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叙事】一棵树,一种韵味

时间:2022-12-07 09:44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近期,女儿的幼儿园布置一项实践活动:周末去拜访身边的树朋友。

去哪里呢?在安康城区要去树林茂密的地方,当然非香溪洞莫属了。于是,我们一家三口趁着初冬暖阳踏上了寻树之旅。我们徒步往山林中行进,越往里走林木越是葱郁。随着车声、人声、脚步声林子似乎被唤醒了一般,品种不同的树木各呈其态,各尽其神。因为时近初冬,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金黄橙红,暗红深棕,浓郁深远,斑驳得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在色彩斑斓中我们去邂逅树景,倾听树的故事。

山路盘旋处,一株古色古香粗壮的古樟树出现在眼前,女儿也被这树怔住了,不住地问:“这棵树有多大年纪了?”的确,这棵树树干粗壮,枝叶篷漫,荫及亩丈,与不远的寺庙隔畔相望,遥相呼应。站在洒着星星点点的如铜钱般亮光的树荫下,看那阳光似利剑直穿层林,又如一群嗡嗡作响的蜜蜂在古树下舞动,在树的枝干、行人、墙壁上碰撞。观其形,环其身,探其洞,约摸这棵古樟树已有百年历史,历经风雨洗礼,暴雨干旱,仍挺拔向上,穿破云雾,历久弥新。面树而立,古樟树像一位和蔼的老人,那样的挺拔与古老,和谐与清香,俯瞰着古寺和众生,悄无声息地给人遮风挡雨,与古寺一道传播佛语净化众生,让人肃然起敬。

“这棵树和老家门前的大槐树一样老吧!”女儿喃喃着。一句话勾起了先生的记忆,看着斑驳的树影,先生絮絮地谈起儿时的乡村记忆,口中一提起,眼中就浮起房前屋后的那些步履、话语和写满故事的大槐树,记忆如轻烟一般环绕在心中了。少时与父亲从茨沟到谭坝那翻山越岭几十里的求学途中,雨雪纷纷或阳光毒辣的出行中,总是眼巴巴地盼着门前闪出的槐树影儿。最美的时候,还是春天那一串串,一朵朵缀满枝头洁白如雪的槐花开满整个院子,满树摇曳,满院生姿,或浓或淡,弥漫了沟沟坎坎,浸润了家家户户。缺衣少食的年代,槐花蒸饭、槐花饼子成了先生儿时最鲜美的记忆。左邻右舍对这棵树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树也成了村子的主人,也是乡村的守护者和陪伴者,村里的磕磕绊绊、婚丧嫁娶、升学生子都有大槐树的参与,因为村民们相信树庇宅兴,树兴人旺,每逢初一十五,老槐树上就挂满了红绳,地上多了贡品,老槐树俨然成了村子里的神灵。在脱贫攻坚的新农村建设中,路修得和树一样密,房屋盖的比树还高,亮堂了,富裕了。村子改变了生活的环境,老槐树依旧勃勃生机,依然风雨不改,日月不变。

在先生的儿时记忆中,我们回到了小区。转过路口,银杏树挺直腰杆,神态安详,那一树耀眼的、灿灿的金黄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睛,和着风的节拍那一树金叶婆娑,上下翻动,款款落地。女儿见满地金甲,一骨碌扑上去打了两个滚儿,一边咯咯地笑着,一边掬起一捧银杏叶挥洒。在车水马龙的道路旁,银杏树却淡定自如。自古逢秋悲寂寥,可这一树灿若星火,让人感受着温暖和色彩、快乐与纯真的交织,美的无与伦比,美得让人沉醉。

一棵树,一种韵味,一棵树,一个情调,承接日月精华,沐浴春秋甘露的滋润,或矫健嶙峋、或繁华衰败,枝枝叶叶起起落落,都令人回味无穷。人树相依,春种秋收,寒来暑往,时光缓缓流淌,一片土,一些人,一棵树,一处景,独守着自己的那份坚持,诉说着自己独有的故事,展示着遗世独立的美,彰显着生命的纯粹与厚重。(汉滨区汉滨小学 李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