招商考察32次,拜访目标企业150家,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7个、投资规模112亿元,实际使用内资30.2亿元、外资381万美元。
(二)坚持改革创新、多维保障,发展活力加快释放。落实领导干部包抓“五上”企业机制,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1条措施,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11场次,办理“税银贷”12.7亿元、退税8800万元,兑付惠企资金3536万元,新增“五上”企业62户,增量全市第一。“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自助专区建成投用,帮办代办服务1.38万件次,登记市场主体8059户。转化科技成果1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6亿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3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瞪羚企业3家,悠源魔芋加工技术获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陕茶1号”选育及产业化应用获省政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
(三)坚持聚链成群、蓄能成势,产业势头日益强劲。优化提升六条重点产业链,出台富硒特色产业奖补办法,支持茶叶、蔬菜等主导产业提质发展,新培育现代农业园区24个、航母园区4个,实现农业总产值77亿元。建立五里工业集中区分层决策机制,助力工业提速发展,新建标准化厂房6万平方米,新增投资过千万元企业15户,毛绒潮玩孵化中心、格莱尔美纱线等35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省级经开区创建进入拟认定名单。双龙景区旅游设施、茨沟豆腐小镇一期建成运营,牛蹄岭景区获评国家AAA级景区,举办“国潮江畔·美味老城”“社火大赛巡游”等主题引流活动300余场次,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7.5%。完成电商网络零售额12.5亿元,同比增长31.4%。
(四)坚持精心建设、用心管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全市首个乡村规划建设专家工作室挂牌成立。改造老旧小区7个片区15万平方米,500户以上物业小区党组织全覆盖,新建便民市场5处,新增经营摊位1000个,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个。程东至牛岭、财梁至蒋家坪等8条公路建成通车,月河城乡供水项目一期、黄石滩水库东干渠迁改竣工投用。建成5G基站477个,千兆光网覆盖率99%。投入财政衔接资金4.5亿元,提升安全饮水工程10处,实施“六小工程”26个,改造农村厕所6240座,发展庭院经济592户,稳定消除返贫风险4081户14306人,巩固衔接成效接受国家专家核查。新城街道程东村等8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高效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四维模式”得到住建部肯定,中原镇、牛蹄镇朝天河村分获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五)坚持固本强基、提标升级,环境质量稳居前列。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精准调度,合力攻坚,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57天,创历史新高。刚性落实“十年禁渔”,常态开展河湖管护,依法整治入河排污口66个,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标准。强力开展秦岭“五乱”治理,关停取缔矿山4家,修复矿山生态31公顷,整改耕地流出2.9万亩,整治违规坟墓3991棺。蒿坪河流域生态治理深入推进,累计投入资金9720万元,完成治理项目7个。高效保障第三轮省生态环保督察,办结群众信访问题35件。
(六)坚持勤政为民、实干担当,民生福祉可感可及。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10个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资金5.5亿元,长春初中一期、五星小学、刘家沟幼儿园等11个校建工程投用,新增学位6800个。瀛湖区域医疗分中心、区一院重点专科、吉河卫生院建成投用,区三院等5家医疗机构被认定为省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医保报销131万人次8.5亿元。举办体育赛事30场次,参与群众5万余人。改造提升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张滩镇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镇。新增“零工市场”2家,转移就业劳动力16.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789人,“安康家政嫂”“安康美厨”荣获省级劳务品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780件,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3.9%,平安建设满意度全省前列,获授全省首批“平安金鼎”。科学应对9轮区域性强降雨和16轮次短时暴雨,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铆足干劲、百倍努力,多项指标走在前列,多项工作推广示范,多场活动聚焦汉滨。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指标贡献率全市第一。白山羊特色养殖获评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山区道路安全示范项目获得IRF国际奖,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老旧小区改造、传统村落保护、343专家巡诊下基层、以工代赈村民自建等24项经验做法获评全国典范。全省重点项目开工、山洪灾害防御演练、稳岗就业等17场次现场会议(观摩活动)在汉滨举办。
过去一年,我们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化政府系统党纪学习教育。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221件人大代表建议、217件政协委员提案按期办结,获评全市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区审计局获评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三公”经费和一般支出持续下降,政府系统干部作风更加硬朗,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同时,统计、气象、工会、科协、残联、共青团、工商联、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档案史志、慈善事业、老区建设、红十字会、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汉滨实现的每一步跨越、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核心在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关键在于区人大、区政协的倾力支持,基础在于全区干部群众的砥砺奋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复转军人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倾心倾力帮扶汉滨的省市单位、中国建行、武进区、雁塔区,向在汉滨投资发展的各位企业家,向辛勤耕耘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百万干部群众,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当前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支撑不足,有效需求减弱,投资动能乏力,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有待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品质优化、治理水平提升仍需发力。民生保障仍有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风险防范任重道远,矛盾调处、监管水平、应急能力亟需加强。能力作风仍需提升,用心谋事、精心办事、专心成事的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直面问题、对症下药、加力解决。
二、今年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通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区委十六届十一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深入实施“四区联动、融合发展,三区一域、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四个经济”,切实增强发展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粮食产量15.2万吨以上。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促改革、抓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以深化改革提升驱动力,以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以优化环境提升吸引力,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力度,及时兑付拖欠企业账款。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国有平台公司规范开展融资增信、股权投资,积极参与产业开发、项目策划,提升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鼓励有条件个体户提质升级。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优化“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资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结”审批服务,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用服务暖心增强企业信心。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未来产业、新兴产业。抢抓“秦创原”富硒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机遇,争取市级以上富硒科研项目5项,开发富硒新产品10个以上。支持龙王泉、安瑞智能等重点企业与富硒研究院、西安工程大学等院校共建研发平台,完成科技成果转化6项以上,实现技术合同交易2亿元以上。加速企业梯度培育成长,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5家。推进科技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培养“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支以上,吸引高层次人才15名。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大力推动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两个集结分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汉江航运复航前期工作,做好迎接“高铁时代”全方位准备,加力打造秦巴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开工建设富硒国际电商孵化基地、农特产品供应链电商云仓项目,支持宝业仓储物流、速通达物流扩能升级,推动江南物流园、诚鹏汽配物流城、满意建材物流园提质增效,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主动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加快创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借势安榆航线开通机遇,积极融入关中平原和呼包鄂榆城市群。深化“组团式”帮扶,拓展苏陕协作、建行帮扶和对口协作深度与广度,汇聚开放发展合力。
(二)聚力提消费、扩投资,夯实稳增长坚实基础。精准把握政策机遇,提消费、抓招商、扩投资,切实打好消费和投资组合拳。
高效能促消费。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江山云起商业综合体、永源旭星月市集建设,逐步补齐商业短板,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落实吾悦广场、汉城国际、江华城等大型商超引流服务,做好汽车、家电、家装、数码产品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创新消费场景,融合一江两岸、旅游街区、活动场馆等资源,挖掘节日庆典、非遗文化、毛绒文创等元素,办好春茶开园、汉服巡游等主题活动,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提质。细化文旅活动清单,组织文艺社团、专业剧团进社区、到镇村,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亮点。丰富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网络销售额增长30%以上。
高质量推项目。深化项目“四个一批”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重点项目接续落地、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新增长点加速形成。抢抓中央更大力度支持“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精心包装一批产业聚集、民生补短、基础提升类重点项目,保持项目库1500亿元以上。坚持重点项目审批“清单制+责任制”,审批时长再压缩30%以上。强化工作专班力量,加快汉滨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高效保障西渝高铁、750千伏变电站、安康中学新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动态管理154个重点项目,新建项目上半年开工率100%,建成环保建材、瀛润毛玩等项目70个以上,完成投资170亿元以上。
高水平抓招商。优化招商机制,做实“两图两库”,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人才优势,引进一批头部企业、龙头企业、关联企业落户汉滨。聚焦富硒食品、服装袜业、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紧盯长三角、大湾区、武汉经济圈等重点区域,用好进博会、厦洽会等展会平台,对接项目线索不少于1000条。深化“千人百城”招商行动,扎实推动线索转意向、意向转落地,全年组织小分队招商30次以上,落地招商项目35个以上,实际使用内资增长10%以上。强化项目服务保障,推动10万头生猪养殖、新希望厨房供应链等线索签约落地,汽车传感器、毛玩总部研发等项目加快建设,坤鹏智能制造、富硒素食生产等企业投产达效。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做实做细以商招商,支持本土企业挖掘潜力、做大做强。
(三)聚力抓转型、增质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互补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扩能提质绿色工业。纵深推进绿色工业倍增计划,建成恒达建材、炉渣综合利用等工业项目40个以上,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增长16%以上。强化五里工业集中区(城东新区)引擎作用,开工建设现代纺织科技产业园、城东棚改基础设施等项目,新建标准化厂房4万平方米,引进投资过千万元企业12户以上,全力创成省级经开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产业,加快建设城东数字科技孵化园、极制潮品毛玩等工业项目。高效推进轻食产业园、西北纺织城、新型环保材料产业园建设,持续壮大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开展链主企业跃升行动,支持芋硒王、泸康酒等企业提升产能,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
培优壮大现代农业。稳步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开发、产业配套项目,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仓储物流、智慧农业,加快建设产业基础配套、科技攻关项目,培育市级农业园区4个、航母型园区4个。落实富硒特色产业奖补政策,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新增高标准示范茶园2万亩,巩固提升蔬菜基地800亩,生猪养殖扩产5万头,建成秦阳晨生猪品种提升、月河蔬菜分拣中心、贝尔鱼菜共生等项目,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坚持“富硒+有机”路径,推动魔芋、蚕桑、油茶、食用菌、中药材、特色果业提等升级,提升“秦巴优品·硒有汉滨”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
融合升级生态旅游。提升基础,挖掘资源,聚力创建奠安塔AAA级景区,实施茨沟豆腐小镇二期、香溪洞片区民俗集群、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42个,加快“寻味安康·院落新生”主题街区建设。优化营销,吸引客源,组织开展汉江音乐节、社火嘉年华、毛玩乐翻天等主题活动20场次以上,接待游客数量和游客总花费增长20%以上。丰富业态,融合发展,实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鼓励金州美食、莲花餐饮等“老字号”创新发展,支持流水鱼宴、县河辣子鸡、茨沟豆腐宴连锁发展。促进“景区+民宿+基地”互融共生,新建特色民宿10家以上。做强管理,做优服务,强化假日旅游精准调度和服务保障,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好评率。
(四)聚力精管理、优功能,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稳步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南正街、北正街等特色街区建设,实施顾氏民居、邹氏民居等特色民居提升,加快兴安小区局部更新,启动税务小区、桃园二期等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快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实施城镇燃气管道改造项目。保障七里沟立交、关庙汉江大桥加快建设。持续提升培新、鼓楼等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南门大型综合市场,打造特色示范街区2个。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集中整治兴安市场、西坝市场市容环境,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城市养犬、车辆违停集中整治。落实物业服务“红黑榜”和信用评价机制,创建“红色物业”示范小区15个。
加快促进城乡融合。以工业集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为依托,推动城乡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紧密结合,持续打造五里、关庙等产城融合示范镇,流水、县河等乡村旅游名镇,双龙、晏坝等茶旅融合特色镇,洪山、坝河等农旅融合重点镇。实施城镇设施配套提升行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成早阳高铁项目道路恢复、水毁河堤修复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月河快速干道建设,加快推进大竹园至蒿坪、清凉关至流水库迁路等道路提升改造,实施道路安防工程120公里。科学编制水网规划,设立农村供水安全基金,推动农村饮水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升5G网络覆盖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打好巩固衔接收官战。实施搬迁后扶提升行动,完善搬迁社区基础设施项目2个,新建和改造一站式服务中心3个。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优行动,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提升家庭农场30家以上。常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村庄连片规划、资源连片投入、环境连片提升、产业连片发展”模式,聚力打造建民至瀛湖、新城至县河、张滩至石梯“千万工程”示范线。不断深化“五治”融合,大力整治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聚力严保护、重治理,擦亮绿色化生态底色。严防严控、严管严治,抓实大保护,推进大治理,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坚决筑牢生态屏障。常态开展秦岭“五乱”排查整治,分类建立问题台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认真落实矿山规划管控,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矿山智慧化管理、矿渣综合治理项目,完成3宗矿山关闭退出。严格落实“三长制”,实施水土保持项目4个,加快推进汉丹江流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落实耕地用途管控,强化耕地资源调查评价,遏制新增耕地流出,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抓好秦巴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和古树名木保护,实施营造林5万亩。
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实施扬尘治理等精准调度管控,确保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加强汉江流域主要支流及“安康湖”生态治理,实施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高质量建设美丽河湖项目。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保障土壤安全。加快蒿坪河流域生态治理,建成综合治理工程3个,奋力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硬仗。
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实施五里工业集中区“腾笼换鸟”提升行动,盘活低效用地250亩、低效厂房3.5万平方米,推进智能工厂试点工程,实现厂房集约化、生产智慧化、能源低碳化。实施“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推动林业“碳汇”加快变现。深入落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支持引导企业加快绿色技术应用和创新。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园区、绿色社区创建,营造绿色低碳生活风尚。
(六)聚力兜底线、惠民生,加大优质化服务供给。持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群众看到变化更大、得到实惠更多、获得幸福更强。
紧跟需求优供给。高效推进“教共体”建设,精准落实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服务供给,加快实施长春初中二期、高井小学等12个教育项目,稳步推进“区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主动融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职教集团,提升区职教中心办学水平。优化提升“医共体”建设,完成区中医院城东院区、区三院精神康复中心一期、流水区域医疗分中心装修工程,加快区一院三级医院创建。优化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加快推进“文共体”建设,实施文共体示范点5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0个,组织群众文体活动500场次以上。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保护,实施紫荆陕南抗日第一军旧址保护修复、中原规沟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创新开展汉调二黄、安康社火等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
兜住底线强保障。实施就业支持计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产业就业政策,提升就业保障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和托育服务,建成3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升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敬老院。加快实施阳光医养结合二期、康嫂托育托幼项目,推动养老、托育服务扩容提质。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落实低保和困难家庭保障扶持措施,加大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深化殡葬领域专项整治,加快建设公益性公墓。
防范风险护稳定。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三化三制”提升工程,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纵深推进平安建设,坚持“预防、打击、处置、震慑”一体推进,严查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领域违法犯罪,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加快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有人办理、依法推进。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严厉整治恶意欠薪行为。加强金融领域监管,整治非法金融活动,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落实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促进平稳健康发展。
三、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一以贯之转作风、聚合力、提效能,持之以恒建设人民满意的有为政府。
守正创新,建设学习政府。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学习方式,规范调查研究,定期组织研讨交流,切实提升学习质效。深化干部能力提升行动,拓展干部教育培训渠道,提升战略眼光、专业能力、系统思维。
依法履职,建设法治政府。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积极兑现政府承诺,带头树立诚信标杆,平等保护合法权益。强化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等各界监督,始终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务实为民,建设服务政府。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紧盯群众关注的身边事、具体事,高效率建设民生项目,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落实“亲商助企”精准帮扶,提升包联企业实效,推动干部服务沉下去、企业发展跑起来。主动倾听群众声音,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凝聚改革发展强大动力。
高效落实,建设效能政府。紧盯攻坚“八场硬仗”和高质量发展“五个坚持”,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闭环落实机制。坚持重要事项公开承诺,强化重点任务交办督办,言出必行、真抓实干,以政府效能提速推动发展提质。优化会议文件管理,规范督查考核方式,推动为基层减负落地见效。
以身作则,建设廉洁政府。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和一岗双责,扎实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从紧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闲置国有资产,严肃财经纪律,严禁铺张浪费,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历史所欠。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满怀希望,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奋力谱写新时代汉滨追赶超越引领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