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汉滨区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名称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2022-0000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年07月0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2-07-08 10:51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汉滨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7日


汉滨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不断提升我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陕西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实施方案》《安康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实施方案》,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科普配套政策基本建立,科普经费投入逐步增加。“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到2035年,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城乡、区域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为汉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根据我区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现状和汉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汉滨发展定位,未来汉滨区将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以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主要目标人群,在“十四五”时期开展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为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奠定人才基础。

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学校为主战场,优化提升科学教育资源,建设2个以上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校(基地)、2个以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个以上中小学家校共育创新示范基地、2个以上文化建设示范校,将求真务实、理性质疑、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融入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深入学校讲述科学家故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西迁精神”,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激励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科学思维和创新志向。

提升各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深化中小学科学领域课程教学改革,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积极组织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和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增强科普益智互动节目的吸引力,组织优秀中学生参加高校科学营等科技实践活动,让青少年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完善初高中科学、数学、物理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

大力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整合校外资源,建立3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不断提升科普场馆和设施利用率。联合高校、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园区等单位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建立科普资源库。鼓励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和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自我保护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航模展、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科学教育活动,特别是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大力促进农村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升。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提升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计划。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提升广大教师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200名骨干教师,建设1个市级教师示范性培训基地和2个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实施城乡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计划,开展乡村教师全员科学素养提升培训。“十四五”期间培训科学教师和校内科技辅导员100名以上,打造1个“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示范案例。

2.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旨在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的能力,使农民成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为构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图景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名科技专家下基层、“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大力加强面向农民的科学知识普及教育,重点开展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大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围绕汉滨区畜牧、蔬菜、茶叶、魔芋、核桃五大主导产业,组织科技工作者下沉一线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培训。支持配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加强科技小院(农业专家服务站)、专家工作站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企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农技协、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和组织创新推广方式,创建1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市级现代农业智慧园2个,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高农民应用科技发展生产能力。

大力培育高素质现代农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的作用,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10所、标准化培训机构1所。“十四五”期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500人次以上,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00名,培训基层农技干部100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等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科普示范区、镇(办)、村(社区)等创建活动,“十四五”期间创建国家、省级科普示范区。依托农村党员活动室、中小学、文化站、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建立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建设。每年开展乡村振兴公益科普活动,建设一批“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村。

3.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展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旨在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技能和科学素质,培育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造就一支懂技术、业务精、敢担当、讲奉献的从业人员队伍,更好服务汉滨高质量发展。

加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防灾减灾、信息技术、碳达峰和碳中和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城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安全知识普及和“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大力普及职业病、传染病防护知识。

提升进城务工人员、新业态从业者科学素质。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实施职工书屋“百千万”提质工程,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十四五”期间培训农民工2万人次。围绕新社区工厂和毛绒玩具、电子线束、康养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农村留守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从业能力。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推动企业和管理部门做好快递员、网约工、互联网营销师等新业态从业者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加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在全区积极开展“金州工匠”、“最美职工”、“创新创业好青年”、智慧蓝领、巾帼建功等活动。培育建设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力争2025年底创建省级以上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家,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达到3家以上。讲好劳模、工匠故事,重点宣传劳模工匠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参加省、市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方法大赛、“三新三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开展全区劳动和技能大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工作,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聚焦富硒食品、文旅康养等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加强完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培育孵化拔尖技能人才,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协同发展机制。

发挥企业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科创中国”建设,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进“两链”融合,引导汉滨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

4.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开展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旨在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培育健康科学的老年生活观。通过开设专栏、专题节目等方式,鼓励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有能力、有意愿发挥余热的老年人提供支持,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创造条件与环境,发挥老年人引领传承公序良俗的积极作用。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家庭和社会协同,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提升老年人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能力。依托老年大学、老年科技大学、社区科普讲堂、养老服务机构等,健全科普活动阵地建设,面向老年人开发各类科普课程,提高老年人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识别虚假保健品等方面能力。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积极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膳食营养、健身活动、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在养老院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中增加卫生、保健相关的科普知识,“十四五”期间,培训30名养老院院长、300名养老护理员。

搭建老年科普服务平台。积极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银发人才”专家信息库,充分发挥老专家、老干部在科技咨询、智库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老年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科学普及等志愿工作,组织老专家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开展科普宣讲活动。发挥农村老年“土专家”“田秀才”在三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旨在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的要求,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树立科学执政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更好服务汉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重要指示精神,鼓励开展学术研究,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升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意识和能力。

提升公务员队伍科学素养。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要求,把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区、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计划,组织开发科技知识、科学素质方面的培训课程,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围绕信息化发展要求,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驾驭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不断整合干部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区委党校、教学基地教学资源,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前沿科技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认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台创办有关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栏目和节目,加强干部心理健康培训,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在公务员遴选和任职考察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不断完善公务员遴选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公务员遴选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二)实施科普服务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科普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推动全民科学素质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5项重点工程:

1.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促进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将项目研究成果改编为科普读物,打造体现地域特色的科普品牌。围绕全区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开展科普工作,助力服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科创中国”建设。积极争取中省市科协支持,建设区级科技馆,并面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开放,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社区学校、文化技术学校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集成科普挂图、展教品、科普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等各类科普资源,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资源支持和服务,发挥跨地域科普团队力量,建设科普资源共享平台。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西迁精神”,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讲好科学故事、科普故事、科技工作者故事,不断提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社会责任。发挥学会、协会作用,积极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充分发挥各类主流媒体作用,广泛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强化科普传播阵地建设,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创造更多、更好的科普产品,推动建立扶持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科普产业健康发展。

2.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鼓励开展科普创作。支持优秀原创科普作品,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科学现象,鼓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参与科普科幻影视(短视频)创作,融入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开展科学解读,诠释科技问题和科技现象,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推广优秀科普作品,提升科普作品价值。

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手段,创新科普传播形式,发挥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等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以及实物展示等方式全方位提升科普传播能力,推进图书、报刊、音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各类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鼓励公益广告增加科学传播内容,提高科普内容的接受度。促进媒体与科学共同体的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扩大科普传播速度与范围。

加强智慧科普建设。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推进科普服务的精准化实施。推动“科普中国”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依托科普 e站、电子科普平台网络等载体,加强与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

3.科普基础设施强化工程

切实加强科普场馆建设。加快区科技馆建设,在镇、村、社区建立一批科普学校、科普基地,建立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在镇、村、中心城区、人流密集区域规划建设较高水平的科普画廊,积极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网络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终端等设施,在学校建立校内科技活动场所。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

大力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政府牵头,校、地、企共建科普基地项目,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基地。鼓励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引导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场所和茶园、果园、蔬菜种植园等特色农业园区,强化科普服务功能。

4.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强化应急科普能力建设。将各类应急科普宣教平台纳入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和力量开展应急科普。组建专业的应急科普专家库,建立应急知识平台,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储备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推动科普服务全领域、全地域、全媒体、全人群覆盖的全域科普行动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组建汉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支队,形成2000人左右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全区每年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20场次以上。

加强日常科普宣传教育。针对防汛、防滑、生物病虫害、事故灾难、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月、六·五环境日、119消防宣传月等时间节点,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以公共卫生、气候变化、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防震减灾、预防地质灾害等为主题,打造防疫科普、水利科普、气象科普、预防地质灾害科普等专题科普活动。加强秦岭巴山生态保护、汉江流域生态保护等自然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设科普研究教育(培训)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等领域科普人才队伍,通过举办科普讲解大赛、加强科普相关学科建设等措施,加大科普领域相关人才培养力度。

5.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

围绕提升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鼓励相关单位和部门,举办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讲坛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沙龙等活动,打造科普交流活动品牌。利用会、展、赛促进国内外科普交流。结合国家、省、市、区发展战略,积极参加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交流计划,持续深化开展青少年交流培育计划,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协调机制。坚持“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原则,建立由联系区科协工作的区政府副区长担任召集人、相关部门参加的方案实施协调机制。区科协负责协调机制日常工作。各部门将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有关任务纳入相关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

2.强化考评督导。区政府担负落实纲要的主体责任,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区科协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各镇(村、社区)科学素质发展目标成效,加强对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区科协牵头实施全区科学素质提升工作规划、计划,会同各相关部门全面推进全区科学素质建设。

(二)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共建互促机制。将全民科学素质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有效衔接,形成共建共享互促机制。

2.完善表彰奖励机制。按照国家、省、市、区评比达标表彰工作有关规定,对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贯彻落实《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积极推荐上报科技、科普类成果,发挥获奖成果和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

3.优化监测评估机制。完善科普工作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科学素质建设能力监测评估及发布工作。

(三)强化工作落实

1.完善配套法规政策。认真落实《科普法》《陕西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贯彻落实科普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积极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区“十四五”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培育、使用、激励机制。

2.加强科普研究交流。完善公众科学素质研究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区科学素质研究平台开展科学普及的研究教育(培训)。发挥汉滨区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作用,深入开展科普手段和方法研究,围绕新科技、新应用带来的科技伦理、科技安全、科学谣言等风险防范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3.构建科普标准体系。分级分类落实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积极参与构建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多维标准体系。

(四)加大经费投入

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与财政收入相适应的科普经费增长机制。各有关部门应统筹考虑和落实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不断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普工作,建立多元化的科普经费投入体系。

附件:1.汉滨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 (2021-2035)》

方案实施协调机制

     2.汉滨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 (2021-2035)》

           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分工表

抄送:区委各工作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

区纪委监委办公室,区人武部。

区法院,区检察院。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27日印发

附件1

汉滨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方案实施协调机制

召 集 人政府联系科协工作的副

成员单位

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委网信办、区委党校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工商联

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经贸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司法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住建局、区创建办、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局、区乡村振兴局、区文旅广电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互联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区气象局

协调机制负责单位科协

主要职责:研究制定提升全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政策措施,抓好中、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决策部署落实;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定期召开协调会,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指导各镇办抓好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及时开展督导评估、掌握工作进展、反馈存在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完成召集人交办的其他事项。



附件2

汉滨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分工表

重点行动/重点工程/工作要求

主要任务

主要内容

牵头单位

负责单位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以学校为主战场,优化提升科学教育资源,建设2个以上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校(基地)2个以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个以上中小学家校共育创新示范基地、2个以上文化建设示范校,将求真务实、理性质疑、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融入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

区教体局

区科协

教体局

科协

开展“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深入学校讲述科学家故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西迁精神”,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激励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科学思维和创新志向。

教体局

科协

2.提升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

深化中小学科学领域课程教学改革,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科学兴趣,让青少年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教体局

组织优秀中学生参加高校科学营科技实践活动。

科协

教体局

积极组织开展学校科技文化节、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推进科技场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增强科普益智互动节目的吸引力。

教体局

科协

完善初高中科学、数学、物理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体局

3.大力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整合青少年宫、博物馆、企业等校外资源,建立3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不断提升科普场馆和设施利用率。

区教体局

区科协

教体局

科协

文旅广电

组织高校、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园区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建立科普资源库。

科协

科技局

教体局

农业农村局

卫健

组织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和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自我保护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

科协

科技局

卫健

教体局

区司法局

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航模展、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科学教育活动。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提升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教体局

科技局

科协

妇联

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科普宣传与教育,特别是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大力促进农村地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升。

教体局

科协

4.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计划

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提升广大教师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200名骨干教师,建设1个市级教师示范性培训基地和2个教师教育实践基地。

教体局

科协

教体局

实施城乡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计划,开展乡村教师全员科学素养提升培训。“十四五”期间培训科学教师和校内科技辅导员100名以上,打造1个“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示范案例。

教体局

  

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

常态长效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名科技专家下基层、“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

区委宣传部

农业农村局

乡村振兴局

区科协

委宣传部

科技局

文旅广电

卫健

科协

大力加强面向农民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重点开展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大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科协

宣传部

文旅广电

农业农村局

乡村振兴局区委政法委

2.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聚焦汉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组织科技工作者下沉一线开展科技咨询、科技培训。支持配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加强科技小院(农业专家服务站)、专家工作站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融合服务“三农”。

科协

农业农村局

区乡村振兴局区组织部

科技局

  2.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区委宣传部

区农业农村局

区乡村振兴局

区科协

科技局

农业农村局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企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农技协、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和组织创新推广方式,创建1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市级现代农业智慧园2个,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高农民应用科技发展生产能力。

农业农村局

科技局

科协

  3.大力培育高素质现代农民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的作用,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10所、标准化培训机构1所。“十四五”期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500人次以上,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00名,培训基层农技干部100人。

区委宣传部

区委组织部

农业农村局

乡村振兴局

科技局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等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妇联

团区委

区卫健局

区民政局

4.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

组织开展科普示范、镇(办)、村(社区)等创建活动,“十四五”期间创建国家、省级科普示范

科协

依托农村党员活动室、中小学、文化站、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建立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建设。 每年开展乡村振兴公益科普活动建设一批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村。

区科协

区教体局

区民政局

区农业农村局

区文旅广电局

区妇联

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加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

广泛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防灾减灾、信息技术、碳达峰和碳中和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城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总工会

人社局

发改

区经贸

生态环境

应急管理局

自然资源

人社局

卫健

总工会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大力普及职业病、传染病防护知识。

区应急管理局

区经贸

卫健

总工会

2.提升进城务工人员、新业态从业者科学素质

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实施职工书屋“百千万”提质工程,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十四五”期间培训农民工2万人次。围绕新社区工厂和毛绒玩具、电子线束、康养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农村留守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和从业能力。

人社局

区经贸

卫健

总工会

区互联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推动企业和管理部门做好快递员、网约工、互联网营销师等群体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3.加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主题宣传教育

在全组织开展“金州工匠”“最美职工”“创新创业好青年”、智慧蓝领、巾帼建功等活动 

人社局

区经贸

总工会

妇联

3.加强“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主题宣传教育

培育建设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力争2025年底创建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家,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达到3家以上。讲好劳模、工匠故事,重点宣传劳模工匠先进典型。

总工会

人社局

总工会

人社局

区经贸

积极组织参加省、市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方法大赛、“三新三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开展全劳动和技能大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工作,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科协

区经贸

人社局

科技局

总工会

4.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聚焦富硒食品、文旅康养等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加强完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区经贸局

区文旅广电局

区科技局

区人社局

培育孵化拔尖技能人才,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协同发展机制。

人社局

科技局

总工会

区互联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5.发挥企业家的示范引领作用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科创中国”建设,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进“两链”融合,引导汉滨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

区经贸

科技局

科协

工商联

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培育健康科学的老年生活观

通过开设专栏、专题节目等方式,鼓励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 

卫健

民政局

委宣传部

区委组织部

民政局

卫健

文旅广电

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有能力、有意愿发挥余热的老年人提供支持,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创造条件与环境,发挥老年人引领传承公序良俗的积极作用。

区委组织部

民政局

卫健

2.实施智慧助老行动

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家庭和社会协同,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提升老年人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能力 

民政局

区委组织部

区经贸局

妇联

依托老年大学、老年科技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健全科普活动阵地建设。 

民政局

组织部

卫健

科协

面向老年人开发科普课程,提高老年人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识别虚假保健品等方面的能力。

3.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

积极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膳食营养、健身活动、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区委组织部

卫健

文旅广电

科协

充分利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在养老院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中增加卫生、保健相关的科普知识,“十四五”期间,培训30名养老院院长、300名养老护理员。

卫健

民政局

科协

4.搭建老年科普服务平台

积极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银发人才”专家信息库,充分发挥老专家、离退休干部在咨询、智库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卫健

民政局

区委组织部

民政局

卫健

科协

推动老年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科学普及等志愿工作。

宣传部

民政局

区委组织部

农业农村局

教体局

科协

组织老专家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开展科普宣讲活动。发挥农村老年“土专家”“田秀才”在三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重要指示精神,鼓励开展学术研究,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升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意识和能力。

委组织部

区人社局

委组织部

区委宣传部

区科技局

区科协

2.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要求,把科学素质教育纳入、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计划,组织开发科技知识、科学素质方面的培训课程,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围绕信息化发展要求,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驾驭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充分利用区委党校、教学基地教学资源优势,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认知,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委组织部

委党校

区人社局

3.在公务员遴选和任职考察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

不断完善公务员遴选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公务员遴选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委组织部

区人社局

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促进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的转化

鼓励科研人员将项目研究成果改编为科普读物,打造体现地域特色的科普品牌。

科技局

区科协

科协

科技局

围绕全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开展科普工作,助力服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科创中国建设

区经贸

区农业农村局

科技局

科协

积极争取中省市科协支持,建设区级科技馆,并面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开放,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社区学校、文化技术学校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科协

科技局

教体局

集成科普挂图、展教品、科普文艺作品以及图片等各类科普资源,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资源支持和服务,发挥跨地域科普团队力量,建设科普资源共享平台。

科协

卫健

文旅广电

2.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西迁精神”,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讲好科学故事、科普故事、科技工作者故事,不断提升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社会责任。

委宣传部

区委党校

科协

发挥学会、协会、研究会作用,积极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充分发挥各类主流媒体作用,广泛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强化科普传播阵地建设,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科协

委宣传部

文旅广电

3.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创造更多、更好的科普产品,推动建立扶持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科普产业健康发展。

科技局

区科协

科协

区经贸局

卫健

文旅广电

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鼓励科普宣传创作

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大力宣传推广优秀科普作品,提升科普作品价值。

区委宣传部

区科技局

区科协

区科技局

科协

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科技领域,鼓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参与科普科幻影视(短视频)创作,融入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开展科学解读,诠释科技问题和科技现象,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委宣传部

文旅广电

区卫健局

2.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手段,创新科普传播形式,发挥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等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以及实物展示等方式全方位提升科普传播能力,推进图书、报刊、音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各类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鼓励公益广告增加科学传播内容,提高科普内容的接受度。促进媒体与科学共同体的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扩大科普传播速度与范围。

委宣传部

区文旅广电局

委网信办

科协

3.加强智慧科普建设

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推进科普服务的精准化实施。推动“科普中国”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依托科普 e站、电子科普平台网络等载体,加强与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

科普基础设施强化工程

1.切实加强科普场馆建设

加快区科技馆建设,在镇、村、社区建立一批科普学校、科普基地,建立一批科普示范基地;积极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网络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终端等设施,在学校建立校内科技活动场所。

发改

区财政局

科技局

科协

科协

财政局

区教体局

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

财政局

科协

2.大力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积极探索政府牵头,校、地、企共建科普基地项目,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基地。鼓励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引导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场所和茶园、果园、蔬菜种植园等特色农业园区,强化科普服务功能。

农业农村局

林业局

卫健

科协

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强化应急科普能力建设

将各类应急科普宣教平台纳入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和力量开展应急科普。

应急

管理局

科协

应急管理局

科协

组建专业的应急科普专家库,建立应急知识平台,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储备应急科普内容资源

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

2.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推动科普服务全领域、全地域、全媒体、多人群覆盖的全域科普行动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科协

组建汉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支队,形成2000人左右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全每年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20场次以上。

农业农村局

林业局

卫健

科协

3.加强日常科普宣传教育

针对防汛、防滑、生物病虫害、事故灾难、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安全生产月、·五环境日、119消防宣传等时间节点,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

应急

管理局

科协

应急管理局

市场监管局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

农业农村局

林业局

水利局

气象局

卫健

住建局

科协

以公共卫生、气候变化、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防震减灾、预防地质灾害等为主题,打造防疫科普、水利科普、气象科普、预防地质灾害科普等专题科普活动。加强秦岭巴山生态保护、汉江流域生态保护等自然知识科普工作。

4.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科普研究教育(培训)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等领域科普人才队伍。

科协

教体局

委宣传部

文旅广电

通过举办科普讲解大赛、加强科普相关学科建设等措施,加大科普领域相关人才培养力度。

科协

教体局

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

拓展科技人文交流渠道

围绕提升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鼓励相关单位和部门,举办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讲坛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沙龙等活动,打造科普交流活动品牌。

科协

科协

科技局

利用会、展、赛促进国内外科普交流。

科协

教体局

科技局

结合国家、省、市、区发展战略,积极参加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交流计划,持续深化开展青少年交流培育计划,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

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协调机制

建立由联系区科协工作的区政府副区长担任召集人、相关部门参加的方案实施协调机制。区科协负责协调机制日常工作。

区科协

各部门将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有关任务纳入相关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

各有关单位

2.强化考评督导

区政府担负落实纲要的主体责任,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责任考核。

区政府办

区考核办

各镇(办)

科协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各办)科学素质发展目标成效,加强对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区科协

区科协牵头实施全区科学素质提升工作规划、计划,会同各相关部门全面推进全区科学素质建设。

区科协

各相关部门

各镇(办)

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共建互促机制

将全民科学素质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中,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有效衔接,形成共建共享机制。

区市场监管局

区创建办

2.完善表彰奖励机制

按照国家、省、市、区评比达标表彰工作有关规定,对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区科协

区人社局

贯彻落实《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积极推荐上报科技、科普类成果,发挥获奖成果和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

区科技局

区科协

3.优化监测评估机制

完善科普工作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科学素质建设能力监测评估及发布工作

区科协

强化工作落实

1.完善配套法规政策

认真落实《科普法》《陕西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贯彻落实科普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开展职称评审工作。

区人社局

区科协

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十四五”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培育、使用、激励机制。

区委组织部

2.加强科普研究交流

完善公众科学素质研究教育(培训)体系,支持科学素质研究平台开展科学普及的研究教育(培训)。发挥汉滨区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作用,深入开展科普手段和方法研究,围绕新科技、新应用带来的科技伦理、科技安全、科学谣言等风险防范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区科协

3.构建科普标准体系

分级分类落实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积极参与构建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多维标准体系。

区科协

加大经费投入

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与财政收入相适应的科普经费增长机制。

区财政局

各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和落实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不断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

各有关单位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普工作,建立多元化的科普经费投入体系。

区财政局

区科协

区科技局