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汉滨好老师】汉滨区培新小学教师刘红娟:倾情注爱,用爱心与智慧耕耘

时间:2023-02-13 09:35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却做的有滋有味。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她就是汉滨区培新小学榜样班主任——刘红娟。

    

倾注师爱  温暖心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爱人之心”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源动力。作为班主任,刘老师既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在刘老师的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小Z,他上课喜欢乱动、吃零食……其他老师拿他无可奈何,一致认为他“思想品德恶劣,不可救药!”经过深入了解,原来小Z同学父母离异,且各自组成家庭,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根本无人管教。久而久之,这孩子养成很多恶习,喜欢撒谎、打架、拿别人东西等。刘老师没有放弃他,怀着一颗“爱心”去感动他,把他的座位调到第一位,上课留心观察他,并喊他回答问题,下课找他谈心,经常鼓励他好好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的人。经过一年的教育,这孩子的成绩比原来进步了,而且思想也有很大的转变。正是刘老师用“爱心”感动着他,鼓舞着他,使他从思想上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激发潜能  绽放光芒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比喻:“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每接手一个新班,刘老师总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创设班级特色。让班集体建设成为班中每一个学生的事情。去年刚从六年级的工作岗位上下来,刘老师又投入到了新的六年级班务工作中,为此师生共同制订班级建设计划。以“团结向上,积极进取”为共同的奋斗目标,以“携手关爱,共同成长”为恒久不变的信念与追求。在班级内实行“一帮一”、“一盯一”的互助组,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每个学生自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对手,比学习、比清洁、比体育、比纪律等。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022年11月学校开展体育艺术节活动,刘老师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让每一个孩子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最终孩子们发挥所长,收获满满,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刘老师积极践行新课标,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班级中推行“人人都是管理者”工作,班干部岗位的设置多于学生总数,发挥学生特长,自主竞选,落实班级岗位分工,划分责任区域,形成班级责任共同体,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管理机制。既发挥了学生特长,又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加强,学生真正地成为班级的主人。

愿为灯塔  照亮前方

家校合力,携手共育,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刘老师很重视家校工作的配合。她用各种方式了解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通过与家长谈心、交流,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强大力量,在教育方向上保持一致。控制、消除不良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教育学生。她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细心地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耐心地聆听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与家长分享家校共育的方法,一起探讨、研究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疫情期间,孩子们无法到校上课,她利用电话、微信QQ等多种方式,鼓励孩子们摆正心态、乐观面对,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灯塔,给他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刘老师这种兢兢业业、诚诚恳恳的工作态度,感动着家长,赢得了每一位家长的信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刘老师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断努力与探索。把教育好每个学生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在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目标的激励下,刘老师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把爱撒在学生的心田。(汉滨区培新小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