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扶智平台示范课交流研讨活动已经结束,滨江学校孙晓晨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找规律》令人感触颇深,原来数学课也可以上得这样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课堂别样的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上课伊始,孙老师就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魔法袋”与学生玩“叽里咕噜--变!”的游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引出课题。这一环节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规律的存在,从而达到事倍功半之功效。
准确把握教学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动手操作,发展语言。孙老师在课件展示、摆一摆、画一画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感受自己亲自动手带来的快乐,这种体验让学生享受参与的幸福。整堂课教师都在跟着学生走,教学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并让学生用语言把规律描述出来,发展了学生语言。
课堂上师生相互的自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这种自信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孙老师从导入开始把对学生的信任放在了第一位,及时的表扬鼓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如:你太棒了”,“我要表扬他”,“他太勇敢了”等,表扬鼓励恰到好处,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信。
在这堂课上,我们感受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我想这和孙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是分不开的。探索环节,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巩固环节,又结合实际安排了一系列的小活动,把本课堂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课堂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化解尴尬、紧张的气氛,创造舒畅愉悦的教学环境。比如孙老师发现有同学开小差了,她幽默地说:“那个同学是不是饿了,老师待会儿请你吃水果。”既有效提醒了学生,又为下一个练习找水果的排列规律做好了铺垫。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体验,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汉滨区叶坪镇叶坪小学 杨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