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阳镇:盘活撂荒地 耕出希望田

时间:2023-12-04 15:32  作者:源自:
  11月下旬,走进早阳镇两河村,干净整洁的盘山水泥路蜿蜒向上,沿着小路走到山坡上,结满麦穗的荞麦秆在风中摇晃,忙碌的“红马甲”在田间穿梭,放眼望去,橙红色的麦浪流光溢彩,遍地生“金”。
  收割现场,两河村“四支队伍”和产业办干部们正干得热火朝天,人人脸上透出丰收的喜悦。他们有的收割,有的捆放,有的收打,有的转运,有的交流劳作经验,一派井然有序而热闹祥和的劳作景象。
  “谁能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现在全部种上了荞麦,今年第一次种,产量就非常好,一亩地能产400斤!”看着过去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丰收在望的良田,两河村党支部书记晁续信露出了笑脸。
  这片荞麦,正是今年6月初,两河村“四支队伍”在整治后的撂荒地上播种的成果。两河村利用自身耕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通过撂荒地整治和土地流转,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集体种植荞麦30亩,为党建引领特色种植夯实产业基础。
  “荞麦浑身是宝,不仅能吃,晒干的荞麦壳还能做荞麦枕,种植周期短,适应性强,耐干旱,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管护,适宜在两河村这种海拔高的山地里种植。”产业办老干部张良波抓起一把荞麦穗介绍道,“以前种荞麦只是解决温饱,现在还能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跟两河村一样,早阳镇大部分村的撂荒地都完成了“蝶变换装”。近年来,早阳镇切实担负起稳定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做足“土地文章”,激发农民群众向撂荒地要效益、要增收的信心和动力,在复耕土地上种植大豆、荞麦、油菜等作物,真正让“撂荒地”变成“小粮仓”,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现在,一块块“沉睡”的土地重获生机,一个个丰收图景不断在早阳昔日的撂荒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