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坪镇:“馨哥”是个“热心肠”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04 15:28

  一个人静静地伏在柜台上歪起个头,在那专心地写着各项记录资料,这是我们在叶坪镇桥亭村便民服务大厅经常看到的画面。左手拿着宣传单,右手捏着手机准备随时拍照,这是我们在村一起走访入户时经常见到的场景。



  她叫王馨,是汉滨区教学研究室派叶坪镇桥亭村一名年轻的女驻村干部。因为她性格开朗、干事利索、为人豪爽,后来大家不再叫她王老师,直接就改叫“馨哥”。
  “单位信任我、认可我,这是对我能否胜任驻村工作的一种考验,加上跟着你们这两位优秀的兄弟一起干我也不能掉队嘛”。“馨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驻村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始终说她要用不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但要干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来,克服个人实际困难,找准工作切入点,把身心厚植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用真情换取农户信赖,用实干赢得百姓好口碑。后来,村民们都说她是个“热心肠”。
  积累经验,了解村情,她“勤”字当头
  初到桥亭村,作为一名20余年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等方面都不太适应。但是她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固有的工作模式,主动去适应从教研员到驻村队员的身份转变,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和不适应,经常和有经验的同志探讨和百姓交往的技巧。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到群众中去,她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理论上吃透政策,表格上理清逻辑,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了多交流、勤沟通。很快时间,她熟记了作为一个驻村干部必须掌握的应知应会,从身边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到网格内农户的知根知底。疫情期间,多少个日夜她和派出所、村医、村干部伴着星月往返于农户和村委会之间。工作之余,她总能眼中有活,遇到烟头纸屑、棍棒杂物她都一一捡起。
  结合实际,发挥特长,她“严”字在先
  在一线当老师时,“馨哥”是教学上的一把好手,经常性兼任学校、科室的图书管理和档案整理工作,并且参加过此类工作的专业培训。来村不久,她就发现,桥亭村的硬件条件非常好,办公场地宽敞明亮,部室规划齐全高大上,“两委”班子团结奋进,并且多次受到市区镇各类表彰。但对于经过专业培训过的“馨哥”来讲,村上的图书室她一直心存意见:作为一个村级图书室,还有近4000册藏书,并且那些图书都具有时代性,对村干部、老百姓都很具可读性,为什么不能让它的作用最大化呢?“热心肠”的她主动和第一书记聊起了她的想法,很快又得到了村支书的大力支持,立马发动其他干部,以打造标准化“村级图书阅览室”为目标,清理无关的、不需要的,重新量身定制图书柜80余平,安装电视,配置电脑,完善制度,从归类标示到上柜摆放,历时近两个月,终于打造出一个崭新的超具视觉美和阅读氛围的村级图书阅览室。后来,又在镇文化站的支持下,藏书系统数据得以建立更新,借阅管理进入正常化运转,在多次检查中得到好评。
  走访入户,为民办事,她“笑”着相迎
  没来驻村前,“馨哥”没事爱看看书、练练字,一般不笑。来驻村后,她说和老百姓打交道,就得记住培训时主讲老师的一句话:“我们来驻村,不能高高在上,不但要用心,还要用情”。常态化的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合疗催收,养老保险认证,是“馨哥”必须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脱贫不稳定户晏志秀,今年82岁,不能说话,常年一个人在家,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是她时时牵挂的对象。每次去她家,“馨哥”总会笑着和老大妈比划几句。
  像这样的留守老人村里还有很多,有行动不便的,她总是亲自上门为他们拍照认证,遇到不会用手机的,她总是笑脸开腔,主动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学会操作流程,遇到留守在家又没有手机信号的,她每次都邀请几个同事,分别带着移动、电信、联通手机,哪个有信号就用那个认证。
  时间长了,桥亭村很多村民对“馨哥”说:“感觉你这个城里来的老师已经是‘裹个村’(本地方言,意思是叫我们村)的村民了,而且是个热心肠村民!”
  在“馨哥”看来,“热心肠村民”这个称呼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呵护这个称呼。”“馨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