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汉滨区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议
题目 | 关于强化汉滨区农村卫生事业的建议 | ||||||
领协代表 | 杨芳 | 所属代表团 | |||||
正文 |
汉滨区行政区划共有29个乡镇,第七次人口普查共计363900人。目前29个乡镇共有乡镇卫生院34所,编制机构批准29所,于实际机构有出入。随着两山人口流失,目前两山区域大多出现老弱病残人口,更需要医疗机构就近提供优质服务,虽说想通过优化资源整合,但是地方群众仍意见较大,所以目前全区仍保留34家镇办卫生院。
关于人员编制的问题: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乡镇卫生院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职能,主要职责是:预防保健,包括开展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预防控制、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等;基本医疗,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中医药服务、常见病理产科处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常规及简单生化检验、X线、心电、超声检查、康复治疗、转诊服务等。同时,受县级卫生部门的委托,承担辖区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对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以及乡村医生的培训等。
依据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农卫发〔2011〕61号)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临床和公共卫生等部门。临床部门重点可设全科医学科、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急诊科和医技科。公共卫生部门可内设预防、保健等科室。
一个卫生院,结合省级要求在2025年,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乡镇卫生院能力基本标准》,按照标准要求,结合医疗机构的特殊性,一个卫生院至少需要设置内科、外、中医、放射、检验、护理、药剂、收费、财务管理,另有公共卫生科至少有:慢病专干、妇幼专干、防疫专干、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人员,卫生院正常运转一个卫生院至少需要20人。全区34个卫生院,至少需要680名编制,不含行政后勤人员(救护车司机、炊事员、保洁员等)。全区目前乡镇卫生院编制637人,仍显不足。
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始,省上批复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0.8—1.2/千人口配备。2012年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合并,2016年原民政部门管辖的老龄工作又并入卫生健康系统,公共卫生工作任务量由2009年的9项增加至2022年的基本14项和重大9项,工作量翻倍增加,而卫生院编制未增加。加之疫情防控期间,加重了卫生院工作量,卫生院人员编制显得严重不足。多年来,卫生院同时承担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职责,按照正常情况,必须开设相应科室、需要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编制有限,各卫生院不同程度存在一定数量临聘人员,仅有少数卫生院靠运营勉强保障临聘人员,保持卫生院正常运转,大多数卫生院都在负债运营。
关于基层医疗设备配置不足问题:镇办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普遍参差不齐或陈旧落后,目前还有少部分单位未开展放射诊断业务,缺乏彩超、全自动深化分析仪等必备设备。
村卫生室标准建设达标问题:全区尚有100余行政村卫生室房屋属于私有产权,近年来由于村医年龄不断老化,随时将面临私有产权的村卫生室村医退出后村级无村阵地。
建议:
1.编制部门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汉滨区总人数核定编制,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1.2/千人口配备,原则上汉滨区应配备840人,并统筹核定,适当向南北两山偏远镇办倾斜。为保持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行,人数不足万人的乡镇卫生院按照核编标准的上线核定为12人。
2.聚焦医疗硬件设施提升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结合卫生院服务能力情况,配备配齐软硬件设施,方便辖区群众就医。优化村卫生室建设布局,采取村活动室、闲置村学校改建和新建等方式,按照“急用先办”的原则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改善设施设备条件,丰富村卫生室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