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 一名好教师,不光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重对学生高情商、好品性的培养。在汉滨区培新小学就有这样一名聪明睿智、润物无声的好老师。她就是汉滨区培新小学优秀班主任——胡清月。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作为一名新任班主任,面对一群懵懂的一年级新生,沉甸甸的班务工作,让这个从不怕苦、不怕难的年轻教师感到茫然。但她立刻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挑战。不懂就问,向有经验的资深教师和班主任请教班级管理方法;利用业余时间缔造出拥有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研究出适合自己班级特色的管理方法;阅读了大量有关如何做好班主任和低龄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例如:《做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和《班主任微创意》等。她还总自嘲的说:“第一次当‘主任’,我得努力,不能让家长觉得我太年轻管不好班。”
一年级的孩子大多在书写的时候,控笔困难。一有空闲,她会把个别孩子带到办公桌前,拥在怀里,握着孩子的手,一笔一划的教。每当孩子写好一个字,她都立马给予鼓励。她说:“孩子们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妈妈拥我在怀里,教我写字的模样,现在我也当了回妈妈,提前上岗了。”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她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用心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班级里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桃李不语 下自成蹊
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适应小学生活,经常会出现上课铃响了后还有人在操场上嬉戏玩耍的现象。一开始,胡老师会经常到操场“寻找”孩子,但收效甚微,后来她调整了思路:与其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于是每个课间,她就提前进教室整理自己的讲桌,再和学生谈谈心,一打铃立马回到讲台进入上课状态。学生在她的感染下,很快养成了课前准备的习惯。 在每周的教室大清扫时,她没有指手划脚,而是先分配好任务,再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她说:“我要求学生遵守纪律,首先要做到自己遵守班规。”渐渐地,在她的熏陶下,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带动了学生。
她说:“当班主任以来,我的言谈举止成了孩子们的楷模,而孩子们的效仿也变成了一个‘紧箍咒’监督着我,我们相互制约,共同进步,让彼此越来越优秀。”她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身行一例、胜似千言”这一至理名言。
群策群力 润物无声
教育学生的方法是复杂多样的,不仅需要班主任匠心独运,还需要各科老师和家长协同促进。为了让孩子广泛发展,作为班主任,胡老师经常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商讨每个时段的教学目标,及时掌握孩子在其他科目上的表现,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借力科任老师与自己共同管理。
有一次一个孩子因数学课上出错而有些沮丧。胡老师不但在课下和孩子进行了交流,并和下节课的老师交流了这件事情,请其他老师关注学生动态;部分孩子体质弱,她主动与体育老师商量,让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提升兴趣、增强体质;学校推出家长征文活动,班上家长自认为水平不够不愿参加,她和语文老师共同鼓励家长给孩子做榜样,勇于表现自我、提升自我;亲子大讲堂有家长想参加但不会做演示文稿,她和家长共同完成,力求带给孩子们一节有趣有意义的课程。一路学习,一路收获。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胡老师的班级,已然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
班主任工作担负着塑造少年儿童灵魂的重任,寄托着家庭和社会的重望,承载着美好而光明的梦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决心继续发扬勤学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力求以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祖国培育花朵。用爱向学生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用爱守护幼苗,播种希望,激励她一生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感受幸福。(汉滨区培新小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