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汉滨区五里镇药树垭村烤烟陆续进入采烤的“黄金期”,烟农正抢抓晴好天气,有条不紊地进行采摘烘烤,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药树垭村,漫山遍野的烟株枝叶茂盛,随风起浪,烟农们头顶烈日,穿梭在烟丛中熟练地采摘、捆扎、运送,镇派抓点技术干部陈佰干现场作技术指导,烤烟工作紧凑而有序地进行着。
“薄土地”变“绿烟田”
“这面坡种了50多亩烤烟,前期雨水多、墒情好,加上我本身就学烤烟专业的,指导烟农们及时进行田间管理,目前烟叶的长势好、品质高,丰收在望。”陈佰干指着眼前的烟田高兴地说道。
这片烟田土质薄,黏性大、有机质偏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烤烟种植的难度。由于去年高温干旱,导致药树垭村的烤烟严重减产,挫伤了烟农种植烤烟的积极性。今年春天,眼瞅着到了烤烟移栽的关键期,50多亩的烟田依旧荒着,陈佰干和药树垭村驻村第一书记段安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挨家挨户地跟烟农做思想工作。
“为了打消烟农的顾虑,我们主动深入田间为烟农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督促生产环节进度。目前从烟田长势和第一炉烟叶质量来看,形势喜人,也证明了这种‘薄土地’是能种植烤烟,能长出好烟的。”陈佰干说。
三个月来,整日奔走在田间地头的陈佰干和段安乐晒得黝黑,却让绿油油的烟叶缀满了山坡。
“绿叶子”变“金叶子”
7月8日,随着烟叶烘烤师王立安烘烤7天的烟房大门打开,一串串金黄色的干叶挂满烤房,与他的笑容相互辉映,交汇出烟叶好“丰”景。“没想到今年第一炉烟烤的那么好。”正在整理烟叶的王立安笑得合不拢嘴。
“烤烟成功的关键在于烘烤,要想让‘绿叶子’成功变成‘金叶子’,就必须记住‘三好’口诀:选好人、控好温、烘好色。”据陈佰干介绍,选定勤学吃苦耐劳的王立安作为烟叶烘烤师后,就送他去烟站进行专业培训,让他把烟叶烘烤技术学精,为全村烟农做好服务。
在烟叶烘烤的过程中,根据烟叶干湿程度设置合理温度也至关重要。“现在烘烤烟叶是电脑控制,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警报器都会响,我就会赶紧进烟房调整,避免出现把烟烤坏的情况。”王立安和烟农讲解着烤烟技术。
“最后,判断烤烟成熟度就是看色泽,当然,理想的颜色就是金黄色。”段安乐说,守着烟田三个多月的他俨然变成了半个烤烟专家。
“丰收梦”促“增收梦”
烤烟种植不仅织就了烟农们的丰收梦,也为药树垭村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一天80块钱,还管饭,都是庄稼人能干的活儿,而且离家也近,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娃。”正在采摘烟叶的药树垭村村民李支赢一边忙着手上的活路一边笑呵呵地说。
“移栽、施肥、编烟、理烟这些活我都拿手,100块钱一天,一个月能挣好几千。”说起现在的生活,正在收烟的村民王开贵喜滋滋地说。
“烤烟种植不仅让烟农发家致富,也解决了村里头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药树垭村的烤烟产业年用工量1500余人次,每天80至100元。有些村民可以务工3个多月,能收入万余元。在这些村民当中,大部分是本村的脱贫户。”段安乐感叹道。
据了解,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力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五里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多方求证的基础上,结合镇情、村情,立足资源禀赋,争取项目建好基础设施,选派干部严抓关键技术,推广示范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烤烟种植产业。2023年,仅在药树垭村发展烤烟基地2处200余亩。目前烤烟已进入烘烤期,预计收入有望突破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