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清晨,略微潮湿的空气中徘徊着些许寒意。346国道K1688+900处葱郁的景观带里,一抹鲜艳的橘色让这条路鲜活而又温暖。
汉滨公路段养护工周全兵手持绿篱机,弓腰凝神,手指拂过新芽测算修剪高度,刀锋过处,参差的枝干瞬间变得齐整如尺。这位51岁的公路养护工,用33年时光在这条蜿蜒的公路刻下双轨人生:前24年肩扛铁锹守护公路,近9年手持绿篱机雕琢风景,更以15年94次献血的热忱,在秦巴山间浇灌出绚烂的生命之花。
2007年7月中旬,安康经历持续强降雨天气,汉滨区枣园路全段水毁,道路中断。市公路局下达抢修保畅任务,要求该路段养护队2天内完成路面清理,保障车辆通行。
持续的降雨让大量生活垃圾、杂物等堆积在路面上,臭气熏天、肮脏不堪。雨势稍弱,汉滨公路段养护队立即出动,其他队员负责清理主路面垃圾,统一放置清运车,周全兵则主动要求负责离主街道较远区域及坑槽较多的狭窄边道,用一辆翻斗车来回运送垃圾。他快速挥舞铁锹,雨水顺着雨衣帽檐成串滴落,“扫、铲、挥、拉”这样的动作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终于在连续奋战24小时后,这条路恢复整洁,周全兵松了一口气。
“当时我10分钟装一车,一车大概半方。一天一夜几乎没有休息,那一天感觉确实太累了。”周全兵说。
“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是他的工作常态。”汉滨公路段城区养护工区副主任兼绿化作业队队长王大军回忆说,2024年4月的一天,晚上10点多,346国道k1694+100处一棵腰身粗细的行道树因暴雨倒地,致使交通中断,巡查值班人员发现后迅速通知养护队疏通保畅。
“周全兵同志先赶到,他拿着专业工具,第一个扑上去先锯树,浑身都打湿完了,等我们赶过来,基本已经半幅通行了。真的是非常感动。”王大军说。
修补坑槽,清理淤泥、水沟杂草、绿化带垃圾杂物等,是周全兵的工作日常,面对这样繁琐、枯燥、日复一日的工作,周全兵却展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一干就是24年。“路跟人一样,用心疼它,它才能陪你走得长远。看着车辆平安驶过整洁的路面,我心里比啥都踏实。”
2016年,因工作需要,周全兵转岗绿化养护,铁锹换成绿篱机,为了快速进入状态,他的工具包里,又多了一本《园林植物病虫害图鉴》。他通过自学加实践,逐步掌握绿化养护知识、技巧,逐渐从一名绿化养护“门外汉”成长为传帮带的“老师傅”。
周全兵说,“汉滨公路段养护115公里,绿化带80多公里,有20多种植物,我都用心牢记。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对它越用心,它就长得越好。”如今,汉滨公路段的绿化养护灌木成活率达95%,樱花、刺槐、柏树、女贞等已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的生态走廊。
2024年5月,市中心血站特别致函汉滨公路段,对周全兵带动多名同事加入献血队伍表示感谢。
“养路养的是民心路,献血献的是良心血。”在市中心血站的电子档案系统中,周全兵的献血记录格外醒目:自2009年12月31日首次献血至今,15年间无偿献血94次,累计36000毫升。周全兵因此荣获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和2020——2021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4年,他被评为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夕阳西下,周全兵弯腰顺手捡拾起路边的烟头,那身影与身后“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标语渐渐重合。当问及何以坚持至今,他指着反光背心上的橘色条纹:“橘色是养路工的铠甲,也是警示灯,提醒我养路工的责任,穿上它就扛着千万人的平安期盼。”余晖给这条346国道穿上金色的纱衣,那道橘色身影依旧在躬身前行,身后延伸的道路洁净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