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随笔】守护教师的底线

时间:2023-02-13 09:53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作为育人者,我们最先弄清楚的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应该明白坚守的底线和丝毫不能动摇的原则。如果不明确这些问题,我们从事教育,可能始终是盲人摸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育人,而基础教育就是为学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更多是在未来。时下,只要谈到教育改革,更多的学生会在学法和教师的教法上做文章,而缺乏对教师精神和道德建构的反思,缺少对教师底线的守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将教育的作用与功能扩大和定位,似乎一点都不过分。从小处讲,教育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生活幸福;从大处讲,教育肩负着振兴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任。抛开所有冠冕堂皇的大口号,后退一步,可以说,教育是一项良心职业,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对学生个体的漠视都是教育失败和悲哀,一个学生对一个教师来讲,可能只是班级的几十之一,但对学生的个体却是百分之百。

我总喜欢谈论教育的艺术,但是,常常将教育的艺术,庸俗的理解为细枝末节的技巧,缺少对根本问题追本溯源。其实,教育的艺术就在于爱的艺术,就是在爱的引导下,让人健康自由的发展,没有发自心底的对人类,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关怀,教育的艺术都将陷入苍白无力。只有真正的本着对人的负责,对学生的关爱,才可能自觉的去寻找更有效、更有震撼力的教育方法。教育这一职业特殊和伟大在于劳动的对象,不是土地,不是机器,而是一颗颗活生生的心灵。教育是在育人,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它更多的应该体现心灵的沟通,理解与关爱,教育学和心理学讲的最多,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爱”,对心灵需要倍加爱护,有了爱教育才可能灿烂。教育要说复杂,也许可能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作,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两颗相同的心灵,面对着不同的个体,要说简单,也极其简单,只需要爱心和渊博的知识,其余时候都是对这两项的注释和拓展。

教师始终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一个教师可以造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灭一个学生。教育是一种影响,是教师人格、品质、治学精神对学生全方位的综合影响和渗透,自己内心布满阴霾,如何播撒阳光。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文学家韩愈将传道作为教师首要职责是十分中肯的,无论何时,应关注教书与育人并举,抛去任何一方都是教育的不幸和悲哀。教育思想决定着教育的行为,教育行为又是教育思想实践和反馈,教给学生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要教,远比教会学生什么更重要,离开对教育最根本价值的认同,一切教育模式和方法都会沦为空谈。

怎样焕发出学生对生命的激情,对知识的苛求,对社会的关爱,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高瞻远瞩,应是我们每个教师思考的中心问题。我们也可能习惯于旧的教育理念,太多的时候,他们都在扮演着留声机的角色,背弃了教育终极目标以及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不应只是誓言和口号。对教育而言,再没有比对人忽视,更让人觉得更可悲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的发展,而绝不仅仅是批量生产出一个个所谓的有用之才,因为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才是国际竞争中决定性的因素,新文化运动曾经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我们教育实践中却常常发生了既不民生又不科学的现象。我们在教育中是否将每个学生都真正的当成人来看,我们是否做到了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我经常独自思考,当一个学生长大成人,走上社会,回想起自己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对老师发自心底的怀念和感激,教育就是失败的。我们都曾经做过学生,现在做了一名教师,我们至少应该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转变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否在教育实践中寻找一些尽可能弥合的途径,低下我们的头,用心抚慰和倾听每一颗跳动的心灵;弯下我们的腰,捡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书册,学生真诚地说声“谢谢”!教育是千秋伟业,它一边挑着个人,一边担着国家,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都应该慎行。(汉滨区江北高中东校区  李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