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题目 | 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 ||||||
提交日期 | 2024-07-05 | 提案来源: | 是否调研 | 是 | 提案类型: | A | |
提案者 | 刘刚 | 回复联系人: | 建议承办单位 | 区农业农村局 | |||
正文 |
案 由:近年来,我区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稳粮扩豆、林、药、牧、烟、菌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实现了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新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方面问题:
(一)主导产业规模不大: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努力,我区初步形成了养殖、种植等农业主导产业,但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基地规模小、品质不优、质量不高、品牌不亮、势头不强、市场占有份额不足等问题,还停留在初始化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形成特色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缺少长期的规划和规模意识。
(二)龙头带动能力不强:尽管目前我区培育起来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但量少规模小,深加工不到位,产业链条短,且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档次较低。譬如林果类、核桃等加工没有一家上规模的核桃深加工企业,所产水果及核桃都以原始水果、干果出售;生猪养殖都以活猪出售为主,没有下游产品,经济效益不高,产业化水平低。
(三)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主要靠上级涉农项目资金支持,农户无力投入过多资金发展产业,严重制约农村主导产业发展。银行对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的门槛较高,需要资产抵押担保、手续繁杂,绝大多数农户无房屋产权证或是存折抵押,银行怕担风险不愿为其贷款,资金短缺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和农户发展产业的融资需求,限制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四)产业服务水平不高: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专业农业技术人才,农户获得的农产品供求、种养业实用技术等信息量少面窄。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生产、购销、加工、运输等环节组织化程度不高,易出现出售难或低价销售现象。农户发展产业没有形成以土地入股构建合作经济组织或股份制合作公司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影响了农业产业的集约化经营。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撑作用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
解决办法及建议:
(一)科学规划布局,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依据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实际,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和现代农业园区集中,推进涉农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引导涉农资金向产业基地、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倾斜,在巩固发展涉茶果业的镇办大力发展农业生态产业园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的龙头企业,示范园区、大农业园区、特色农业等,形成农业产业区域特色鲜明、发展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格局。
(二)实施龙头带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坚持内育外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财政奖补、项目支持贴息扶持等措施,重点扶持区、市级以上茶叶、林果业、粮食农业园区等产业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带动增收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积极引进农产品循环加工生产技术,实施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准确把握农产品市场消费趋势,科学制定营销策略,扩大农产品市场份额。
(三)完善流通体系,培育优势产品品牌:实施农产品交易市场改造工程,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网上展示交易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
(四)坚持科技带动,推进经营管理创新:鼓励企业、合作社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力度,推广应用良种良方、增产增效技术和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农业装备水平和作业效率。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组建科技示范基地和技术研发平台,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步伐。加强龙头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努力培育区级以上生态农业、家庭农场、庭院经济、豆制品加工等标杆合作社,带动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开展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探索职业农民发展的基本途径。
(五)狠抓技能培训,建立长效奖扶政策:通过举办专题讲座、集中辅导、研讨交流、外出考察等方式,加大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市场经济、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培训资源,组织开展新一轮大规模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综合素质、创业技能和市场竞争意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奖扶政策要切实可行,不能朝令夕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