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日报》刊登区长吴大林署名文章:建设汉滨特色产业体系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11 16: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汉滨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市唯一重点开发区,在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进程中,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要求,着眼发展大局,立足区情实际,厚植产业基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持续做优园区、做大集群、做强链条、做靓品牌,大力发展符合绿色生态要求、支撑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发展现状

  产业园区初具规模。五里工业集中区荣获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97户,实现产值200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轻纺加工三个产业园区聚集企业99户,年产值超过150亿元。数字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园,阿里巴巴客服县、云上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落户园区。

  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富硒食品初步形成了“基地+加工+销售+观光”为一体的富硒食品产业链条,建成富硒产业园区220个、三产融合农业园区76个、工业旅游AAA级景区1个,培育了龙王泉、巴山佳芋等富硒食品链主企业。新型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原材料+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培育了陕建PC构件、江华化工等链主企业。轻纺加工产业初步形成了“产品研发+产品加工+包装销售+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培育了米小点、新伟泰、新乐祥等一批链主企业。

  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以富硒饮品、富硒水、富硒蔬菜、富硒小食、富硒保健品为重点的富硒食品产业集群产值达到80亿元,企业达到300余家;以新型建材、钡盐新材料、环保污水处理的新型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达到60亿元,企业达到45家;以纺织服装、毛绒文创、袜业为重点的轻纺加工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8亿元,企业达到20家。

  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建立和发布了“陕茶一号”地方标准,认证“双品一标”农产品24个,“汉滨富硒辣椒”等10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富硒魔芋制品成为全省第二大出口创汇农产品。巴山佳芋、悠源魔芋等6户企业被认定为全省“专精特新”企业,泸康酒业被授予“陕西好商标”称号。

存在问题

  承载能力不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开放政策、基础条件、投资环境还需大力提升。园区基础还很薄弱,厂房标准还较低,配套的包装策划、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法律金融等服务不健全。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降低物流成本的支持政策不健全,物流成本较高。专业人才、专业技术缺乏,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产业体系薄弱。首位产业不突出,立区产业不明显,缺乏大项目带动、大品牌引领、大产业支撑。市场主体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科研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条短,链群小,链主弱,全产业链融合度不够。

  品牌形象不高。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影响力、竞争力亟待提升,缺乏拳头产品和单品冠军产品。科研投入不足,重申请、轻运用,重生产、轻研发,产品科技含量、创新含量不足,缺乏面向中高端消费市场的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

  工作合力不足。虽然目前建立了产业链长制,思想上都很重视,但在具体行动中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有力的举措推动,与产业链长制要求还有差距。在园区建设、主体培育、品牌打造方面支持不足,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少,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对策建议

 是规划引领优布局。一是规划引领优布局。完善修订“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落实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加快制定“一图五单”,着力构建6个产业大链条、17个产业子链条、40个链主企业的产业新格局。富硒食品、轻纺加工、新型材料产业按照“园区设总部、集镇建工厂、社区办车间”的思路,推动聚集化、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集中打造三大百亿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产业立足建设秦巴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目标,以物流园区为载体、中心城区为重点、数字技术为支撑,聚力打造秦巴区域物流中心。抢抓重大机遇,着力构建“一心、四区、多点”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打造知名生态休闲旅游康养目的地。

  园区承载壮链群。以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为目标,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着力打造规模大、体系全、质态优的产业集群。推动五里工业集中区(城东新区)提等升级,持续完善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大力拓展技能培训、金融服务、品牌策划、科技研发等配套功能,加快建设西北纺织服装产业城等园区项目,不断提升平台承载、产业孵化和辐射带动能力。依托重大交通运输枢纽,加快建设五里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安康城东物流园,搭建富硒食品、轻纺加工、新型材料区域物流总部平台,提升安康“无水港”“公铁海”“安西欧”物流通道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物流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园、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前期工作,谋划整合全区新型建材、重晶石加工等企业入园,打造具有汉滨特色的新型材料产业集群。把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引领全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配套服务项目,规划引进数字科技、平台开发企业,促进数字经济与特色农业、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新型工业深度融合,建成全市数字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试点示范园区。加快城东文旅康养产业园建设,做好项目包装、招商引进、基础配套,建设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的“居、医、养、健”产业集群。

  培育企业强链条。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加强企业培育帮扶,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聚焦6个产业链条、17个产业子链,积极争取重点产业链专项资金,大力引进产业链长项目和上中下、左中右配套项目,支持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协同配套、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推动西北供销智慧物流、钒合金生产线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产业体系。始终树牢事无大小、企业优先、全员服务理念,强化重点扶持、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和激励约束,大力培育“五心”新型经营主体和“五上”企业,持续增强企业龙头带动能力。

  改革创新增活力。出台新形势下支持民营经济、产业建设、经营主体、园区引领发展等措施,探索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倾力打造审批手续少、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的营商环境。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汉滨产业科研专项基金,积极建设富硒产学研基地、毛绒文创研发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推动研发设计、品种培育、品牌打造、产品营销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企业科研奖补制度,鼓励企业科研攻关,提高专利转化率、科技竞争力、产品创新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健全机制强保障。强化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将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产业体系建设和特色产业链建设重大问题。压实产业链长、牵头责任部门责任,实行“链式规划、集中决策、点式项目、包干到户”,促进重点产业链串珠式发展。加大重点产业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汉滨产业发展基金,奖励扶持重点产业发展,整合使用产业项目资金,用活用好社会资本,激发市场主体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动能。对纳入产业体系支持企业进行考核评估,强化支持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持续提升企业发展主动性。建立定期调度、季度督导、年末考核机制,落实好“一链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制度,高质高效推进汉滨特色产业体系建设。

  (作者系汉滨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