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西站社区 “433”工作法深入 推进“五同”工作机制 | ||
索引号 | /2023-0000 | 公开目录: | 社区建设 |
公开责任部门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年10月18日 |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3-10-18 10:10 |
作为通向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西站社区紧跟新时代、把握新要求,瞄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发力点,以“五同”工作机制引领社区治理,做实党员“双报到”为民服务工作,创新“433”工作法着力构建社区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抓住“4”个重点,筑牢红色堡垒
一是健全组织架构。按照“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成立了西站社区党委,下设西站社区党支部和6个离退休党支部,按照党员分布,成立了 20个楼栋党小组,推选20名党小组组长。建立社区“大党委”,由社区书记担任“大党委”书记,吸纳“双报到”单位安康市税务局、汉滨区税务局分管领导,安康第二小学、汉滨区铁路幼儿园党组织书记任兼职委员,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研究的相关事项进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
二是优化阵地建设。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协调下,盘活辖区公产资源,筹集近300余万资金,建成400㎡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减少办公空间,扩大活动区域”的原则,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治中心、“西铁”精神展览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儿童服务站、“爱心”驿站等20个服务功能室,为群众提供集政务服务、议事调解、学习娱乐为一体的多元化优质服务平台,高标准打造了服务居民的阵地窗口,提升了服务群众和社区管理的能力。
三是推动党建联建。社区统筹物业服务企业、驻辖区单位、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组建业委会、物管会、中心户长队伍,引导居民把“社区事”当作“自己事”,在创文、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等工作中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整合驻地“两公三私”5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安康工务段的“巴山精神”资源、安康铁路公安处的警务资源等,通过“党建活动融合”“发展事务共商”“服务项目联办”,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形成了“文化联动、治理联动、网格联动”的工作机制。
四是抓实党员管理。社区党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聚焦“三个年”活动,通过“三会一课”集中学、依托主题党日常态学、通过异地参观交流学、运用“学习强国”“智慧党建”以及“一支部一群”等信息化平台经常学的方式,让党员教育走进“屏幕”、走上“指尖”的同时,将理论学习和能力提升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管理实效。
扣紧“3”个关键,提升治理效果
一是优化网格管理体系。坚持以党建引领“321”基层治理模式为抓手,将社区划分为1个总网格由社区书记任总网格长,分片区设置一级网格长10名,由社区两委和监委会班子成员担任,以楼栋为单位,进一步从优秀党员、人大代表、乡贤能人中选优配强二级网格长112名,公示网格员服务电话,让居民随时可以找到社区、找到服务,真正做到精准定位、精准定人、精准定责。结合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利益诉求等情况,划分放心户、关心户、连心户,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到网格中去,事在网格中办,服务管理同频”的目标。
二是健全建强“红色业委会”。在静安小区高层,社区党委牵头,指导成立业委会,吸纳3名党员居民,2名业主代表进入业委会,现已成功引进城建物业企业进驻小区服务。同时把宁安、兴文、兴科等六个无法成立业委会的小区融合在一起,统一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由社区书记担任首届物管会主任,3名党员分别任职物管会副主任、委员,真正实现了党员示范引领60%的目标,将优秀的人选“请”进来,让合适的人“选”的上,切实把党员作用发挥从“工作圈”覆盖到“生活圈”。
三是规范议事协商。社区建立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共驻共建单位、小区网格长“五方联动”机制,强化区域党建磁场“引力”,推行“四事四商量”协商议事原则,即,有事好商量、急事快商量、难事多商量、大事必商量,引导居民群众依法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解决了静安小区老旧小区改造、220余处违章建筑拆除、420余米晾衣架加装、610余米楼梯扶手安装等一系列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牢牢掌握住了群众工作的主动权,切实化解矛盾纠纷,推动社区与各类组织从“陌路人”变成“娘家人”,实现了“居民有所呼,社区有所应”的良性互动模式。
用好“3”支队伍,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用好志愿者队伍。把志愿者日常管理、服务、指导、培训作为社区建设重要工作,在志愿者云平台注册志愿者达262人,服务时长累计30600小时,共组建了“萤火虫”志愿巡逻队、“银发”小分队、“青少年”义教队等7支志愿服务队,常年开展政策宣传、健康义诊、义务巡逻、环境治理、扶贫助困等五大类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来,慰问困难党员群众45户,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70余次,受益群体2000余人次,推动了社区服务常态化。
二是用好“双报到”队伍。西站社区以民意作为工作的“风向标”,围绕党的建设、社区治理、环境整治、法律援助、民生保障、日常服务等方面内容,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问卷、各类会议等形势,全面了解辖区居民民生需求,制定“需求清单”,同时结合社区各项工作制定“项目清单”,主动对接梳理汇总共建单位、“大党委”成员单位、辖区企业提供的各类服务资源,建立“资源清单”,并把“三张清单”公示、匹配、闭合,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资源“共享库”。目前,社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收集“需求清单”4大项18条,积极对接“双报到”单位资源清单15条。组织“双报到”单位在职党员认领低保户、困难儿童、孤寡老人等群体微心愿36个,赢得了居民广泛称赞,畅通了民意“直通车”,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三是用好“五老”队伍。在西站社区活跃着这样一支由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队伍。由他们组成的“道德评议会”“社区治保会”“路北小区互助会”等各类议事协商组织多次协助社区党委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调处邻里纠纷、调解家庭矛盾、解决社区疑难问题等,确保社区平安祥和。他们凝聚社区正能量,开展道德讲堂、文艺汇演、“微党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居民崇德向善,让文明新风在社区蔚然成风。他们选树“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及良好家风教育感化居民,以优质文化赋能治理。他们紧密联系青少年提升宣传教育质效,用亲身经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将党的理论“大道理”转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