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我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提案

题目 关于如何提高我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提案
提交日期 2024-07-02 提案来源: 是否调研 提案类型: B
提案者 左都稳 回复联系人: 建议承办单位 区卫健局
正文

抓紧机遇振兴中医药,抢救传承中医国粹,中医药是中国五千年的国宝,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频临灭绝,断代,失传。让人痛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上升为国家发展,人民健康,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来实施。抓紧机遇振兴中医药,传承中医药,利用好安康秦巴医药基因库的独特优势,安康秦巴山区南北交汇地理环境优势,是生物多样性典型代表,自古就有秦巴山地无闲草的美称,中药资源丰富,三年的疫情中医药又护佑了国民,使我们度过了难关,经受住了考验。充分发挥汉滨中医药作用。为此建议,

     解决办法及建议:
    一;抓紧机遇振兴中医药,抢救国粹,利用好安康秦巴医药基因库的独特优势,以汉滨区中医院为龙头,建议在我区东西南北中设置标杆名中医药工作室,以点带片为百姓提供简便效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合理利用好我区已建的中医药馆,把闲置的中医药馆激活,激发引进中医药人才,让每个中医馆有人执业,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
    三;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要让中医药人才能在基层留得住,安下心能为百姓提供中医药服务,大力全方位培养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学习,让每位乡村医生真正的掌握中医药基本技能,发挥及鼓励乡村医生使用中医药为百姓能看病,看好病中医药服务。
    四;积极主动大力挖掘发扬,传承 中医药非遗文化及技能,积极引导鼓励民间中医药人才,中医高手在民间,为民间中医药人才提供免费培训学习,让有一技之长,德高望重的民间中医人才为百姓提供简,便,效,廉安全的中医药服务。
    五;积极大力宣传我区中医药文化,利用政府官方媒体及自媒体宣传中医药,中医药文化进校区,在我区中小学每月一期中医药文化宣传课,让孩子们从小认识中草药及基本中医药知识,普及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让老百姓知晓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利用使用中医药。

回复



分类:B

公开

汉区卫函〔2024〕313号                  签发人:胡登基

 

对政协汉滨区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号

提案的答复函

左都稳委员:

您在政协汉滨区十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如何提高我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提案》(第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1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目前全区有中医院一家,37个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均正常运行有中医馆。我局在区中医院成立有中医药管理办公室、基层指导科、西学中培训基地、适宜技术培训基地,设置专人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业务指导及业务培训。根据中省市中医药相关政策,结合我区工作实际以及您的合理化建议,下一步,拟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陕西省中医药强省三年行动方案及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复审为抓手,全面打造以中医适宜技术为基础,树立汉滨中医特色品牌,打造示范引领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龙头标杆。二是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填补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空白点,现37所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中医馆,能独立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能满足广大老百姓中医药服务需求;以诊所备案为契机,按规范要求简化中医个体诊所备案设置手续,鼓励社会力量及公立医院名老中医创办中医工作室。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成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功能的现代中医药服务体系。三是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坚持中西医并重,鼓励西学中,2023年度共有43人取得西学中考核结业证书。下一步,将继续加大中医人才培养和引进。四是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鼓励中青年中医师拜师学艺,培养中医经典传承人才。我们将组织区中医院在抓好皮肤科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基础上,开设“袁玉平中医工作示教室”和“传承工作站”,确定3名医师为传承人开展师带徒传承工作;并举办了全市“中西医结合诊治皮肤病新进展培训班”。五是大力开展中医药知识“四进(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推动中医药文化普及,利用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幕等媒介大力宣传,加大本地“名方”“验方”等传承古方收集、整理,落实中医药传承保护,充分利用社区、医疗机构、政府平台健康教育宣传栏,加大中医药健康小知识、科普小常识宣传内容,提升公众知晓率。

感谢您对我区中医药传承创新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以上回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汉滨区卫生健康局

2024年7月1日

 (联系人:张禹   电话:1389153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