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寒假后的变化
2022年的寒假有点长,为期两个月的时间,孩子们以线上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方式为主,这考验的是孩子的自律能力。这学期开学,首先我进行了摸底小测验,结果在意料之中,课堂纪律也变得很糟糕,作业书写那些要求抛之脑后,注意力涣散,不愿意完成作业......最让我焦虑的是,那部分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更是糟糕,基础的计算都成问题了.面对这“归零”状态手足无措,孩子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良好习惯的养成,没有学校的约束是不行的。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和约束的过程,进而塑造孩子的人格,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办公室完成的作业
已经开学一个月了,有两个孩子一直不交作业,甚至一节课就写那么一两行字,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没用,我问他问什么不交作业,他也只是默不作声,我严格地批评他,可第二天仍然如此。
那天上完数学课,我让他把作业带到了办公室,我耐下心来,一边讲解一边鼓励他,不到20分钟就把作业完成,而且他是会做的......
作业写完后我从抽屉给他找了两颗糖递给他,告诉他:“其实你很棒,你看这些题,你都会做,周老师希望你要改变你的状态,我期待你的变化......”
自那天之后,他的作业无论对错,都准时交,发现他的眼里有了自信的光。
有时候,我们应该慢下来,等一等累了的“蜗牛”。其实,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鼓励或者小小的一颗糖,却有无穷的力量。
一个都不能少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的“蜗牛”们也是如此,由于遗传、性格、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存在很大差异。
三年级是从第一学段向第二学段过渡的关键时期,而“贫富差距”仍然是我们班的最大困难。于是,我开始尝试分层教学,我根据孩子们的学习差异,我将47只蜗牛分成了三组,A组是跑得快的、学习基础好的,B组是有潜力、不自律的,C组是数学基础差、数学思维一般的。每次布置作业就根据三个组孩子的特点设计,从作业量、作业难易程度上依次递减,同时调动A、B组的孩子来帮助C组的孩子,比如督促及时完成作业、检查作业、讲解不会的题等。
经过两个月的尝试,发现孩子们不同程度上都有进步。A、B组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小老师”,C组的孩子计算能力慢慢变好。
成长的年月里,掉队的时候有人扶一把,是造就,是成全,是突破,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的孩子们,希望你们看尽沿途的风景,一个不少地到达终点。
尝试改变
这一阵子参加了一个培训,聆听了一位名师的课,感触颇深。他的数学课堂就像风轻云淡地与孩子们聊天,数学的世界是如此神秘且有趣,他风趣幽默、慢条斯理,对孩子的每一句评价都是有温度、有力量的,作为老师都被其感染。
事后,我特意打听了一下这个老师。说他的数学课堂永远是欢声笑语,风趣幽默,他会与孩子讲家里的趣事,讲生活,讲笑话.....绝不是枯燥地一味灌输数学知识,他们班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与我的课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我也试一试:上课时放低音量,提问题的时候开始塑造艺术性,不吝啬鼓励与评价,走近孩子,课间与他们打成一片......后来跟同时聊起此事,一致认为,其实温柔更有力能。
想要孩子喜欢一门学科,首先是要喜欢这个老师,老师的人格魅力与课堂感染力会吸引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是要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会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最后才是传授知识。课堂真的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值得我们一生探究。
赏识
赏识,是孩子信心的源泉。
我们班有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学习差强任意,但是特别热爱劳动,而且很有眼色。
我就问他:“你知道你身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吗?”
“不知道。”
“热爱劳动,关心同学啊!你做得一切老师都看在眼里呢。”
自那以后,大扫除的时候,不管谁值日,他都会帮忙拖地;中午打饭的时候,他总是冲在前面去取餐,周而复始从不缺席;哪个同学遇见困难,他毫不犹豫伸出援手等等,太多太多。
有一次英语课朗读环节,我在门口听到了他尤为洪亮的声音,虽然读的并不对。课后我问他:“你英语听得懂吗?”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听不懂”
“你看,虽然你听不懂,但是你却能认真学,大声读,总有一天你会学会的。”
从那以后,上英语课他就特别积极,也很认真,他还成了英语老师的小助理。
教师,应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扶植孩子心中的真善美。(汉滨区建民办黄沟小学 周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