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如星火,烛照前路,催人奋进;榜样是微光,点点汇聚,释放能量。她就是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汉滨区江北小学副校长张华丽。
弦歌不辍,传承教育之魂
从教28年,她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面对职责和使命,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境界,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她不忘教育的初心和使命,1997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汉滨区偏远学校小学任教,曾有15年乡村学校任教经历,把青春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先后被汉滨区委、区教体局授予“教学标兵”“支教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疫情期间承担全区小学语文一年级线上直播课教学任务,被评为“线上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她深知教学质量是衡量办学效益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把握好这条生命线,她不仅自己在教学上给教师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她主抓推门听课、集体备课、听评课、课前三分钟、毕业班备考等,让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真正的落到了实处。 2022版新课标颁布实施后,她采用新课标测试、撰写新课标学习心得等方式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并率先带头以新课标要求开展教学工作。铁肩膀都是重担子压出来的。她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工作业绩。在申报“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工作期间,她连续几天带着团队老师几个晚上加班加点,第二天又坚持早早到校开始语文教学工作。同事笑言:“你就是个拼命三郎,像个机器人般连轴转,还能高质量地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她这种无私奉献、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学校教师中产生出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她始终用饱满的工作激情、积极的工作状态,努力践行教育使命。她一直把教师的专业、学生的成长、学校的高品质发展,作为自己坚守的教育信条,坚持用理念融合提振学校精气神,在传承创新中开启发展新篇章。工作中她顾全大局,努力当好校长的助手,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几年来,在她和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多次被评为汉滨区“常规管理先进校”、“课堂教学改革特色校”、“校本研修工作示范校”等荣誉。
培育新苗,滋养成长之基
她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她担任学校语文、思政课等主要学科教学期间,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在她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栋梁之材,每一块“顽石”都能雕琢成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她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值得去欣赏!”她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她总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对待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腔热忱地奉献着爱心。她利用课间时间、自习课时间及一切可能的机会和学生交流,通过家长会、电话访谈和家长沟通、和学生谈心等方式全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
砥砺深耕,铸就教育深度
在教学工作中,她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位置,把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努力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她个人在安康市和汉滨区教师新教材培训、新入职教师,集团校教师示范课等培训中做专题报告。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作为省级学科带头人,长期以来,她积极参加备课活动和各类公开课活动,并多次在安康市,高新区、汉滨区、校内、教研组内执教示范课,获得同行好评。同时,还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让青年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她组织开展“师徒结对”“课题研究”“集体备课”“一对一帮扶”等教研活动,肯定年轻教师的长处,指出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她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各种比赛,如研究课、汇报课等,锤炼自我,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管名誉多大,她一直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中,近年来主持4个、参与9个省市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20余份研修成果在国家、市区级评比中获一等奖,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初心如磐,行而不辍。她是校长心中的好助手,是教师眼中的好舵手,是家长眼中最美奋斗者。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风雨兼程,还是晴空万里,相信她将永葆这份执着与热爱,引领学校教学工作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李增琴
编辑:朱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